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獨立王朝的曆史人物(2 / 3)

李朝前期推祟佛教,後期效法宋朝推祟儒家思想統治者也開始意識到儒家思想對建立封建專製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的重要性。儒家與佛家最大的不同在於儒家J實,而佛家則務空,孔孟之道中的“禮法刑政”正是封建統治階級所追求的。公元1070年。李聖宗李日尊書全國修文廟,塑孔子、周公象,召集畫家繪製七十二聖賢像。後來曆朝曆代統治者都推祟儒學,漢文化逐漸處於支配地位。1127年李仁宗病死。李朝國勢江河日下,開始進入衰退不振的時期。此後的君王大多昏庸無能,不理朝政,權力操縱在權臣手中;地方上的封建大地主爭權奪利,各自為政,不堪重負的貧苦農民揭竿而起,越南又陷人了兵禍連年的戰亂之中。1125年李朝輔國太尉、殿前指揮使陳守度獨攬朝中軍政大權。同年,陳守度強迫李朝7歲幼主讓位於自己年僅8歲的侄子陳靈,李朝滅亡。

三、天醉時代的胡季犛

陳朝是越南封建社會開始進人鼎盛時期的王朝。政治上,封建中央集權製度趨於完備,國家統一,政局穩定;經濟上,農業連年豐收,國庫盈餘;軍事上,實行強兵政策,南邊平定占族人的侵擾,北邊擊退蒙古人的進攻,保全了國家;文化上,有大量文史著作間世,極力尊崇儒學思想,實行科舉選官製度。陳朝統治曆時175年,也是越南曆史上比較長的封建王朝之一陳朝後期,奸雄弄權,豪強割據,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陳朝進人了一個衰微不振的時期。1357年親政的陳裕宗貪圖安逸享樂,大興土木,經常邀請富商大戶人宮賭博,強迫王侯公主獻耍雜藝,命令百官飲酒比賽;而各地連年發生水旱災害,五穀不收,農民起義此起彼伏。1369年陳藝宗剛登基為帝,便發生了宮廷內亂,占城王帶兵乘機人侵越南,大敗陳朝軍隊,攻占首都升龍,皇宮財物幾乎被劫掠一空,文獻古籍也所剩無幾這一時期被稱為“天醉”時代。“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醉”是指在一個狂亂迷惑的時代,一切都變得神誌不清,連主宰萬物的“天”都“醉”了,也許什麼都無能為力了,接踵而至的是**、陰謀、殺戮與悲劇。

陳藝宗軟弱無能,政事不分大小都要由外戚胡季犛來決斷。胡季犛自稱先祖胡興逸是中國浙江人氏,五代十國時南遷越南。他的兩位姑媽均嫁給陳明宗,其中一位就是陳藝宗的母親,胡季擎因此平步青雲。在宮廷內亂中,他輔佐藝宗平定權臣禍亂,深得藝宗信賴,因而屢次加官晉爵,權傾朝野。陳氏家族對胡季擎專權極為忌憚,陳廢帝曾聯絡一些大臣企圖除掉胡季犛,由於太上皇陳藝宗昏庸懦弱,事情敗露,胡季斧綺殺陳廢帝,並將反胡餘黨全部剿滅。

1394年,太上皇陳藝宗駕崩,胡季擎成為輔政太師,一切軍政事務都出自於胡氏之口。胡季犛才華出眾,文韜武略居於群臣之上。當時國內陰謀叛亂迭起,外部占城國屢屢侵擾邊界,全憑胡氏力挽狂瀾,多次率兵擊退來犯之敵。而陳氏家族最後幾位繼任者均昏庸懦弱,據稱太上皇駕崩之前曾將胡季榨召進宮,無可奈何地說:“我去世之後,太子能輔佐就輔佐,如果庸暗無能你可以取代帝王之位。”1400年,曾任八代君的輔國太師胡季潞廢U2陳少帝,自立為皇帝,建元聖元,自稱是中國虞舜之後,因此改國號為大虞,建立胡朝。為了徹底鏟除陳氏家族勢力,胡季犛大肆誅殺與陳家有牽連的人,手段異常殘暴。

胡季擎立國後,就立即以改革家的麵目出現。他的改革措施龐大複雜,涉及國家內政外交的方方麵麵,形成了一個對內高度專製,對外不斷擴張的國家體係。他出台的改革措施很多,但收效並不顯著,許多以失敗而告終。胡季犛雖然有改革的雄才大略,但缺乏長治久安的智慧,胡朝僅存在7年就亡國了,成為越南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胡朝剛立國就發動對明朝邊境的侵犯,失去了明朝的認可和支持。1406年,明成祖命太子朱能統帥數10萬兵馬南下進人越南討伐胡朝,並發布討胡檄文,列舉胡季捺20條罪狀。1407年明軍攻占升龍,胡氏父子兵敗被俘,胡朝滅亡,明成祖改安南為交趾,仿照內地設置三司,下而又設置府、州、縣等機構,安南進人了近20年的屬明時期。

四、割據戰亂的南北朝

1418年,黎利在藍山起兵反明,經過十餘年的艱苦鬥爭,擺脫了明朝的統治,結束了屬明時期,1427年建立黎氏家族政權。黎利政權剛一建立,立即遣使到明王朝,請求明宣宗冊封為王;明朝在黎利表示“永為藩臣”之後,準其權屬安南國事,越南恢複獨立。1428年,黎利正式稱帝為黎太祖,改元順天,國號大越,史稱後黎朝。

黎利即帝位後,開設學校,祭祀孔子,弘揚儒學,為振興儒學思想奠定了基礎。1434年,重新實行中國的科舉製度,通過考試為國家選拔棟梁之才。到黎聖宗時期,儒學在越南達到鼎盛,聖宗本人酷愛儒學,早晚儒學經書不離手,並以儒學思想為依據製定了一整套法律規章製度作為立國治民的基本國策。他非常重視倫理道德,頒布了鄉試條例,凡不睦、不忠、不孝、不義亂lun者,即使胸懷大誌學識淵博,也不準參加考試。為了便於祭祀孔子,特地修建文廟大成殿,定期舉行祭祀大禮。因此,黎朝從一開始就實行崇儒排佛的政策,佛教勢力和影響在越南日漸衰微。尤其從黎聖宗時期起,佛教勢力遭到排斥、鎮壓,被列人社會下層,寺田、寺院領地一律收為國有;所有僧侶應通過佛教經典考試,合格者繼續為僧侶,不合格者勒令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