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借著老鼠和人的對比,好生出了一口惡氣,他認為老鼠都有張皮,人卻不講禮儀,這樣的人還不如死掉算了,老鼠都有牙齒,人卻不懂得廉恥,這樣的人如何能繼續活在世上,老鼠都四體健全,人卻不懂得禮數,要是這樣,不如現在就倒斃算了。
不要看是和禮儀沾上邊,其實是罵那些奸佞小人的,看罵得多過癮。用醜陋、凶狠無度的老鼠與當時衛國的“在位者”作對比,這還不僅僅是痛斥,簡直就是詛咒啊,詛咒他們一個個早早死去,以免玷汙“人”這個崇高的字眼。至於所刺的“在位者”是哪一位?諷刺的是哪一件事?曆來有多種說法,但是翻開衛國的曆史,不難發現當時在位的做的無恥事情太多了,比如衛宣公強娶太子的未婚妻自己享用,衛宣公派殺手殺死自己的兩個兒子,昭伯與後母宣薑亂倫,等等,沒有一件能說的出口的。當時的民歌唱出《相鼠》來諷刺這些人的禽獸不如確實得當。
《相鼠》也可以看到孔子刪改《詩》的影子,留下這首《相鼠》明確地提求講求禮儀廉恥的重要性。“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人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祀。人而無祀,胡不遄死?”
口氣一句比一句重,罵老鼠去死,不死活著還幹什麼?逐句強調禮儀的重要程度。後世也就都遵循著他刪改的史書經等學習,注重禮儀,強化入世,給社會帶來了井然的秩序和強大的內聚力,使華夏文化曆經數千年一脈相承。不過有些儒者卻從中悟出了另外的道理,那就是秦國的李斯。
《史記》中這樣記載他的悟道經曆:“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起初的做小吏的,有一次去方便,看到廁所裏的老鼠都是小個人,吃的是人拉出來的便物,還十分怕人,一天之中屢次受到人的驚嚇。而他去糧倉中見到的老鼠就不一樣了,那裏的老鼠吃的是大米,住的當然是大糧倉了,而且還不怕人。於是,李斯對比之下悟出了道理:做人和做老鼠原來是一樣啊,有沒有出息,就看他活的地方,是生活在廁所還是生活在穀倉啊!李斯頓時醍醐灌頂,從此,自己的學習對象也就成了糧倉中的老鼠,果然成了大器,幫助秦始皇滅了六國,官至宰相,位列諸侯。
他的言論也就是著名的“老鼠哲學”,都成了哲學意味,老鼠的麵子確實夠大。中國浩蕩的曆史大海中還有著幾隻比較特殊的老鼠:唐代文人曹鄴的《官倉鼠》中繼承著《碩鼠》的理念繼續把鼠比喻成貪官汙吏;唐代文人王度的《古鏡記》則寫了一隻成精的老鼠,讓老鼠與人結婚,嚇著了不少人;到了《西遊記》中,就有了無底洞中的老鼠精逼唐僧成親的故事;而清代傳奇故事《十五貫》中的婁阿鼠既是鼠竊狗偷之徒,又是殺人凶手。老鼠在文學作品中都是些不好的形象,到了《水滸傳》中,才有了一個給人麵目一新的白日鼠白勝,屬於俠義人物;《三俠五義》中大鬧東京的“五鼠”更是結拜的俠義之士,一改老鼠的卑劣、凶惡等反麵形象,有了幾分真麵子。
其實在那個時代,不論是王族世家還是平頭百姓,他們都一樣隻是為了生存而活著,在那天比人大的世界裏,有時候的鑽營卻也是為了生存而必須的,隻不過,鼠有鼠道,人有人格,鼠尚且有皮,何況人乎?
文薑美不美?
