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防空洞裏的冤魂(2 / 3)

在新華社巴格達分社通往中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路上,有一個外形酷似奶油蛋糕的乳白色建築,整座建築沒有窗戶,白牆上裝飾著深綠色伊斯蘭圖案,牆的邊角上有一個關閉的鐵門,用阿拉伯文寫著“公用掩蔽所”。10年前我第一次去巴格達就注意到這座漂亮的神秘建築,以後每天從分社開車去大使館路過這裏都忍不住多看兩眼。隻是當時黑雲壓城瀕臨戰爭,守衛這座漂亮建築的士兵不允許外人靠近。直到1991年2月被多國部隊摧毀後,伊拉克政府才組織記者參觀美帝的滔天罪行。

被“暴行”襲擊的掩蔽部位於巴格達阿米裏亞區(Amiriya)。從外觀上看,整座建築完整無損,隻有通風口殘留著煙熏火燎的痕跡。據伊拉克官方介紹,阿米裏亞區共有10個類似的民用防空掩蔽部,全部由芬蘭、瑞典設計建造。1991年2月13日巴格達時間16點,多國部隊的兩顆激光製導炸彈命中這裏,造成上千人死亡,經CNN報道後引起世界震驚。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立即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對多國部隊蓄意襲擊民防設施提出嚴重抗議。而美國隻承認“誤炸”,他們聲稱“根據確切情報,那裏是伊拉克軍隊的作戰指揮部”,且隻承認炸死了400多人。巴格達把阿米裏亞慘案歸罪於當年參與設計的“外國人”把圖紙出賣給美國人,所以對所有背照相機的外國人都深惡痛絕,殃及我這樣的攝影記者。

Δ殺死每一條生命都是殘酷的

一位被稱為“海達媽媽”的老婦人一襲黑衣,閃亮的金項鏈上掛著一個小鏡框,鑲著10年前她和兒子海達的合影。想不到眼前這位衣著肮髒、形容枯槁的老婦人,就是照片上那位滿臉燦爛的美少婦。陪同穆罕默德介紹:在美國的這次“誤炸”中,海達媽媽失去了9個親人,全家隻有她一人幸免。難怪我在巴格達的幾天裏看到的都是畸形、扭曲、木然的臉,淒苦、無奈又默默忍受。這種表情隻有我在北京醫院骨穿手術台上才會看到……戰爭不僅在生理上消滅人的軀體,更在心理上摧毀人的意誌。

1991年2月13日16點,海達媽媽因為曬衣服臨時離開阿米裏亞掩蔽部。就在這時,一枚激光製導的貧鈾彈穿透幾十米的地麵和鋼筋水泥牆體,把掩蔽部炸出一個大洞,火光伴隨著爆炸的巨大壓力把人撕成碎片貼到牆壁上。5分鍾後,第二顆激光製導炸彈從剛打開的大洞一直鑽入掩蔽部內,這是一枚2000磅的燃燒彈。凝固汽油燃起衝天大火,燒焦的屍體在牆壁上形成人形圖案。大火造成4500℃的高溫,轉瞬間把沒被炸死的老人、兒童燒成灰燼。掩蔽部的自動滅火裝置為滅火噴出高壓水龍,大水和密封的高溫交彙成沸騰的開水和滾燙的蒸汽,順著通道流到下麵一層,把底下一層炸傷、燒傷的活人全部燙死……隻有14人由於外出幸免於難,海達媽媽就是其中之一。

葬身火海的亡靈不僅有伊拉克人,還有巴勒斯坦人、敘利亞人、約旦人、黎巴嫩人、也門人、蘇丹人……據陪同穆罕默德介紹,“阿米裏亞防空洞中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但美國隻承認400人的死亡數字。作為記者,我無法判定哪一方的數字更為精確,追究1000人或400人對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殺死每一條生命都是殘酷的,因為每個人都隻能活一次。對世界,阿米裏亞僅是一條災難新聞;對海達媽媽,她失去的是整個世界。

Δ實力懸殊的高科技屠殺

據美國國防部長迪克·切尼宣布:海灣戰爭持續42天,聯軍出動飛機10萬架次,損失38架;陸軍摧毀伊拉克坦克3800輛,損失15輛;裝甲部隊100小時推進405公裏,是戰爭史上最神速的裝甲行動。海灣戰爭中伊拉克部隊損失超過10萬人,而多國部隊傷亡、被俘、失蹤加在一起不到100人。顯然,海灣戰爭更像一場實力懸殊的高科技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