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案首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一月即崩,其子朱由校繼位稱帝,是為明熹宗,天啟帝,江湖人稱小木匠!

圍繞朱由校的謎團很多,比如他跟客氏的關係,魏忠賢到底是他的刀子,還是他是魏忠賢的傀儡。

青年落水、飲食仙露,這個曾適用於成化、弘治、正德、泰昌諸帝的模式,在他身上一起用上了,到底是巧合嘞?還是巧合嘞?

東林眾正盈朝,為什麼朝廷不見半點變好,反倒越來越糟,任用的孫承宗、袁可立為什麼非跟魏忠賢死磕。

黨爭禍國,但為什麼大臣們還在堅持內鬥?

在位七年,子嗣一個也無,到底是魏忠賢、客氏下了黑手還是因為點啥?

講不通,完全講不通,其他時期再亂也還能理一理思緒,但天啟朝是真的講不通,太亂了!

說朱由校一開始很信任東林黨,眾正盈朝,罷黜餘黨,朝廷重要職位都是東林黨成員占據。

問題來了,這麼信任的人,為什麼突然亮刀子,興大獄,連連殺眾正?

說魏忠賢、客氏最受朱由校信任,問題又來了,皇帝這麼信任他們,他們的命運也跟皇帝聯係在一起,那為什麼還會有他倆殘害皇帝子嗣的說法?

另外,懷胎十三個月是怎麼個事?天啟大爆炸又是個什麼情況?

朱由校的性取向到底是什麼?

借用火子哥的話:我真的分不清啊!

朱由校,生於1605年12月,明光宗的兒子,母為王選侍,弟弟叫朱由檢,哥倆難兄難弟沒跑。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萬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選侍,萬曆三十二年進封才人,萬曆三十三年生朱由校。

萬曆三十四年二月,內閣大臣沈一貫、沈鯉、朱賡奉朱翊鈞令,為皇孫擬定由本、由校、由果、由格四個名字。

最終,朱翊鈞在向嘉靖、隆慶的牌位祭拜後,鄭重的選擇了由校這個名字。

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輩份傳到這裏,明朝朱家已曆十四帝,十二代人!

萬曆四十七年,朱由校生母王氏去世,朱翊鈞念及皇孫年幼,特令皇太子朱常洛的李選侍撫育。

當時,朱常洛的選侍有兩位姓李,為了區分,時稱東李、西李,負責照顧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朱翊鈞駕崩,八月,朱常洛即位。

當時西李得寵,朱常洛想要封她為皇貴妃,但西李不滿足,她不想當貴妃,而是想當皇後。

禮部給懟了回去,表示先帝的喪事還沒辦完,要封皇後以後封去。

咋辦?等唄,這一等就等到三大案首歸天,別說皇後,貴妃都沒戲了。

朱常洛死時,李選侍帶著朱由校住在乾清宮,最有資格繼位的皇子在她手裏,於是她也不哭自個男人了,帶著朱由校跟大臣們談判,想讓大臣們尊她為太後!

沒毛病,皇後當不了,當個太後也成!

可惜,大臣們不僅不想她當太後,甚至於連乾清宮都不想讓她住。

沒多久,劉一燝和太監王安騙過李選侍,帶著朱由校狂奔出宮,外頭還有楊鏈等大臣接應。

眾人一步不停,飛速帶著朱由校趕到文華殿,與英國公張惟賢等人對著朱由校叩頭山呼萬歲。

大臣們集體拜見後,朱由校暫住慈慶宮,也就是太子寢宮,同時,尚書周嘉謨等人上疏請李選侍遷出乾清宮,移居噦鸞宮,也就是宮妃養老的地方。

李選侍當然不幹,太後吹了也就罷了,現在連一個好一點的宮殿都不讓住,讓去養老?不幹,死活不搬。

對此,東林黨展現實力的時候到了,左光鬥提筆揮墨,飛快寫了篇大作,核心論點就一個,李選侍你不要臉,你要學武則天。

別看武則天在現代的名聲不差,但擱古代,尤其是宋朝以後,那名聲真的是臭到底了,她跟呂雉一起被人視為毒蠍猛獸。

說李選侍學武則天,說簡單點就是罵李選侍伺候了朱由校的爹還不夠,還想伺候兒子……

總結一句話,罵得真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