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兩個二百五(2 / 3)

這番對人的評價,讓老楊有點意外,他沒想到這個外號叫秀才的書呆子,還是個有心人!

按照方翰民提出的計劃,老楊首先落實了試驗所需的設備,又讓二車間的備料員按需要的品種數量準備原材料。

根據工藝技術的要求,方翰民決定將試驗分作兩班操作,每班三人,需要抽調六名職工,他打算所需人員均從他所在的“酰化”崗位抽調,因為他覺得本崗位職工畢竟熟悉“酰化”反應的基本操作。

當老楊向“酰化”崗位的班長趙師傅說明情況後,老趙馬上就急了,“主任,我們‘酰化’崗位一共才三十來個職工,你一下子抽調六人,我們正常的三班倒還有法開展嗎?”

“你們人手不夠,我可以從其他崗位給你調幾個人過來。”

“其他崗位的職工不熟悉本崗位流程,即使把他們調過來,三五天也不能頂崗,你還不如把其他崗位調來的人直接分給方翰民那裏,就不要從我們崗位抽人了,反正方翰民也是做試驗,他又不是搞生產,沒有硬指標需要完成。”事關本班組的利益,忠厚人老趙也不讓步。

“嗯---,我跟小方商量一下再說吧。”

正因為做試驗,才需要有經驗的操作工,所以,當老楊轉達趙師傅的意見後,方翰民堅決不同意老趙的說法,“主任,趙師傅應該有一點全局觀念,這次試驗是為了改進‘酰化’崗位的工藝技術,他作為本崗位的負責人,理應支持試驗工作。要想試驗取得成功,操作人員的素質至關重要,生產崗位隻是重複勞動,新人可以逐漸適應嘛。”

老楊覺得言之有理,為了保證試驗成功,即使放慢生產進度也是值得的,他再次來到“酰化”崗位,向老趙講明這個道理。

麵對自己的頂頭上司,老趙權衡一番後,隻好做出讓步。

人員到齊了,方翰民給他們開了個會,做了簡單的任務交代,隨後,把一張草圖遞給焦鐵輝,讓他帶隊按照草圖對指定的設備進行管路調整。

接過草圖,焦鐵輝皺了皺眉,“秀才,你又不是不知道,就我們幾個這文化水平,怎麼看得懂圖紙呀!你不如到現場直接告訴我們管路怎麼改,給我們比劃一下就行了。”

方翰民知道,這幾個家夥雖然文化程度低,但動手幹活卻都是一把好手,“好吧,咱們這就去車間,我告訴你們怎麼改管路。不過,我要提醒你們,今後不準當麵叫我的綽號。”

“在我們眼裏,你就是秀才,我們覺得這綽號是對你的尊稱,你年齡比我們小,上級又沒給你確定什麼頭銜,你讓我們怎麼稱呼你呢?”

“我有名有姓,直呼其名不好嗎?”

“這......”

在方翰民的親自指導下,焦鐵輝等人用了兩天時間,按要求完成了指定設備的管路改裝。

一切準備就緒,第二天上午八點半,方翰民指揮焦鐵輝等人開始投料試驗,工人們按照操作規程,經過十四個小時的精心操作,於當晚十點半結束了‘酰化’反應。

接下來的工序是對“酰化”產物進行分離提純,一個完整的工藝流程走下來,已經是第三天上午了。

方翰民顧不上休息,一邊安排車間化驗室對“酰化”產物進行質量檢測,一邊評估試驗結果。

上午十一點左右,化驗員送來的質檢報告單顯示,“酰化”產物的純度達到了98%,這跟方翰民的預想完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