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南巡(1 / 3)

第107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林家自打祖上封侯起,這一支便一直住在京城。如今即便是要護送唐氏的靈柩回家鄉祖墳下葬,卻也犯不著非得在蘇州守孝。而林如海身為朝廷要員做出這樣的決定,別人看不透,君祁卻是知道的。按著林如海的意思,君祁將他身邊的暗衛都撤了回來,耐著性子等了三個月也不見有何書信,稍一思忖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丁憂三年,正是五年約滿之時。

想通之後,君祁也不再苦苦等著南邊的消息,更是熄了讓暗衛偷偷前去打探的念頭,橫豎是他欠著的。隻是更加勤勉政事,將各家的底兒都摸了個透徹,隻打算趁著這三年肅清朝堂之風,不求個個都是兩袖清風,隻盼著多留幾個真才實學之人,少一些欺世盜名之士。

三年之期匆匆而過,君祁日日潛心朝政,倒也不覺得有多漫長。要說這三年中君祁最欣慰的,還是已經被立為太子的大皇子君昫,越發穩重老成,有帝王之風,倒是他這個做父親的從前看走眼了。如今這樣卻也好,總歸能放心的把江山社稷交與他。

隻是君祁如今正當壯年,這如何禪位遁世還要仔細斟酌。

這一日,君祁又拿出當日如海所贈的畫像,忽的就想起那一年如海在揚州任巡鹽禦史時遇刺,他前去探望,不想還能發現這樣的意外之喜。如今想來,若非當日看到了這幅畫像,他們兩可不是還得白耽誤多少時間。這江南,還真是他的福地。

第二日,聖旨下,命禮部準備行駕,禦駕出巡江南。另諭令沿途各地官員不得大張旗鼓,勞民傷財。

旨意一出,沿途各地的官員尤其是江南的官員人人自危,倒是京中的官員可是鬆了一口氣,皇上不在京城他們也能緩緩了。

這幾年皇上也不知跟誰較勁呢,打退高麗之後就借著這事兒朝中大力整頓一番,就連四王八公也沒能幸免,很是被敲打了一番。隨後兩年,幾個封疆大吏也換了人,倒不是說都犯了事兒,而是江南西北換了個個兒。這原不是什麼大事,曆朝曆代都有這樣的先例,封疆大吏在一處久了,必然形成派係,更有甚者黨羽聚集,做起了土皇帝。隻是皇上的動作太頻繁,有幾個老臣覺察出了不對勁,倒有當年太上皇禪位之前整改朝堂的勢頭。隻是當今正當壯年,無病無災,豈會有禪位的念頭。一時負責皇帝脈案的太醫院院判又成了香餑餑,幾乎有點頭臉的大臣都向他試探過,是不是皇上得了什麼不治之症。

也是院判實在被問怕了,在君祁那邊暗示了幾回,這才讓君祁發覺自己實在太心急了。那時君祁便也有些理解當年的父皇為何禪位後還要事事過問了,到底是做慣了皇帝的人,一時怎麼可能撩開手什麼都不管。他倒也並非是放不□為帝王的權力,隻是當日既然擔起了江山社稷的重擔,如今要交出去,總覺著必然要做到最好,才對得起黎民百姓,對得起將的帝王。

林如海並沒有收到君祁的任何書信,就連他要南巡的事兒也是蘇州知府那日專門找到他府上親自告知的。那蘇州知府原以為林大人身為皇上心腹之臣,這事兒必然早就知道了,還指望他能提點一二,哪裏知道林如海一問三不知,最後也隻說讓他恪盡己則,謹言慎行。

林如海三言兩語打發了蘇州知府,想了想也不明白君祁打的什麼主意,便當他隻是一時興起,也不再費心思去猜測。

這一日,黛玉寫好了禮單,著人送給林如海過目。今年是賈母的八十大壽,他們必定是趕不回去的,因此趁早把禮單開了,想著早些讓人送進京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