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謀求雙贏合作(一)(3 / 3)

為了避免在交接成果時出現胡亂推卸責任的狀況,上司最好預先設定成果交接時的考核規則和程序,一旦成果考核不通過,就駁回重做,這樣,責任人才會自我約束,自覺地提升成果的質量。

成立臨時跨部門工作小組

第四季度,業務淡季到來了,孫叉叉卻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

這天,孫叉叉正在整理工作資料,電話鈴聲響起了,是公司內部短號,尹總打來的。尹總在電話裏說:“請你來我辦公室。”

孫叉叉帶上記事本,敲開尹總辦公室的門。尹總和人力資源部黃總監已經端坐在會議桌旁。

黃總監起身說:“孫經理,我們正在等您,來,請坐。”

尹總開門見山切入主題。原來,尹總希望孫叉叉利用業務空檔期,在公司內部推行績效管理項目,目的是改善公司內部運營管理的水平,提升績效。尹總說:“我們一直致力於幫助客戶導入績效管理體係,而且確確實實為客戶創造了很多價值。不過很奇怪,我們自己公司竟然沒有導入這個體係,我最近突然想到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自己不用呢?這完全說不過去!我知道,推行這套體係,公司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和資源,但這些投入肯定是值得的,能夠帶來更大的回報。”

孫叉叉和黃總監都點頭表示認可。

尹總接著說:“小孫,績效管理體係是你的強項,而且你一直在做這個,有很多成功經驗,所以,你是毫無爭議的負責人。不過,不要以為在公司內部推項目就能隨隨便便,絕不能抱著這樣的想法,公司也是你的客戶,需要嚴格按照項目流程來操作,而且,我同樣為你支付項目款,我已經讓財務做預算了。”

孫叉叉聽出了尹總對這個項目的重視程度。

孫叉叉很快做好項目計劃,尹總和黃總監審批通過後,進入實施階段。這又是一個需要多部門共同協作才能完成的項目。為了能夠得到大家的有效協助,使項目順利推進,孫叉叉在實施之前花費了整整三天時間,逐一與各部門負責人溝通。

經過溝通,孫叉叉得到了大家的承諾,所有人都表示願意“全力配合”績效項目的實施工作。孫叉叉這才下發了第一階段的工作任務:由各部門經理負責召集自己部門的所有成員,填寫績效現狀調研表,並收集、整理、分析材料和數據,得出績效現狀評估報告。完成期限是一周。

一周之後,孫叉叉僅僅收到一個部門的評估報告,其他四個部門都沒有任何結果,而且部門經理也沒有作出任何解釋。

在人力資源部黃總監的牽頭下,召開了第一次項目會議。會上,孫叉叉詢問第一階段的工作結果,得到的都是諸如“近期比較忙,實在抽不出時間做這件事情”、“很多員工出差在外,還沒有機會落實這件事情”、“忙著衝刺業績”、“時間太緊迫,還沒來得及完成”這些借口。

這時候,有人開始質疑導入績效管理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了,有人附和說:“推進這個項目,會對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

孫叉叉一下子陷入了抓狂的情緒中。

第一次項目會議在找借口的氣氛中草草結束。大家紛紛離開會議室,剩下孫叉叉和黃總監沉默地坐在原地,遲遲沒有動。

黃總監終於開口說:“這樣下去,項目肯定要流產,還沒真正行動起來,就出現這麼多推諉和質疑的聲音。我們得想想辦法。”

參與協作的部門各自為政,心懷著自己的“小九九”,難以凝聚成一個有力量的整體,甚至連“整體”都算不上,隻是所謂的“烏合之眾”。人心渙散,一盤散沙,辦事的效率低下,同事之間相互推卸責任,使得友誼喪失殆盡,甚至會劍拔弩張,發生令人難堪的事情。因此,怎樣使參與協同的各個部門形成緊密的整體?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孫叉叉陷入了思考中。突然,一個好主意在腦海中浮現。他說:“現在各部門負責人不用心配合工作,是因為大家覺得這件事與他們沒什麼關係,事不關己,所以高高掛起,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為什麼不成立一個臨時性的工作小組,讓大家參與進來,把大家都發展成這個項目的負責人,這樣不就形成一個緊密的整體了嗎?”

黃總監拍手叫好,說:“嗯,我看,這個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