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學習法!!(首)(3 / 3)

三、考試強化!

上麵說那麼多,都是為了考試服務,這也是最後一節。有了考綱的指導方向,有了硬實的基礎知識做後盾(我默認你前兩節都做的很好了),剩下的就是去征服考試了,到了見真章、讓別人見證你努力的成果的時候了,躍躍欲試吧?為一朝光輝,十年寒窗苦讀!關於考試,大家會有種種的問題,比如分數大起大落、止步不前等等的,關於這些帖子裏麵說了很多,不再贅述。

這一節裏,我會繼續用實例來講解,並且會對我帖子裏麵說的一個我自認為極其重要的方法做出解釋,爭取讓大家領會到那種方法的奧妙和原理。上一節說過,從580到640的突破,這節講我從640到670的突破!PS:看這篇文章的童鞋裏麵應該有不少在及格線徘徊的吧。?這種童鞋呢,你們就更要好好領會我上麵兩節所說的“突擊考試”、“基礎知識”了。你們可能有時候聽課都有障礙吧?那樣的話,倒不如不聽。既然聽不懂,聽了就是浪費自己時間,反倒不如看書自學,硬著頭皮堅持著砸實基礎知識,你會成功的。(我默認你能堅持,相信你可以堅持!)其實到了640的分數,大家考試的時候一般就會有那種很順手、做不出的題目不多的感覺了,因為這個時候八九成的基礎知識已經掌握的很熟練了,偶爾有些弱點存在。但明明一場考試感覺(比如理綜、數學)所有題(除了壓軸題吧。。)都會做,但成績出來卻總是老樣子,數學130+(甚至更少),理綜230+(滿分按300算),偶爾這門考好了,那一門卻扯後腿,總分還是那麼多,一直不能突破並且穩定,對吧?其實大家都知道原因,數學壓軸題(或者個別難題)做不出來、會做的卻在步驟方麵小錯不斷,物理要不是看錯條件要不就是少考慮了摩擦力、加速度方向改變,化學忘記或者錯記化學方程式(條件、沉澱號、氣體符號、離子符號)、物質性質等,生物答題語言不準確、不科學、不專業,或者知識掌握不透徹等。這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毛病...不能總歸結於考試失誤或者發揮失常吧~?如果你認為隻是馬虎、發揮失常、失誤,那你基本不可能能突破並且穩定(指的是每次、每次!)在高分段。

而且,這種毛病和想法尤為突出的往往是些挺聰明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可以說每個班都有,成績往往是前十名或者前五名,但卻一直不能穩定在校裏、市裏、省裏前幾名。如果不能改變“我很聰明,不怎麼學就能學好,平時沒考好隻是失誤,高考一定能考好”這種想法,那你隻能期待你高考人品爆發了。這個階段的突破點在哪?

第一、英語。第二、數學壓軸題。第三、理綜、數學細節問題。繼續用我的學習曆程來說明怎麼突破。(現在高二已經快要結束了)當時的水平

1.英語用那個本子記單詞、詞組堅持了幾個多月了,詞彙量足夠對付高考

2、數學奧賽突破

3、理綜、數學開始大規模做整套高考題、模擬題(當時我們理綜還沒整合成一張卷、三科分開考的,但凡事要提前準備嘛)

