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間(十)(3 / 3)

李誠中最關心的還是安全問題。要想從山外抵達軍寨,可選的道路很多,但這僅是對獵戶而言,因為大部分通道都需要借助繩索之力進行攀援,對於軍隊的通行來說毫無價值。真正需要防範的有兩條山路,其一便是從南口入山,也就是軍寨正對著的這條山路,這條山路最為寬敞。另一條則比較隱蔽,需要從山北而入,經過兩道山澗、翻越三道山梁。當年設立軍寨的唐軍顯然也注意到了這條窄小的山道,除了在這條山道一側的懸崖上設立了一處哨所外,在其中一道最窄的山澗處也構建了一座小型的關卡。李誠中察看的時候,對這處防禦設施非常滿意,他打算立刻召集人手,將這座關卡重新修繕起來,隻要在這裏放上一隊兵,契丹人想要由此進攻的話,其難度不亞於登天!

李誠中和馮道坐下來進行了一番詳談和討論,首先是劃定了彼此的權限和職責。李誠中打算將白狼山的具體民事交給馮道,這些事務對於李誠中來說是相當瑣碎和繁雜的,同時他也不太擅長,他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軍務上。這是民治官與軍事主官的本職之分,馮道完全沒有意見。但是李誠中提出一點,即當涉及到作戰需要的時候,哪怕是民事,也要首先服從於軍事。基於白狼山的特殊情況,以及這個時代武人當政的大勢所趨,對於這一點,馮道表示了完全的讚同。

接下來討論的問題,就令兩人感到十分撓頭了。一個是糧食問題。別看馮道帶回了幾車糧食,但經過簡單的計算和評估,這些糧食就算再省吃儉用,頂多也就能夠維持白狼山近千軍民不到一個月的生存。此刻離後山耕種的田地收獲還有至少三個多月,也就是說,白狼山的糧食缺口在兩個月左右。馮道帶領車隊進山的時候也發現了契丹遊騎,因此,要想繼續從榆關往白狼山運糧的風險會更大,尤其是當兩軍開戰之後,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就是怎麼過冬。軍寨中有現成的窯洞可以住人,但是冬天馬上就要到了,這些窯洞還需要重新整修,要將洞口的門做好,這樣才能擋住寒風。這個工程量不小,需要馬上開始。另外就是過冬的衣被問題。馮道帶回來兩車布帛,可以用這些布帛縫製過冬的衣被,但因為馮道在榆關停留的時間較短,帶回來的布帛僅夠士兵和民夫製作冬衣和冬被,沒有更多的布料來顧及那些逃入山中的百姓。這些百姓的冬衣和冬被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在討論第三個問題的時候,馮道和李誠中產生了爭議,即勞動力怎麼調配的問題。逃入白狼山的七百多難民中,能夠幹得動力氣活的青壯隻有不到二百人,眼前需要立刻開始動手的事務非常多,包括整修軍寨、修繕窯洞、完善軍寨關牆、加固後山關卡、製作冬衣冬被、到後山甚至去西山打獵等等,光靠這二百人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馮道除了要讓五十名民夫全部投入之外,還想讓李誠中所部的士兵也分擔一部分事務。但是對於李誠中來說,與契丹人的戰事不知何時就會爆發,他需要加緊訓練這批士兵,同時,他還想讓那二百青壯也作為後備士兵進行軍事訓練。兩人都有自己的主張和理由,同時也認同對方的主張和理由,可真要讓自己妥協,卻都十分為難。

正在兩人為難之際,李誠中布置在山口警戒的王大郎急匆匆跑了回來,大聲道:“都頭,契丹人要進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