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監軍,你什麼想法?

汪直:幹票大的!

王越:好!

王越和監軍汪直一拍即合,請撫寧侯朱永帶著大部分軍隊班師回朝。

他倆則帶著兩萬精銳騎兵準備直搗蒙古老巢。

同年2月22日,王越、汪直選調京營、大同、宣府兩萬精銳騎兵,從孤店關出兵,在荒無人煙的大漠上晝伏夜行。

2月27日,大軍抵達貓兒莊,兩人從這裏分兵數道,直撲威寧海,明軍頂著狂風暴雪,在茫茫大雪中,深夜急速前進。

至黎明時分,明軍已經離威寧海不到十裏了,而蒙古汗庭內的韃靼人卻絲毫沒有察覺。

就連滿都海,這位蒙古女英雄,曾東征西討蒙古各部,連強盛的瓦剌都讓她揚了,就這麼位軍事天才,也沒有想到明軍會這麼瘋狂。

大漠苦寒人所共知,更別說明軍還頂著茫茫大雪,還是深夜行軍……多大仇啊?這麼費勁去砍人!

滿都海沒想到,所以她也犯了她前夫滿都魯可汗一樣的錯誤……沒在營地周圍派人巡邏。

於是,直到王越、汪直殺入韃靼大營,縱兵掩殺韃靼人時,滿都海才終於發現明軍蹤跡。

可惜,反擊的時機已經錯失,韃靼人隻能驚慌失措的四散奔逃,連號稱蒙古中興之主的達延汗(小王子)都隻能獨自逃走,根本無力反擊。

還是那句話,有心算無心之下,又是大雪、深夜,韃靼人根本想不到明軍會這麼瘋狂。

就像中唐名將李愬,雪夜下蔡州一樣,主打一個出其不意!

此戰,明軍生擒韃靼171人,斬獲首級437顆,繳獲十二麵大旗,近七千頭牲畜,還有過萬件盔甲、弓箭、皮襖等軍需物資。

成化十七年二月,韃靼從海東山等地入明朝境內劫掠,王越再次(劃重點)與汪直、朱永出大同,於黑石崖追敗韃靼,生擒10人,斬首113級,繳獲馬匹729匹,器械6200餘件。

為什麼數字會這麼詳細,斬首、生擒數量會這麼少呢?

這跟王朝的穩定性以及蒙古的操作有一定關係。

熟悉明朝的人可以看看明朝開國時期和明末的斬首數量,那幾乎都是幾千、幾萬的斬首數。

為什麼呢?

王朝開國初期一個是因為軍隊真有這麼猛,二是因為監管製度還沒有完善,總有人虛報功勞。

王朝末年就更是了,連殺良冒功都幹得正大光明,你還能指望他們什麼呢?

比如那句著名的話:老鄉,請借人頭一用!

而王朝中期,這個時期朝廷非常穩定,各項製度也已經完善,斬首多少?繳獲多少?生擒多少?都有專門的官員進行記錄。

想弄虛作假,要麼你背景大,要麼你和記錄官員有那膽子串通一氣,不然,除非你想把腦袋添進去。

更重要的是,蒙古有一個很特別的規定,就是但凡有人搶回戰死士兵的屍體,並且帶回去,是可以繼承戰死士兵的老婆、兒子以及家產的。

所以,一場戰爭中,不僅明軍將士在爭搶蒙古士兵屍體,連蒙古將士也在爭搶……所以,能搶到百十個腦袋,已經是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