4、英語開始魔鬼訓練

5、開始意識到考綱的核心地位,好不容易弄到了考綱,參照著考綱複核自己知識點無漏洞,一些難點已經被之前各個攻克

6、語文、英語還是薄弱,理綜時間不夠用,數學成績總是不盡人意

先說英語。之前英語一直很穩定,都是100-110~英語想要突破,有兩個前提。1.詞彙、詞組跟得上2.第一卷對得起觀眾~當時我用的是天星的《45套》,每天做1-2套(隻做第一卷除了聽力之外的部分)。開始時候錯的很慘~《45套》在教輔裏麵屬於難度較大的卷子,裏麵單選陷阱多,完形、閱讀難度大,而且問題設置的專朝你要害。最開始的時候,給每一個模塊定了一個時間上限,比如單選10分鍾,完形15分鍾等等的(這個時間是我隨便說的,不具參考價值)。我建議大家開始的時候也這樣規定了時間,有利於後期英語整體對時間的把握。當時第一卷大概要做一小時(當時太嫩啊,可是我可下了狠心了!~),但是每做完一張卷子,我都會用幾倍的時間去認真的反思、總結、研究這張卷子,到了後期做的多了時,還會拿出其他卷子放在一起對比,總結高考規律、考點、陷阱等等。大家可能會問,一張英語卷子,研究什麼?值得用那麼多時間?其實,一張優秀的卷子,包羅萬千,暗藏玄機與出題人的心血。先說學校裏最重視的一部分——單選(這點學校真是太誤人子弟、太浪費學生時間了!如果老師會教學的話,到了一定時期,幾天就可以將那些磨磨嘰嘰講三年的東西弄完,效果還更好,可學校裏一味的重複(注意這兩個字!)發語法教案、單選幾百題等等的垃圾東西,完全侵占了學生的時間,結果做了三年,做了上萬單選,也沒見出什麼效果,真是可氣!為什麼剛才我強調“重複”這兩個字呢?因為學校第一次發那種語法教案的時候(高二),我珍藏,但是到高三又開始發,這便罷了,可一直不停的發,還有單選幾百題配套,就那點語法、就那點考點,卻用了高三絕大部分時間去講,講來講去就講那麼點東西,反而冷落了最最重要的閱讀理解。我相信不止我們學校這樣,大部分學校應該都是這樣教英語的,悲哀!更悲哀的是學校發了教案、單選幾百題,同學們還傻不拉唧的去做,我想問,有用嗎?這樣你會獲得自我安慰、獲得老師的表揚,可是,你英語突破了嗎?單選能做到全對嗎?就算能穩定全對了,明明可以用少十多倍的時間達到同樣的效果,你卻跟著學校的白癡政策一起那樣,值得嗎?上麵括號裏說那麼多,實在是因為那個太關鍵了太關鍵了,學校為了單選、為了語法付出了太多,得到的太少,下麵看我所說,這部分我會重點說。

單選,屬於對於詞彙、語法的考察,詞彙部分不多說,但對於語法部分,你做的這套卷子裏麵總有模棱兩可、不確定或者不知道屬於那個考點的題目吧?一道題目,四個選項,可能包含了四種易考(注意這兩個字)的語法(為什麼我不建議大家抱著語法書啃呢?因為那太太太笨了~學習要講究一針見血,一本又厚又枯燥的語法書,絕對會讓你對英語望而生畏,還浪費了時間,賠了夫人又折兵,更關鍵的是,高考涉及到語法的隻是單選、完形裏麵的部分題目,而且涉及到的語法每年變化又很小(注意這句話!),考來考去就那麼多語法考點,這種情況下你去啃厚厚的語法書,豈不是有點愚公移山的意味了?所以,我覺得學習“高考英語語法(咳咳、注意這幾個字哈)”十多套卷子足矣,本來就是很簡單的事,何必大費周章呢?時間可寶貴,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可不能浪費在無用功上。)既然這樣,這四種語法你掌握了麼?其他的單選題目你明白了麼?沒明白的話,有兩種選擇,一是立馬去翻之前收藏的語法教案(剛才我說的珍藏的一份),從那裏麵把這個語法考點弄透徹,二是先不管、去做其他模擬卷子的單選,然後把這幾張卷子拿出來對比(肯定有卷子裏有這個考點的題),然後這幾道題對比著自己分析,自己總會給出個假設吧?然後去問老師自己假設的對不對。我推薦第二種,這樣由於是自己總結的,所以印象深刻,掌握的會更透徹,也會增加自己的信心,對語法也不那麼排斥了,因為通過自己的努力征服了它了!我一般都是用第二種。等你做個十多套卷子,你一張張翻開看他們的單選,你會發現,這十多張卷子裏麵的單選相似題目起碼得有70%,剩下的30%也是一些情景交際、詞彙、詞組等等的,也就是說語法方麵就那麼幾道題。我們可以這麼說,會了那麼幾道題,你便會了學校裏教了你三年的東西,也可以說學校教了你三年英語,其實也就教了你那幾道題(稍微誇張了點,但八九不離十),也可以說,高考英語語法也就是幾道題而已,僅此而已。會了那幾道題,你便會了那些所謂的“單選幾百題、單選專題訓練”等等的東西。這樣一說,英語是不是一下子沒那麼龐大了?學習方向是不是明確了?信心是不是增強了?是不是覺得學校的做法很可氣很幼稚了?

完形不說。(到後期,我單選一般五分鍾以內就搞定了~還記得我高考的時候,每道單選都是一掃而過,在我看來,那都是“原題”,一共才用了三分鍾多點~對答案之前就知道肯定全對。如果上述我說的你做的很好,能堅持,你也能達到這地步。不說完形、不是因為完形不重要,恰相反,完形我用的時間比其他大多數同學用的時間估計都要長,因為完形和閱讀想要做全對,可不是單選那麼簡單了。)

下麵說重中之重,閱讀!我帖子一開始就說了,我學英語的時間很少,而且那很少的時間內,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在學閱讀(而學校教學的重心卻放在單選、可笑可悲),帖子裏麵有的內容我不重複,下麵開始對大家疑問較多的地方做解釋。

問題一:閱讀如何當成完形、單選來做?

