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防空洞裏的冤魂(1 / 3)

Δ戰爭是無限製地使用暴力

偉大領袖毛主席和西點1899級學員麥克阿瑟屬於同一時代的偉大人物,他們生活在一個靠武力開拓疆土的年代裏。那時天下大亂軍閥混戰,威爾遜的國際聯盟、羅斯福的聯合國還孕育在繈褓中。毛主席靠“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在祖宗基業的沃土上重建一個國家;麥克阿瑟“在讀書寫字之前就會騎馬打槍”,從美國西部大荒地一路打到菲律賓、朝鮮、日本……

各國政治家習慣引用卡爾·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中所講“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可所有軍人都喜歡克勞塞維茨緊接著說的另一句話:“戰爭是無限製地使用暴力。”和平環境裏的人們即使馳騁天才的想象力,也無法理解現代戰爭的殘酷性。坐在餐桌前品著冰鎮啤酒欣賞施瓦辛格戰爭大片,與離開自來水、交流電走向神鬼莫測的現代戰場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長期乏味的平靜生活,容易誘導不諳世事的年輕人產生不著邊際的浪漫想法……我就出生在一個上山下鄉、砍樹填海、大煉鋼鐵、反帝反修的浪漫年代,由於到處都潛伏著階級敵人,每天的生活都充滿了你死我活的血腥味。

我上小學時正趕上中蘇交惡,毛主席戰略調整“國際支左”,發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最高指示。我們大翔鳳小學全體革命師生分批前往圓恩寺影院,先看《地道戰》後拆安定門。每人書包裏一塊城磚,浩浩蕩蕩一直運到後海邊上的大翔鳳小學,再全部轉入地下修了防空洞。那時全民皆兵每戶必須按人口上繳幾十塊磚坯,連我們胡同口上的革委會也建起了磚窯,桌子板凳黑煙繚繞。每條胡同都開腸破肚構築防空洞,備戰備荒準備打仗。隻可惜北京胡同原本狹窄,“自攢”的地道委蛇曲折難免觸及牆基,一場大雨淹掉了不少,還弄塌許多房子。那些殘存的防空洞也在1976年大地震中灰飛煙滅……天性邪惡的是非之人將其解釋為“階級敵人破壞”。

由於自幼對防空洞傾注血汗感觸頗深,所以這次重返中東路過莫斯科,特地拜謁因反法西斯戰爭聞名的莫斯科地鐵。從紅場鑽進莫斯科中心地鐵站,僅從外觀看其深度就令我震驚,保守估計這裏的深度至少是我們家八寶山地鐵站的5倍,更不用說當年我在大翔鳳小學參與的一人多深的防空洞了。至於建築材料更是蘇聯最拿手的鋼鐵水泥,老大黑粗千年不朽,不像我媽的土坯酥脆易碎或是我從西直門拆來的城磚裂紋斑駁……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節”閱兵後,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從這裏開赴蘇德戰爭前線。想到這兒,我的後脖頸子直冒冷汗,幸虧當年社會主義老大哥僅在新疆和珍寶島擦槍走火沒動“核武”。毛主席英明決策及時從“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轉到“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上,又從大西洋請來了尼克鬆。否則很可能就沒有我這張鴨子嘴在這裏聒噪了。

Δ阿米裏亞掩蔽所

巴格達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警告牌:“遇空襲,這裏有地下掩蔽所。”(唐師曾攝於1991年1月)

第15版《大英百科全書》在講到巴格達時說:“1991年海灣戰爭中,巴格達遭受到以美國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和西方國家軍事聯盟的廣泛轟炸。財產損失程度、平民傷亡人數及對巴格達全體人民的社會經濟影響,在空襲停止數月後尚不清楚……”

中東多年戰亂,早在海灣戰爭以前巴格達就是一個飽受轟炸的城市。由於生活在以色列、伊朗空襲的陰影裏,伊拉克所有人口密集的生活區都修建了大型防空掩蔽部,僅巴格達市區就有大型防空掩蔽部44個。這些現代化的掩蔽部全部由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戰防空經驗、嚴守中立的北歐國家芬蘭、瑞典設計施工。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具有防備核子武器、生化武器的功能,發生空襲時50噸重的巨型金屬門會自動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