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二哥啊,求求你,別翻越我家的門戶,別折了我種的杞樹。哪是舍不得杞樹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小二哥你實在讓我牽掛,但父母兄長的叱罵也著實讓我害怕……的確,父母兄弟在古代對於婚姻的成敗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他們的幹涉造成了很多的悲劇,南朝陳國文學家徐陵的《孔雀東南飛》、南宋時候偉大愛國詩人陸遊與他表妹唐婉的婚姻悲劇都是代表。少女當然害怕。
對於少女的這番規勸話,曆代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和說法,《毛詩序》認為此詩是“刺莊公”之作,鄭樵《詩辨妄》認為此詩是“淫奔之詩”,現在已經很少人取用這些觀點。當代人大多數是讀出了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等的無奈。
比如安意如就有精彩的闡發:“它既不哀怨也不纏綿,更不壯烈,它隻是在重複地,重複吟唱著一種無奈——人言可畏。”她並進一步地發表了諸多深邃的見解:“需知三人成虎,眾口爍金。人言如洶湧撲下的錢塘潮,曆來是可畏的,因為懂得,所以敬畏。”“人言如爐,男人熬過來了,便是景泰藍的官窯;女人熬過了,也是壁畫裏的幹花,藥罐裏的藥渣。”都很成功,不過我們普通人看到的倒是少女暗示的意味。
我的小二哥啊,你著實讓我牽掛,但父母兄長的叱罵、鄰居的讒毀也實在讓人害怕啊。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相愛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情,但我們的愛情是涉及到一堆人的事情啊。女孩依然在牆下耐心勸導。
聽到這樣的話,男孩似乎要喪氣了,好一個“良辰美景奈何天”,你這不是委婉地把我拒絕在牆頭之外了嘛。但是,細細掂量女孩的溫言軟語,這詩中不正是一張偷情的線路圖麼?
我的小二哥啊,你要留點兒神,不要隨便翻越我家的門戶,我種的那株杞樹你可以可以當梯子爬下來,可千萬不要折斷了露了餡,要是父母發現可不得了。我的小二哥啊,你要留點兒神,不要隨便翻越我家圍牆,我種的那株桑樹你也可以當梯子溜下來,可千萬不要折斷了露了餡,要是我哥哥發現可不得了。我的小二哥啊,你要留點兒神,不要隨便翻越我家菜園,我中的那株檀樹你可以當梯子滑下來,可千萬不要折斷了露了餡,要是鄰居們發現可不得了……
這就是一張完整的愛情線路圖,男孩有三條線路可以接近女孩。要是牆頭的男孩真的沒有明白無功而返的話,真對不起女孩的良苦用心了。戀愛中的男女,女孩的又想愛又有所顧忌的心情、男孩為了所愛不顧一切的“野蠻”,在《將仲子》中淋漓展現。
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夢境!似一幕古代版的青春偶像劇,怎能惹人不喜歡。將愛情的原始淳樸顯現在世人麵前,絲毫感覺不到淫穢,反而覺得至美。難怪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先秦年代的桑園故事
——《鄘風·桑中》看桑園
采桑繅絲應該是中國男耕女織時代的重要活動,種植桑樹、采桑養蠶、然後織出皮膚般光滑細膩的絲綢。戰國銅器及漢代畫像石上常有描繪桑樹下桑女勞作的場景,使得千年後的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幅幅“向春之未,迎夏之陽,倉庚喈喈,群女出桑”的古代采桑圖。同樣,在《詩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那些浪漫的桑園詩意。
十畝之間兮,
桑者閑閑兮。
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
桑者泄泄兮。
行與子逝兮。
這首《魏風·十畝之間》旋律輕鬆,以愉悅的口吻描述在桑間勞作的樂趣,站於十畝的桑園間,采桑的人十分悠閑的勞作著,紛紛相互嬉笑著結伴回家,而那十畝桑園之外則是桑林,采桑的人笑臉盈盈,相互攜手離去。