我說過,一篇好的閱讀,我至少做三遍。第三遍以後就把他當成單選、完形做了(也可以說把這篇閱讀當成課文了)。很多時候,閱讀裏麵一句看似很普通的話,你一眼讀過去立馬明白了它的意思,而且覺得理所當然似的,可是,如果去掉其中的一個詞,給你幾個意思相近的詞讓你去選擇,你會感覺那麼理所當然嗎?估計你都不確定該選哪個了吧?那開始為什麼覺得理所當然呢?大家可能想到了,語感!這就是語感!那種讀過去理所當然的感覺就是語感!有的人讀得多了,那種“理所當然”的感覺重現的多了(當然,一般自己也意識不到,除非在看到我說的這段話之前你就想到過我說的這些),語感也就強了。這還沒完,一篇閱讀的開發價值遠不止於此,僅加強了一下語感豈能滿足?再細細的讀這句話,挨個單詞的讀,你會發現,這句話裏麵竟然包含著一個經常考的詞組、單詞,甚至有可能今天剛學或者什麼時候剛看到的一個單詞在這個句子裏麵出現了,這不相當於又複習了一遍單詞、詞組麼?接著讀這句話,你會發現這句話竟然用了一種經常考的句式結構,而且包含了同位語從句、時態等等的語法,這不相當於又鞏固了一遍語法麼?而且對句子結構的剖析能力也增強了。把這麼多句話串起來讀,通讀這篇文章,你閱讀水平、閱讀速度不都提高了麼?上麵的那麼多,都隻是開胃菜而已,最重要的價值,還沒開發呢。上麵涉及的,依然還是詞彙、語法的範疇,隻不過多了個閱讀水平,更重要的是邏輯判斷、心理分析!這才是研究閱讀的重頭戲!一場邏輯的遊戲。大家平常都有這種情況吧?做閱讀的時候,四個選項輕易排除了兩個,剩下兩個感覺有點像,而且貌似都沒錯,猶豫來猶豫去的,咬咬牙選了一個,最後核對答案發現果然選錯了。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吧?其實這正是閱讀最讓人頭疼的地方,有些題總有兩個選項拿不準,而那樣的題往往都蒙錯~我說的研究閱讀,最多的時間是去研究這兩個所謂的“模糊選項”。個人認為,考好英語所需要的邏輯能力要比數學高,做英語完形、閱讀的時候,要將自己的感情色彩去掉,像個隻剩下邏輯思考的機器人才行,不然的話,總容易鑽牛角尖,總容易錯。英語的閱讀世界,邏輯是唯一通用的語言,文章裏麵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我以為”等等的主管概念。模糊選項該研究什麼?現在我默認為你已經去除了浮躁、去除了個人感情色彩。首先,研究語氣。凡是話,都會有語氣輕重的區別,看看這兩個選項哪個語氣重,哪個語氣卻有種風輕雲淡、事不關己的感覺(這種往往是正確的),對於語氣很重的,要小心了,很可能是不符題意的。研究包含關係。非常仔細的去讀這兩句話,很有可能其中一句話包含了另一句話,也就是說,假設A正確,但B包含於A(就是B是A的子集),所以B更正確,因此A不可能正確。明白?這一招百試不爽,每次都用,和語氣分析法結合著用那可是很爽的~告別猶豫!研究側重點。經常會有兩個意思很相近而且都沒有違背文章本意的幹擾選項,這個時候語氣說的都很含蓄(很專業~一看就像是好人那種。。。大家生物答題就要學會這種“含蓄”、“朦朧”,不信的話你去研究高考生物解答題的答案,那話說的當真是風輕雲淡,又有種蜻蜓點水的感覺,換句話說就是答的無關痛癢,恰到好處,顯得很成熟老練~),而且也沒有包含關係,那就要研究他們的側重點了。凡是話,都有個針對的方向,這種情況下,這兩句話的針對方向肯定是大差不差、但又多少有點偏差。很難讀出差別嗎?其實不難,因為這時候的你已經隻剩下邏輯判斷了,一點點的差別你都分辨的出來,取其中最貼近文章本意或者該問題的選項即為答案。當然,將這幾種分析方法用的融會貫通、信手拈來靠的是平時的磨練與鑽研。至此,一篇好的閱讀才算是開發完了。試問,你做過多少篇閱讀了,然而,又有多少收獲?我覺得,這樣做一篇閱讀,勝過做百篇!效率、成果都是這樣練出來的!完形呢?會了閱讀的分析,當完形(往往也是排除了兩個)出現模糊選項的時候,也是去分析吧。切記,英語很理智,英語比數學更不需要模糊,英語需要確定!把一張英語卷子裏麵所有的不確定都鑽研為確定,那第一卷滿分離你便不遙遠了。以上這些不是一下子領悟的,也是經過了一個很長的階段一點點明悟的。但當完全明悟的時候,英語想考差都難了,高三英語再難再怎麼,也沒下過130,最高的一次甚至146~但是,說實話當時我很不願意做英語,因為做一套英語太累了,我寧可做三套數學也不願做一套英語,每一次做完形、閱讀,那都是絞盡腦汁,極盡思維,就是為了讓自己做的比標準答案還標準!每次做完英語真的都感覺腦細胞死一堆呀~

