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兩個二百五(1 / 3)

雖然老吳隻是個車間技術員,但他畢竟是六十年代末的大學畢業生,對技術開發的一般流程還是熟悉的。無論在工廠企業,科研院所,還是大專院校,革新或改造一項工藝技術,第一步需要在實驗室做小試驗,取得成功後,再做放大試驗,最後才能在工業規模的設備中對技術進行驗證,所以,他一開始就想把這件事推給廠領導去做決定。

車間主任提出直接在工業設備上做試驗,說明老楊根本不懂技術開發流程,因為老楊隻有技校畢業的學曆,做出這種無知的決定情有可原,讓老吳沒想到的是,當老楊交代任務時,方翰民這個傻貨竟然愉快地答應下來,他認為這兩個家夥正好是五百除二,兩個都是二百五!

老楊想盡快解決車間的技術問題,病急亂投醫,這可以理解,但你方翰民想幹什麼?你一個臨時工,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是想轉正,急於表現自己,還是想出名想瘋了?那好,讓你們兩個二百五折騰去吧,到時候看你們怎麼收場!

方翰民哪裏知道老吳在想什麼!不過,通過前幾天的那次交談,方翰民認為老吳對新的技術方案頂多也就一知半解,根本提不出什麼建議,為了體現對他的尊重,才讓他過目,老吳畢竟是二車間的技術主管,方翰民可不想因為這件事讓他產生誤會。

但是,即便對於一個臨時工,老吳的言行也非常失禮,別說他隻是個車間技術員,無論其技術職稱還是行政職務,都是低層次的級別,就算是個官階較高的領導,也不應該如此粗暴對待一個虛懷若穀,對他尊敬有加的下屬。

老吳離開後,方翰民僵在原地略顯尷尬,老楊站起身來走過去,在他肩上拍了拍,“別拿這當回事兒,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回去抓緊時間把原材料和用人計劃報上來。”

“酰化”反應隻是生產“對乙酰氨基酚”數個技術環節中的一環,前世的方翰民對這種原料藥的所有技術環節都了如指掌,因為在985大學本科畢業前,他不僅在國內一家大型製藥企業的“對乙酰氨基酚”生產線跟班實習了三個多月,而且其畢業論文就是“對乙酰氨基酚的技術路線比較及新工藝探討”。

即將開展的試驗對方翰民來說可謂駕輕就熟,他隻用了一天時間,不僅提出了試驗所需設備、原材料和人員計劃,還把試驗操作方法和工藝控製要點都編寫出來了。

跟試驗有關的技術細節可以不向老楊彙報,但需要的原材料、設備和人員,需要他出麵協調,方翰民把這三方麵計劃呈報到老楊麵前,他仔細看了一遍,指著其中的一項計劃說道:“不是已經告訴過你,需要什麼樣的人員,你可以在全車間挑選,不用跟我打招呼嗎?”

“主任,其他事都好說,唯獨人員調配,可沒那麼簡單。”

“怎麼,難道你向哪個班組要人,他們不給你?”

“那倒不是,因為我還沒有向任何班組要人,我也不會那麼做。”

“為什麼?不是讓你全權負責這次試驗嗎?”

“我一個臨時工,大家對我本來就持輕視和懷疑的態度,我有什麼資格從車間班組調人?”

老楊想了想,然後點頭說道:“嗯,我把事情想簡單了,我應該先給有關班組打招呼。不過---,我看你這名單上有‘酰化’崗位的焦鐵輝,這家夥可是全車間有名的刺頭啊!班長老趙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把他調來搞試驗,你管得住他嗎?”

“我就跟焦鐵輝在一個班組,雖然他脾氣不太好,頭上的板寸頭發就像刺蝟似的,見誰紮誰,但我對這人比較了解,我認為他的本質並不壞,有正義感,遇事敢作敢當,還有責任心,隻要做到相對公平,他在工作上從不偷奸耍滑。”看似跟班組的同事缺少交流,其實方翰民把周圍的人看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