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臨時工(3 / 3)

車間主任老楊就不一樣了,他六九年畢業於一所技工學校,要說動手幹活,他絕對是一把好手,老楊是個實幹家,否則,他也當不了車間主任,但他對理論不感興趣,尤其是方翰民講的這些超前理論,他就像聽天書一樣。所以,他幹脆說道:“小方,你講這些理論純粹是紙上談兵,不如直接告訴我們怎麼改變工藝條件,用什麼做反應介質最合適。”

其實,作為車間主任,麵對全車間存在的技術問題,老楊比誰都著急。

產品質量不穩定,收率不達標,職工們的獎金必然受影響,每到發獎金的日子,基層職工的抱怨和罵聲,早已灌滿了老楊的耳朵,但他既不能消除職工們的怨氣,也沒法製止工人們的怒罵,因為老楊十分清楚,技術問題跟基層職工真沒有什麼關係,他們的利益卻實實在在受到了損害,誰攤上這種事心裏也會不平衡。

還是因為技術原因,車間各崗位生產環境都不好,有些崗位汙染嚴重,臭氣熏天,加上職工們拿著全廠最低的獎金,近一年來,但凡有點背景的職工,都托關係找門路申請調離了,整個二車間人心不穩,很難留住人,原來定員的崗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人員空缺,不得已隻好對外招聘臨時工頂崗,方翰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招進廠的。

紅星製藥廠原本打算借助“對乙酰氨基酚”這個產品,擴大企業規模,在產值利潤方麵打個翻身仗,誰曾想這個項目現在反倒成了全廠的雞肋。

當初為了建設“對乙酰氨基酚”生產線,企業投入了大筆資金,如果因為產品質量不穩定、成本過高和車間環境惡劣等原因停止生產,整個二車間的機器設備將成為一堆廢鐵,這將給經濟實力本就不強的紅星製藥廠造成巨大損失。

另外,以“對乙酰氨基酚”作為原料藥的幾種藥品,在醫藥市場占有的份額越來越大,紅星製藥廠要是放棄這個產品,無論如何都是非常可惜的。

但是,如果在目前情況下繼續生產,不僅下遊客戶對產品質量很不滿意,而且產品幾乎沒有利潤,車間環境又差,連本廠工人都不願在二車間工作。對於這種死不起活不好局麵,紅星製藥廠的領導班子很無奈,車間主任老楊更是覺得很憋屈。

不知誰把方翰民那天在車間說的話傳到了老楊耳朵裏,他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馬上就要去找方翰民了解情況,跟老楊對桌的車間技術員老吳給他潑了一盆涼水,“一個臨時工的信口開河,你還當真了?”

雖然當時被老吳勸住了,但老楊並未將聽到的話置之腦後,他總想親自找方翰民了解情況,今天趁崗位查巡的機會,他核實了聽到的言傳,在得到證實後,便把方翰民叫到車間辦公室,準備進一步把情況搞清楚。

老楊是個技校畢業生,他承認自己聽不懂方翰民那些理論解釋,隻關心究竟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因為身處其中,方翰民知道二車間的困境,他理解老楊的關切,所以,他沒有理會車間技術員老吳的疑慮,而是直接回答老楊的問題,“根據酰化反應機理,醋酸才是最合適的反應介質。”

“除了改用醋酸做反應介質,還需要改變其他條件嗎?”老楊追問道。

“隻需更換反應介質,其他條件不變。但是,因為酸性介質對設備具有腐蝕性,酰化反應需要在耐腐蝕的設備中進行。”

老楊想了想,然後對方翰民說道:“你回崗位去吧,我們有事再找你。”

方翰民離開後,沒等老楊說話,車間技術員老吳便迫不及待地問:“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我不懂他講的那些理論,但從方翰民幹脆利落的回答和他的說話表情來看,我覺得他對自己的方案很自信。”

老吳關心的重點跟老楊有所不同,“我也覺得他很自信,不過,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他一個臨時工,年紀輕輕,不僅能講出深奧的理論,還能提出簡單易行的技術方案,不用管最終結果如何,這都太不可思議了!說出去恐怕沒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