問題二(也是我備受噴的一個。。。):英語作文五分鍾寫完,而且分數不低於25?

摸著良心說,我說的是真的!而且有這種能力的人,隻我們班就有兩三個。在這幾個人看來,高考英語作文如果真較了真的去寫,那真是。。。五分鍾內寫完、能做到?試問,整個高三我背了三大段萬能段落+十多句經典模版句子,每次考試都用,不管什麼題目,多多少少都能夾雜不少萬能句子,用到我都無語的地步了,這種情況下,120多個詞的作文超過五分鍾那才叫奇怪。至於分數不低於25.。首先,我苦練過卷麵(注意,是卷麵而不是!連卷麵不等於練!我怎麼練卷麵的?很多同學哪個字帖在那練呀練。。。我呢?我之前說過重複做數學、理綜套卷對吧?解答題需要書寫吧?像理綜、文宗這樣的需要書寫速度吧?就是在一遍遍的重複做套卷中把書寫速度、卷麵整潔度、步驟完整度給錘煉出來了,你算算,一舉幾得?),再者,我背的句子都是精挑細選的(平常老師整天逼著大家背作文、背課文。。真是浪費時間~不需要多,三篇經典萬能作文,足以應付高考英語作文。),這種情況下,分數能低嗎?

問題三:用小本子記單詞每天要記多少單詞,每天看幾次等等的。

說實話,這問題問的太生硬了,自由的學習、自由的學習!沒有限製!沒有限製!想看了,就瞄幾眼,每天可以時刻都去瞄,也可以偶爾瞄幾次,順你心意去做,覺得怎麼適合你就怎麼做。關鍵在於,堅持!堅持!這個方法類似於什麼?類似於群秒的魔法,見效慢,但一旦見效,就是一片怪物的倒下,就是一堆單詞的徹底記住,而不是今天記住過幾天就忘了,是刻在你腦子裏了!英語到此全部結束。

下麵說數學、理綜。經過英語的一番洗禮與蛻變,總分起碼又提高了20-30分吧~?分數估計也能穩定在670了。剩下的怎麼提高?數學壓軸題,這個由於我學過半年奧賽(可惜當時我大病了一場,沒能去奧賽考試。。),再加上經常總結做題規律,所以一般我能做出來。這個不強求,畢竟有些壓軸題確實太難了,甚至到了可能全省沒一個做出來的地步,所以這個我不多說,大家量力而行,能拿多少分就拿多少分。(也說不定那年會比較簡單哦~)剩下的,最後一個重點。細節!計算錯誤?步驟不完整?速度跟不上?方法不熟練?卷麵不滿意?那就,練!我說過,重複做套卷。這個方法對我的作用極其大,將我從670突破到690+(唯一的遺憾還是語文上不去。。。)。但是,這個方法產生的疑問很多,噴的也很多。總結一下,問題大概有這些:做了那麼多遍,答案一眼就看出來,再做還有用嗎;一個高三就做這麼幾套卷子太少了吧?我高一(二),很多知識都沒學,那些套卷根本沒法做,這方法對我沒用吧?平常沒那麼多時間去做套卷啊。做過一遍後卷子上都有痕跡了,再做一看就知道答案了(這問題問的。。。)其實,問題根源在於,問這些問題的童鞋不懂什麼叫自由的學習、自由的學習。。。

選擇題一眼看出答案,那好,你能一眼看過去,這道選擇題的思路能清晰的在腦中浮現嗎?能的話,這道題可以不做了,不能的話,認真再做。重點在於解答題啊...選擇題隻是在腦中重現思路即可了,真正需要在一張幹淨的紙上(而不是在原卷子上、不然你怎麼煉卷麵、步驟?自己一定要動腦想想用這種方法的目的是什麼,原因是什麼。)認真重做一遍的是解答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