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成為高效的合作夥伴(2 / 3)

隨著結案的期限越來越近,孫叉叉心中的焦慮情緒也越來越嚴重。他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怪圈,因為害怕那塊“石頭”,就有意躲避,明明知道完成期限迫近,也不著手采取行動;越躲避,心中的害怕就越厲害,“石頭”越長越大,給他造成的壓力一下子陡增起來。

終於,孫叉叉咬牙著手項目結案的事情了。再難啃的骨頭終究是要啃的,沒有誰可以替自己代勞。

工作剛開始,孫叉叉感覺非常痛苦,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相當大的耐心和毅力。不過,隨著工作的推進,“石頭”被一點一點鏟除掉,孫叉叉心頭的壓力逐漸緩和,而且體會到了完成任務後的愉快和成就感。

美國著名的幽默作家馬克·吐溫說過,每天早上生吃一隻青蛙,那麼,在接下來的一天中,你將過得非常快樂,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比生吃青蛙更糟糕了。

“生吃青蛙”,就是完成最困難、最棘手的工作。

要克服拖延的習慣,有一個簡單的規則,那就是先做不喜歡的事。之所以常常拖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某些事情讓我們感覺非常為難。例如,為上司寫一篇重要的發言稿,這恐怕是一件令絕大多數人感到揪心的任務吧。因為一想到這件事就壓力重重,所以選擇拖延,暫時逃避壓力。可事實上,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唯一的出路是對自己狠一點,硬著頭皮,立即著手鏟除這個令你備感壓力的任務。一旦這個任務被清除,你會發現,自己如釋重負,接下來的事情也就不在話下了。

每天開始工作,先鏟除讓人感覺最困難的任務,你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輕鬆,效率越來越高,心情也會越來越好,工作帶給你的愉悅和成就感也會越來越高。

你必須強迫自己花十分鍾以上的時間來做這個不太喜歡的工作。隻要真正開始做了,就會發現事情並不像想象中那麼難做或者讓人討厭。也許起了頭,就一發不可收拾。

當不喜歡的事情做完後,就可以集中精力來做喜歡的工作。否則,那些不喜歡的工作一直懸在心頭,使你分心,也無法高效地做喜歡的工作。

還有一些規定時限的事情,你感覺很難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因此產生了恐懼感。其實大可不必,隻要開始做,並且持續下去,恐懼感很快就會消失。預想種種糟糕的後果隻會讓自己心虛,重要的是采取行動,隻有切實的行動才會讓自己產生充實感和自信。

預留整塊時間完成重要的事情

孫叉叉準備在上午完成一份重要的方案,早上,他來到辦公室,打開電腦,正在構思大綱,電話鈴聲響了,不得不接聽電話。接完電話,他再次開始構思,部門會議的時間到了,他又去參加會議。開完會,回到辦公桌邊,接著思考方案的事情。過了一會兒,同事王叉叉請求他幫忙……上午很快就過完了,而孫叉叉的方案依舊是一張白紙。

完成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都需要不被中斷的整塊時間,如果每次所花的時間都少於這個底線,事情就做不好,花費的時間都是浪費。

我們總在不同的時間段收發電子郵件、打電話、整理資料,等等,這些瑣碎卻不得不做的事情,將時間切割成碎片,難以確保整塊的時間來做重要的事。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寫道:“即使是隻想獲得最低程度的有效性,管理者的絕大部分任務也需要相當多的整塊時間。如果每一次所花的時間少於這個極限,事情就做不好,所花的時間就是浪費,再做就得從頭開始。”

有些事情,需要連續付出一整塊的時間去做才會有意義,例如,你可能需要花費連續兩小時的整塊時間來寫一份項目方案,如果把兩小時拆分成6個20分鍾,也就是說,你花費20分鍾來寫方案,然後轉而去做別的事情,之後再花費20分鍾寫方案,再做別的事情……這樣做,可能同樣付出了120分鍾,結果卻是一個字也沒有完成。

再比如,很多管理人員與下屬們溝通,卻舍不得花費過多的時間,草草地在10分鍾之內結束談話,這樣根本達不到溝通的目的。因為影響一個人,起碼需要花費20分鍾以上的時間來較深入地溝通。

很多重要的事情都需要付出連續的整塊時間,才會取得相應的成果。所以,每天預留整塊的時間用來處理最重要的任務,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孫叉叉關上辦公室的門,掐斷電話線,拒絕會議,總之,杜絕一切幹擾,連續工作兩小時,一份相當不錯的方案初稿應該可以完成。有了這份初稿,然後再利用零星的時間修改,這樣效率就會極大提高。

人們開會商議重大問題,特意找一個封閉的環境,關掉手機,不允許任何人打擾,目的就是確保連續的整塊時間,集中解決問題。

為了獲得整塊的時間來處理重要的事,你可以規定一天中的某段時間,例如,從上午9點到11點,屬於“無人打擾”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緊閉辦公室門,在門把手上掛上“請勿打擾”的字牌,切斷電話線,並且讓前台、同事或秘書擋住不速之客。直到將重要的事情處理完,才拿掉字牌,敞開辦公室門,接待客人,會見下屬,做其他事情。

把大蛋糕切成小塊

孫叉叉這次負責的管理谘詢項目,周期三個月,涉及的工作內容繁多而龐雜。

項目實施的初期,孫叉叉感覺到很大的壓力。因為事情太多,不知道從何著手,自己“東一榔頭西一錘子”地盲目推進,成效甚微。客戶對孫叉叉的工作提出了質疑。

尹總了解情況後,建議孫叉叉先把周期長、工作量大的項目分解成若幹個周期短、工作量少的工作模塊。孫叉叉采取逐個擊破的辦法,一項項地完成,並將每一項成果及時向客戶彙報,客戶非常滿意,項目進展變得一帆風順。

簡單地說,目標分解就是將總目標分解為若幹個小目標,再將小目標細化為具體的行動事項。在目標分解的過程中,目標被逐級細化和具體化,最終落實為可操作的事項。隻要把既定的事項逐個完成,目標就可以實現。

麵對大任務,通過合理分割,使得“大任務”變成“小任務”,再為每一個“小任務”安排一位責任人。就像把一個大蛋糕切成很多塊小蛋糕,然後一塊塊地分給不同的人。這樣做既讓每一個事項都有主人,又使更多的人承擔責任,為“大任務”的順利完成上了保險。

那麼,如何對“大任務”進行分解呢?

第一,按照相近的工作模塊分解“大任務”。

相近的事項可以集合成一個工作模塊,例如:企業網站建設、產品宣傳資料設計、用戶體驗店裝修設計……這些工作可以集合到“企劃”的模塊中;整理資料、文件歸檔、分類索引、資料查詢、文件保管……這些工作可以集合到“檔案管理”的模塊中。

第二,按照責任人擅長的領域分解“大任務”。

當任務的責任人明確之後,可以按照責任人擅長的領域對“大任務”進行分割。例如,顧芳芳最擅長向客戶推銷產品和客戶服務工作,那麼,就讓其負責銷售和客服的工作模塊。而吳曉年擅長行政工作,那就不妨讓他負責這個工作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