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北路相繼全軍覆沒,正準備配合明軍作戰的葉赫部一聽就慌了,忙不迭逃回部落,再不管戰事。
與此同時,劉綎所率的南路軍因為山路崎嶇難行,沒能按約定時間到達赫圖阿拉,屬於是姍姍來遲。
來遲就算了,關鍵他居然沒收到西路、北路軍出事的消息,情報都讓人斷了,徹底成了瞎子。
而這瞎子居然沒有懷疑,依舊朝著曾經約定的目標赫圖阿拉前進。
努爾哈赤對此作出了充分準備,一邊讓人在赫圖阿拉以南設下埋伏等待劉綎入局,一邊派人假扮明軍士兵。
穿明軍甲胄,持明軍旗幟,帶上杜鬆的令箭,謊稱杜鬆部已經趕到赫圖阿拉,要求劉綎速度進軍。
劉綎是半點沒有懷疑,立刻帶著少數精銳輕裝簡行,急速趕往努爾哈赤給他設計的埋伏圈。
到地方就出事了,四麵八方全是八旗兵馬,軍心動搖,士氣大減,據說劉綎讓人偷襲直接削去了半邊臉部。
這人也是夠硬漢的,忍著劇痛揮舞大刀殺敵,直至戰死,劉綎死後,努爾哈赤隨即率軍滅掉了劉綎丟在後麵的明軍,至此,四路明軍去其三,隻剩下李如柏率領的東路軍了。
如果說杜鬆的西路軍進軍速度是太快,那李如柏的進軍速度就是太慢,三路明軍都沒了,他才帶人走到清河堡一帶。
收到楊鎬讓他回師的消息後,李如柏那是一刻不停飛速逃命,因為聽到後金哨探的鳴螺聲,以為八旗兵大軍進攻,居然自相踐踏,死傷千餘人……
該說點什麼呢?無話可說了!
李如柏逃回後,被朝廷大臣爭相彈劾,因為忍受不了別人的非議,天啟元年,李如柏於家中自殺,年68歲!
或許是父兄的榮光太盛,壓得他喘不過氣,也或許是想保住父兄最後的顏麵,總之,這位遼東總兵,自殺身亡了。
明朝四路大軍,三路全軍覆沒,一路自相踐踏,海西女真嚇得逃回老巢躲災,至於朝鮮大軍……
朝鮮助戰的一萬三千兵馬由朝鮮都元帥薑弘立統領,歸南路軍主將劉綎節製,劉綎戰死後,薑弘立便帶著剩下的五千士卒投降了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把薑弘立扣押,用於跟朝鮮討價還價,天啟七年,後金發動征討朝鮮的戰爭,薑弘立跟著八旗兵進入朝鮮,極力促成後金、朝鮮和議。
和議後,薑弘立歸國,不久死於故鄉。
因為他兵敗降金,後來還跟著八旗兵入朝,更極力促成和議,所以他在朝鮮名聲非常差勁,人人呼他為賊,還專門寫書罵他,朝鮮國也削去他的所有官爵。
最後是楊鎬,這個在萬曆援朝戰爭中就因為謊報軍功被彈劾的大臣,在薩爾滸一戰後更是被禦史言官爭相彈劾,論罪下獄。
神奇的是,萬曆朝沒殺他,泰昌……這個太短,天啟朝也沒殺他,一直到崇禎二年,楊鎬才被處斬。
據說,是因為楊鎬屬於黨派人士,所以才在牢獄中待了十年不死。
最後的最後,說回萬曆皇帝朱翊鈞,這個前期靠著張居正,中期勉強還行,後期徹底擺爛的皇帝。
剛繼位時麵臨的是名臣輔政,名將戍邊,經濟在好轉、吏治在好轉,邊關在好轉。
等他親政後,名臣被清算,名將被牽連罷職,經濟、吏治、邊防持續走低。
一生五大征,三勝兩敗,勝的萬曆援朝很有意義,讓倭狗幾百年不敢窺視華夏,敗的薩爾滸也很有意義,直接導致明與後金攻守易形。
順帶,努爾哈赤也是在他執政時期發展壯大的,說一句明實亡於萬曆還真不算冤枉他。
薩爾滸之戰明軍大敗後,遼東邊防吃緊,每年需要四百萬兩軍費。
為籌集這筆龐大的軍費,從萬曆四十七年六月開始,朱翊鈞下令加派全國田賦,稱為遼餉,以應對戰爭。
明末三餉,遼餉、剿餉、練餉也由此開始征收,代價就是後金沒滅不說,還把國內也整得一團糟,為明末農民起義浪潮做出了傑出貢獻。
萬曆四十八年三月,朱翊鈞因為長期酒色沒有節製,加上遼東慘敗,國事困擾,最終一病不起。
同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鈞在弘德殿駕崩,終年58歲,群臣為他上諡號顯皇帝,廟號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