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荊襄流民、征兩廣瑤族,深入草原討蒙古,連續的軍事行動後……他喵的居然還有戰爭。

成化犁庭,這絕對是明清史上的大事,畢竟犁庭剿的就是清朝老祖宗。

話說自洪武開國開始,原來居住在牡丹江、鬆花江彙流處的女真人胡裏改部,和斡朵裏部開始向東南遷移。

胡裏改部遷移到原來的渤海國故地,也就是綏芬河流域。

永樂年間,明朝在這裏設置了建州衛,委任該部落首領阿哈出為指揮使,賜名李承善。

斡朵裏部落則遷移到圖們江流域居住,但僅僅九年後,他們再次搬家,遷到綏芬河流域,依附建州衛駐留。

《明實錄》記載,明朝在這裏設置建州左衛,委任該部落首領猛哥帖木兒(愛新覺羅.孟特穆)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

正統年間,建州衛又遷移到渾河上遊的蘇子河流域駐留。

正統五年,建州左衛跟著遷移到蘇子河流域。

正統七年,明朝從建州左衛中拆分出建州右衛,委任猛哥帖木兒的兒子董山執掌建州左衛。

讓猛哥貼木兒同母異父的弟弟凡察執掌建州右衛,建州三衛由此徹底成型。

自正統朝一直到明末,建州三衛基本上定居於渾河上遊蘇子河流域,活動範圍東北至圖們江流域,西南至鴨綠江下遊,西至開原至遼東邊牆一線。

永樂、宣德朝,建州女真名義上隸屬於奴兒幹都司,實際上卻是歸遼東都指揮使司統轄。

建州女真首領受明政府冊封,領奉誥印、受冠帶襲衣,晉升官爵、更換書,遷徙住牧地區,都要呈報明朝皇帝批準。

女真軍隊得聽從明朝征調,各級首領每年都要到北京朝貢,建州女真最後一次朝貢時間為萬曆二十三年。

至於之後……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不是寫了個七大恨,正式扯旗造反了嗎!

對於永樂年間猛哥帖木兒的忠心,數次隨朱棣北征蒙古,隻能說,任何事物都是在變化的。

言歸正傳!

明朝傳至正統皇帝朱祁鎮,不是打了個土木堡嗎?這一戰讓明朝在女真諸部中的光輝形象瞬間崩塌,讓他們覺得,這個所謂的天朝……其實也就這麼回事,我打我也能贏。

再加上明朝削減了女真部落的朝貢次數,連邊境互市也給關停,女真部落沒了經濟來源,於是提刀開搶。

女真部落一直以來都是靠漁獵生存,明朝接納他們後,隻要每年朝貢時帶點特產,進京說點好話,有需要的時候派兵跟著明朝征戰,那他們的日子就很好過。

加上明朝還在邊關開放互市,女真部落的人還可以拿特產換些明朝生產的好東西,可以說非常香。

奈何,戰神打了個土木堡,然後明朝無奈收縮防線,互市不開了,朝貢也減了,明朝不帶他們玩了。

這就像一個人好好上著班,日子一天過得比一天好,已經在計劃將來的時候,老板來一句:明天你不用來上班了!

啪,美好生活破滅,經濟來源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