——漫說《鄭風·有女同車》
清朝詞人納蘭容若講究寫詞要抒寫“性靈”,又要有文風貫穿始終,詩經中一首《鄭風 有女同車》便是活例,這首詩歌言辭簡練,情意緩緩而出,毫不堆砌,語境淺白,完全符合容若性靈之說。而且,這首千年之前的詩歌,更是給人以當空明月,繁星耀眼的輕靈之感。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薑,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薑,德音不忘。
時值夏秋之交,草兒茂盛,木槿花開,柔和的陽光裏到處是花草的淡靜世界,一輛寬敞華美的馬車行走在大路之上,車上坐著出外遊玩的薑家姑娘和她的情郎,男女兩人一同出遊。詩中洋溢著歡樂去情緒,明快的節奏,令人心曠神怡。
其中對薑家姑娘的美麗多有描寫,她旁邊俊美的情郎哪有心思去觀看欣賞車外的花草陽光,隻是一門心思看著身邊的姑娘,她的容貌顏如木槿花一樣紅裏透著白,粉粉的透著嫩,“白裏透紅,與眾不同。”而聰明的薑家姑娘一定覺察到了自己臉上那熾熱的目光,心中暗暗羞赧一下,笑起來。
這一笑,萬千情思無處躲藏,躲避的臉勝過最燦爛的那束木槿花。所謂美人,應該就是薑家姑娘這個樣子。秀外慧中的女子怎麼不令人傾慕?隻是同車而行男子才有此福分,這種緣分讓他神魂顛倒,欣賞著薑家姑娘青春美麗,她走起路來步履輕盈,身上的配飾晶瑩剔透,叮當作響。舉手投足之間,還盡顯著德行高尚與幽雅賢淑。
俗話說:“情人眼裏出西施”。情郎眼裏的薑家姑娘是最美的,“顏如舜華”、“顏如舜英”,有沒有《陌上桑》中對羅敷的敘述“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美?有沒有《紅樓夢》中對黛玉的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美?盡管對薑家姑娘的美著墨不多,卻意蘊無限。“至言則無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既然如此,言不能盡,不說或少說即為最妙。
說起薑家姑娘,其實就是齊僖公的小女兒文薑。她比較有文采,故稱文薑。當時主政春秋各國政事的齊國十分強大,他的兩個女兒也成為當時各諸侯國競爭的對象,攀上親戚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的。在眾多的追求者中,文薑特別看好鄭國的太子姬忽,人長的帥又比較健談。一開口,父親就與鄭國締結了兒女親事。
鄭國人很高興,所以專門創作了《有女同車》這首民歌來表達對這位未來的君夫人的期待,傳誦大地:“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薑,洵美且都。……”世界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的先人就有這樣發現美的眼睛。用盡詞彙形容木槿花一樣美麗的姑娘,天生麗質,德行又如玉般溫潤。叫人如何不愛她?
不過鄭國人沒有好運氣,沒有盼來這位大美女。因為太子鄭忽很快就以“齊大非偶”為由,退掉了這門親事。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配偶,文薑是大國的公主,不適合做我這個小國之君的配偶吧?其實這是他的一個借口,他退親的真正原因是他知道文薑在齊國有私情,並且她的情人還是她的胞兄諸兒。
本來是一門好親事,現在卻被一個小國的太子退婚,退婚在當時是很丟人的事情。這對大國公主大美女文薑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忿忿不平,然後懨懨成病,再然後就是顧影自憐,在胞兄那裏尋求安慰。文薑與胞兄諸兒確實有私情,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年長之後依然在一塊相處,天長日久,產生感情在所難免,二人原先私會隱藏,不知怎麼傳到鄭國鄭忽那去了。春秋之時,倫理道德尚未形成,男女關係本來就十分隨便,然而血緣直係發生私情,終不能被承認,兩人的關係當然會傳入家人及其外人耳中。父親齊僖公知道後當然大驚失色,定好的親事被推掉本來就丟了臉,現在家醜要是越傳越開,自己臉上更沒有麵子,隻要匆匆為文薑重新擇配。
此時鄰國魯桓公新立,想要締婚大國拉拉關係,就來提親了,齊僖公當即答應,還定下了良辰吉日成親。於是選擇吉期,齊僖公親自把文薑送到魯國成親。胞兄諸兒自然鬱悶,不知道此次一別何日再見,於是在文薑出嫁的前一夜,他於竹簡上刻了一首詩輾轉遞到妹妹那裏:桃樹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直,籲嗟複籲嗟!
這是一首情詩,說了文薑美豔似桃花一般,隻是要飄落到魯國去了,然後自己做了一番歎息。誰知道文薑看了之後不是像一般女子樣歎息,而是也做了一首情詩,並加重了自己的亂倫程度:桃樹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證無來者?叮嚀兮複叮嚀!
時不我與,趁早行歡,很有一番李白的“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味道,不是行的是苟且之事,於是就在文薑出嫁的前一夜,兩兄妹又不顧一切地幹起亂倫之事,幾乎誤了第二天的出嫁之事。不過嫁人還是要嫁的,文薑成了魯桓公的夫人,就是國君夫人了。身在魯國,自然沒有再和胞兄見過,與魯桓公生下了兩個兒子,長子叫姬同,次子叫姬季友。在往後的日子裏,燦若桃花或者木槿花的文薑會安心坐好自己的國君夫人了吧?魯桓公這樣想,他對自己這位背景雄厚的妻子十分滿意。然而文薑真的會如他想麼?魯桓公哪裏會預料到自己會為這個女人喪命,並引發一係列的政治紛爭。早知如此,怕是不會覺得文薑是個美人了。
盡管文薑的行為如此,鄭國的臣民也沒有對文薑熱辣辛諷。鄭國在春秋時代是最開化的地方,淫風最熾,在他們看來,文薑的淫蕩行徑並不可卑。相反地,他們認為自己的太子鄭忽沒有把文薑娶到家是很大的失敗。《有女同車》的歌兒依然在鄭國廣為傳唱,懷念文薑的美貌,那似木瑾花一樣的豔麗綻放的美麗……
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輛車上,
臉兒好像木槿花開放。
跑啊跑啊似在飛行,
身佩著美玉晶瑩閃亮。
薑家大姐不尋常,
真正美麗又漂亮。
有位姑娘與我一路同行,
臉兒像木槿花水靈靈。
跑啊跑啊似在飛翔,
身上的玉佩叮當響不停。
薑家大姐真多情,
美好品德我常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