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臨時工(2 / 3)

此刻,站在同事們麵前的方翰民,已經跟他們從前熟悉的那個書呆子“秀才”,根本不一樣了!

七零年代末,因為療效更高、毒副作用更低,一種名叫“撲熱息痛”的解熱鎮痛藥在臨床上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這種藥物的有效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當時,地方國營紅星製藥廠二車間正在生產這種原料藥,方翰民所在的班組,是生產“對乙酰氨基酚”的“酰化”崗位。

由於技術不成熟,自從兩年多前建成投產以來,整個二車間的運行就一直不順暢,包括“酰化”反應在內的每個崗位,始終存在不同程度的技術問題,但“酰化”崗位的問題尤為嚴重,所以,方翰民所在的班組屢屢被扣獎金。

雖然同事們知道方翰民很喜歡看書,但他們並不清楚,他看的那些書跟“酰化”崗位的工藝技術沒有一毛錢關係,隻是因為發生穿越事件後,有前世的牛津大學製藥科學博士附體,方翰民不僅對製藥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而且憑借其前世在製藥科學領域的極高造詣,哪怕為了班組的獎金,他對眼前的技術問題也不能熟視無睹。

......

過了幾天,車間主任老楊在崗位查巡時,走到正在操作機器設備的方翰民跟前,他停下腳步,問了一句:“小方,你是不是說過,隻要改變一下工藝條件,就能使酰化崗位的收率和質量得到提高?”

方翰民繼續手頭的操作,他朝老楊看了一眼,淡然道:“對,我說過這句話。”

“真的還是假的?你不是隨便說的吧?”

方翰民稍微停了停,“主任,技術上的事,哪能隨便說呀!”

“哦----,”老楊點了點頭,他轉身把班長叫了過來,“趙師傅,你找人替一下小方。”然後告訴方翰民,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跟他去一趟車間辦公室。

前腳剛走,就有人在背後議論開了,“看見沒有,被領導叫走了吧,看這小子以後還敢不敢滿嘴跑火車!”

“瞧他那德行,一個臨時工,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還故作深沉,好像多大本事似的。”

“‘秀才’被老楊叫去幹嘛?莫非......?”

跟著老楊來到車間辦公室,見車間技術員老吳也在裏麵,方翰民站在門口,沒有往裏走。

“進屋來,坐下吧。”老楊在自己的簡易辦公桌前坐下後,側身招呼道。

方翰民往前走了幾步,在靠牆的長條椅上坐了下來。

坐在老楊對麵的車間技術員老吳說話了,“小方同誌,我們想跟你核實一件事。”

“吳工,請問你要核實什麼?”方翰民也不知道老吳是什麼技術職稱,他覺得這樣尊稱不會有問題。

“你是不是在車間說過,‘酰化’崗位隻要改變一下工藝條件,就能提高質量和收率?”

方翰民坦然承認,“這話是我說的。”

“哦----,既然這樣說,一定有根據,不會是想當然吧?你能不能把你的跟據講給我們聽聽?另外,請你告訴我們,改變什麼條件能有這麼大的作用?”

方翰民也不客氣,他首先從反應機理的角度分析了介質對酰化反應的影響,“‘酰化’反應需要質子作為媒介,現在的工藝以水為反應介質,雖然水分子也可以電離產生質子,但根據水分子的結構特征,它電離產生的質子無法完全滿足酰化反應的需要,所以,它顯然不是酰化反應最合適的反應介質。”

老吳一九七零年畢業於一所化工學院,雖然掌握的基礎知識深度不夠,但對方翰民講解的理論,他還是多少能聽懂一些,“問題是紅星製藥廠當初從一家科研機構引進‘對乙酰氨基酚’生產線,‘酰化’崗位就是用水做反應介質,這也是國內同行現在普遍采用的工藝,你講的理論依據倒是說得通,如果貿然改變反應介質,你能保證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