魏國地處偏北之區,那裏條件艱苦而不利於耕種,但是我們的先民是勤勞而樂觀的,這首詩歌中傳遞出來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園風光,夕陽西下,餘暉透過碧綠的桑葉照進一片寬大的桑園。牛羊歸欄,炊煙四起。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收拾行李歸家,頓時,桑園裏響起一陣陣彼此呼喚的聲音,他們輕鬆愉快的勞動心情也會感染千年後的讀者。這就是《十畝之間》流傳下來的桑園晚歸圖,恬靜自然。
先秦時期,采桑作為一項非常普遍的生存之道,使得桑園成為女人除家庭之外最重要的活動場所。有女人的地方必有愛情,在這裏,也勢必發生眾多的愛情故事。《詩經》中便有了很多篇以桑園為場合的愛情詩篇,成為文學天地的審美意象。
學者傅道彬在自己的研究中這樣說過:“古老的桑園因為有著太多的故事,以至於成為一個愛的隱語。”是什麼隱語呢? 翻開《詩經》,就是那些鋪麵而來的情事、性事。
爰采唐矣?沫之鄉矣。雲誰之思?美孟薑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麥矣?沫之北矣。雲誰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東矣。雲誰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在這首聞名的《鄘風·桑中》中,男主人公唱道:“到哪裏采集女蘿?就在衛國沫水岸。誰是你夢中情人?美麗凍人是孟薑。她約我到桑林裏,邀我她家把親攀。辭別歸來送我行,依依惜別淇水邊。收割小麥去何處?就在沫水岸北岸。誰是你夢中情人?美麗動人是孟戈。她約我到桑林裏,邀我她家把親攀。辭別歸來送我行,依依惜別淇水邊。采摘蔓菁去哪裏?就在沫水河東岸。誰是你夢中情人?美麗動人是孟戈庸。她約我到桑林裏,邀我她家把親攀。辭別歸來送我行,依依惜別淇水邊。”在這一首樸素、深婉的戀歌重,在桑園中相會後發生了愛情中的一切步驟與環節。“桑中”是當時都城朝歌的別名,“上宮”也是朝歌附近的地名,都是采桑女幽會的地點,濱臨河水,在春天的環境中流淌唱歌,詩情畫意之中,滋潤著愛情的心田。采桑女在這裏發生了一個又一個的愛情故事。
《魏風·汾沮洳》中從采桑女的角度來描寫男女之情,“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意思就是她說她來到汾水岸邊去采桑。看他是個怎樣的人兒,美得像花兒一般,才華賽過大主將。這個采桑的女孩大膽表達著自己對一位花樣美男的讚美和愛慕,凸顯著《詩經》中女子最可愛的一點:開放熱烈地表達真實的感情,無須掩藏。
同樣《小雅·隰桑》中的采桑女在桑園中見到了她思念已久的男人,難以掩藏心中的喜悅。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
隰桑有阿,其葉也有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
隰桑有阿,其葉也有幽。既見君子,德音恐膠。
窪地桑樹多婀娜,葉兒茂盛掩枝柯。我看見了那人兒,快樂滋味無法說!情話綿綿說不夠。如何叫我不快樂!
發生在桑園中的約會媾和,也成為先秦時候的一種風氣,這是一種平常之事,桑林,這個充滿曖昧的性愛場合,先民們認為在與勞動相關的自然田野可以得天地之精華,有益健康,而且和穀物的生長聯係起來,認為是一種吉祥,原始、樸實與奔放。在這個好地方,連一心治水的大禹都停留了自己繁忙的腳步。《楚辭·天問》中記載著大禹走到塗山的時候,恰好碰上桑社狂歡節,他邂逅了一個美麗的塗山姑娘,兩個人在桑林中有了熱烈的交歡,後來就生下了兒子啟,就是夏朝的第一位君主。
桑園的特殊地位與在詩歌中的一再出現,後來就逐漸想成一種意象,承載著采桑女的喜怒哀樂與生活,借桑抒情也成為女性一種自然貼切的傾訴方式。
比如,在《詩經·氓》中, “以爾車來,以我賄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且隕。”
被拋棄的女子就在桑葉最初的鮮嫩與最後的枯黃飄落對比中,感歎自己的青春年華過往,愛情與生活的幻滅。桑園,可以說是先秦年代的文學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