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選擇攻擊的時機非常合適,直接打了李誠中一個措手不及。剛進白狼山的那兩天,李誠中還是比較警惕的,他特意在山口設置了崗哨,時刻關注著契丹人的舉動。但因為契丹人一直沒有任何舉動,他便顯得有些鬆懈,再加上這幾日確實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因此對於軍寨防禦設施的完善,並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
在等待馮道帶回來是走是留的確切消息的這幾日,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考察白狼山地形地勢,以及和這些入山的難民百姓之間的溝通和安撫之上,有了空閑的時間,他還用來思考如何訓練這些士兵……
現在的白狼山軍寨防禦設施簡陋到了極點,可以用近乎沒有來形容。除了卡在兩道山壁間的石牆之外,隻剩兩邊小山頂上的幾間石屋。石牆很窄,上麵是站不了人的,沿軍寨內側的石牆牆壁上有一些殘留的石孔,那是用來搭建棧道的,按照這些石孔的分布來看,當年的石牆內側應該構築有可以站人的一條木製棧道和幾處箭塔高台,方便軍士依靠石牆守衛。可是當年的木製棧道和箭塔高台早已經煙消雲散,唯一還剩的隻有幾塊腐朽的木板堆積在牆根角落裏。換句話說,這道石牆現在也隻是石牆了,而且還是一道高僅丈餘的石牆,同時在石牆的東側還敞開著一道接近兩丈寬的豁口,這是原來的軍寨寨門所在之處。在這一點上,與李誠中奉命駐守榆關之時何其相似!
早知今日,他就應該把全副身心投入到整修關牆和防禦設施上,哪怕早動手一點,也好過現在啊!這個時候的李誠中,懊惱的簡直想要去死。
唯一占有優勢的地方就是軍寨兩邊山壁上的幾間石屋。相比起榆關關城一側的要塞來說,這些石屋更利於防守。這幾間石屋所處之地比榆關要塞還要高許多,李誠中當時找了幾個弓手做過測試,若是由下方往山壁頂上的石屋處射箭,所發的箭矢綿軟無力,幾乎沒有任何殺傷效果,反之,若是由上而下發箭攻擊,則完全沒有影響。因為這裏相比榆關而言地形要更加狹窄,所以兩邊山壁頂上的弓手反而能夠更加精確的射中目標。這也是整個軍寨防禦中唯一的亮點。
“來了多少人?”李誠中強忍著內心中的一絲小小慌亂,故作鎮定的問王大郎,為了增強這種鎮定的效果,他甚至刻意放慢了語速。聽到消息的薑苗、張興重和周砍刀等主要軍官和幾個夥長都已經圍了過來,將是軍之膽,這個淺顯的道理李誠中還是深刻明了的,若是他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慌亂情緒,必將極大的影響整支隊伍的士氣。
王大郎舔了舔有些幹燥的嘴唇,澀然道:“來了很多,恐怕不下千人……”
“進山了嗎?走到哪兒了?”李誠中追問。
王大郎搖了搖頭:“還沒有,在山口那裏停下來了,上次來的那個契丹大胡子和小崽子都在……我不敢耽擱就趕緊回來了……留了兩個弟兄在山口處,若是有進一步的情況,他們會趕回來稟報的。”
這個時候,所有夥長以上的軍官都圍到了李誠中的身邊,很多機靈點的士兵都握緊了刀槍,從四麵八方看向這裏。許多百姓見狀也隱約感到了不對,雖然不敢靠過來,卻都默默注視著這個擁擠在一處的小圈子。整個軍寨內忽然間鴉雀無聲,氣氛顯得格外緊張。
怎麼辦?望著那些等待自己命令的弟兄,看著那些注視著自己的士兵和百姓,一雙雙眼神彙集過來,有期盼、有興奮,更多的則是緊張、焦灼和茫然,李誠中第一天真正當家作主就感受到了山一般的壓力,這種壓力沉甸甸的,壓得他幾乎快要窒息了。
依寨死守麼?看著那簡陋到了極點的石牆,李誠中心裏哇涼哇涼。依照王大郎所說,契丹人來了不下千人,自己手上刀槍齊整的士兵則隻有二百七十多個,真正可以上陣的估計不到二百人。就算加上逃難百姓中的青壯,也不到五百人,更何況那些人會不會在作戰中給戰事添亂,更屬於說不好的事情。
帶著百姓戰略“轉進”麼?通過在白狼山中不停的大範圍扯動,讓契丹人在運動中露出破綻,然後找到弱點予以分割消滅?這一穿越前偉大領袖提出來的光輝戰術思想在第一時刻就出現在李誠中的腦海裏。
李誠中記得當年在部隊服役的時候,指導員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輔導課上對當年那支紅軍在一至四次反圍剿戰役中之所以取得輝煌勝利的原因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總結,要想貫徹這一先進的戰術理念,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即一塊具有戰略縱深的根據地、一支具有堅定意誌且能跑善戰的隊伍、一份敢於打破家底那些壇壇罐罐的決心。
李誠中拿眼前現有的條件進行了對比,對比之後沮喪的發現,自己竟然哪一條都不符合。
白狼山說起來挺大,但比起當年的紅色根據地來說,就顯得太小了一點。且不說整座白狼山區東西也就二十裏,南北不到五裏,單是中間分隔東山和西山的那條玄水,就不是輕易能夠跨越過去的。所以說,真正能夠讓李誠中發揮的縱深其實僅有一半。在這麼小的範圍內進行縱深穿插,更何況還要帶著那麼多百姓,要做起來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