李選侍見了大怒,立刻宣召左光鬥,但左光鬥拒不赴召,哎,就是不去,你有本事你打我呀!囂張,實在太囂張!
偏偏李選侍還拿他沒辦法,因為李選侍一不是先帝皇後,二不是皇帝生母,三不是貴妃,不掌鳳印。
一沒名分,二沒實權,三跟皇帝沒啥感情,三無宮妃,啥也做不到。
最後怎麼著,被朝堂大臣們齊心協力幫她搬了家。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李選侍壽命非常長,她見證了朱由校的天啟朝,看過朱由檢的崇禎朝,見了李自成的大順,福臨的順治朝,玄燁的康熙朝,最終死於康熙年間,終年八十多。
萬曆四十八年九月六日,朱由校回到乾清宮,繼位稱帝,把萬曆四十八年拆分兩半。
八月之前稱萬曆四十八年,八月開始稱泰昌元年,第二年改元天啟,沒辦法,三大案首在位時間太短了。
朱由校即位後,薩爾滸之戰中敗逃回來的遼東總兵官李如柏被逮捕,但沒殺,最後李如柏是自殺的。
同年十月,朱由校葬明神宗朱翊鈞、孝端顯皇後於定陵。
同時,命遼東巡撫、兵部侍郎袁應泰代替熊廷弼經略遼東。
熊廷弼,這個人得好好說說,傳說中的文武雙解元,即科舉中了鄉試解元,武舉還中了解元,真正的文武雙全,為明末遼東三傑之一,另外兩傑分別是孫承宗、袁崇煥。
努爾哈赤親切的稱呼他為——熊蠻子!這人能力挺強,但脾氣非常暴躁,放外麵打敵人很拿手,但坑起自家來同樣傷害巨大。
萬曆四十七年,遼東經略楊鎬指揮薩爾滸之戰大敗,明朝在遼東地區喪失主動出擊的能力。
明神宗朱翊鈞聞報震怒,立刻擢升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任右僉都禦史,代替楊鎬為遼東經略。
熊廷弼領命後,尚未離開京城,就得到了遼東開原失守的消息。
於是,熊廷弼連忙上書皇帝,表示遼左是京城的肩背,河東是遼鎮的心腹,開原是河東的根本。
要想保住遼東,開原就一定不能放棄,開原很重要,有開原在,北關、朝鮮還可以借機給後金造成威脅,兩麵夾擊。
現在開原失守,北關失去助力,肯定會投降後金,朝鮮也不得不屈服於後金。
總結一句話,開原一定要拿回來,錢要給夠,兵要給夠,權力也要給夠,我要這些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國家。
奏章遞上,朱翊鈞全部同意,要錢給錢,要兵給兵,還給了尚方寶劍,給足了權力。
熊廷弼帶著皇帝的信任出發了,剛出山海關,又得到消息,繼開原失守後,鐵嶺也失守了。
……李成梁老家沒了!
沈陽以及沈陽周邊堡壘的士卒、百姓集體逃亡,遼陽一帶也是人心惶惶,薩爾滸一戰的後遺症太大了。
楊鎬吹的牛也太大了,十萬左右的軍隊,他硬是吹成四十七萬大軍,勝了還好,一敗,這數字就成了努爾哈赤的勳章。
別人一聽說這人領著幾萬大軍幹掉了四十多萬朝廷軍隊,還不得嚇死!
這就跟土木堡之變中,也先率領的數萬鐵騎大敗朱祁鎮的“五十萬”大軍一樣,一勝,這五十萬大軍的威懾力就全成全了也先。
人心散了,隊伍也不好帶了,麵對這個爛攤子,熊廷弼隻能加快速度向前,畢竟皇帝已經給足了支持,這要是幹不好可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前進途中,熊廷弼遇到了很多逃亡軍民,他勸說這些人回去,同時砍了逃跑的將領劉遇節、王捷、王文鼎等人。
百姓、士兵逃跑得勸,得哄,武將逃跑,那就得殺了,誰讓你們領著俸祿不幹事呢?糧餉再少也不會少了將領的,逃跑純粹是膽小。
貪汙的武將陳倫也被熊廷弼宰了,同時,熊廷弼上書彈劾鎮遼總兵官李如楨,用李懷信代替。
看名字就知道了,這李如楨也是李成梁的崽,能力跟李如柏一個樣,等於沒能力,能當總兵基本是沾了李成梁、李如鬆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