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方翰民還是那個書呆子臨時工,這一切當然不可能在他身上發生,但他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牛津大學製藥科學博士的穿越者,對合成撲熱息痛原料藥的所有工藝技術,都了如指掌。
但是,謎一樣的方翰民,卻讓車間技術員老吳對他疑慮重重。
車間主任卻不以為然,在老楊看來,我管他是臨時工還是正式職工?隻要方翰民真能解決“酰化”崗位的技術問題,就應該大力支持!英雄莫問出處,身份就那麼重要嗎?
老楊認為,國外那個發明大王愛迪生隻讀過三年書,而且還耳聾,照樣取得了一千多項發明,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方翰民隻是個臨時工,但他好歹讀過高中,身體健全,起碼是個正常人,而且一直喜歡學習鑽研,愛迪生能做的事,方翰民為什麼不能?
麵對車間存在的技術問題,方翰民主動提出解決辦法,這種積極的工作態度本來就值得表揚,作為車間主任,老楊沒有理由不支持方翰民的建議。
雖然誰也不敢保證方翰民的技改方案一定能成功,但積極嚐試改變現狀,總比消極怠工強得多!萬一成功了,當然是皆大歡喜的好事,即使不成功,這種工作的主動性也應該受到鼓勵。
想到這裏,老楊端起麵前的水杯,一口沒喝又放回桌上,“既然小方那麼自信,說明他並不是信口開河,我看咱們就不要糾結於他的臨時工身份了。”
“你的意思,咱們應該怎麼辦呢?”雖然口頭上也承認方翰民的自信,其實老吳在內心並不看好這件事。
“你是車間技術員,技術方麵的事,我得聽取你的意見。”
“要我說,咱們最好把這件事向廠裏彙報,讓廠領導做決定。”老吳想把事情一推了之,像他這種人,工作原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待在辦公室享清閑,工資獎金一分錢不少拿,他才懶得操那份閑心呢。
老楊一心想解決車間存在的技術問題,他認為連老吳都瞧不起方翰民的臨時工身份,如果向廠裏彙報,那些廠領導必然會以方翰民的年輕臨時工身份為由,拒絕采納方翰民的建議。
考慮到方翰民人微言輕的原因,老楊決定先斬後奏,“按照小方提出的技術方案,如果隻需更換反應介質,其他條件不變,就無需對設備進行大量改造,也就用不著驚動廠領導。要不咱們先在車間騰出一套耐腐蝕設備做試驗,等試驗成功了,再向廠裏彙報也不遲。”
“你是說,咱們私自在車間做試驗?”老吳吃驚地看著對方。
“你這說法太嚇人了!在車間用工廠的設備和工廠的職工,大張旗鼓地為工廠做事,怎麼能叫私自做試驗?”老楊非常反感對方的說法。
一個是車間主任,一個是技術主管,老楊入廠時間更早,雖然學曆較低,但他有進取精神,工作認真踏實,能吃苦耐勞,也會管理;老吳雖有本科學曆,但謹小慎微,優柔寡斷,關鍵是心思太重,為人處世缺乏擔當。這兩人隻是表麵上過得去,其實相互都都不服氣。
老楊畢竟是車間的行政一把手,具有決策權,見他主意已定,老吳再不好明確反對,“如果你覺得可以在車間做試驗,那就試試吧。”
顯而易見,老吳的表態並非發自內心地支持,老楊顧不了那麼多,大不了說他獨斷專行,但他覺得自己問心無愧,這樣做的目的,隻是為了找到解決技術問題的辦法,所以,他很坦蕩,“那就從明天開始,你組織幾名職工,在車間選擇一套合適的設備,按照小方給出的技術方案,通過試驗看看結果怎麼樣。”
老吳當然清楚,這是老楊在給他分派工作,但他不打算接受這項任務,便找理由推脫道:“說實話,對方翰民提出的技術方案,我還不是太理解,為了避免試驗過程跟技術方案出現偏差,我覺得應該讓方翰民親自帶人做試驗,才能完全體現這套技術方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