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由公司高層管理者宣布消息,使下屬們百分之百地相信這件事是“靠譜”的。
在下屬們的眼中,如果不獲得最高管理者或重要人物的承諾,最終能否兌現都是不確定的。孫叉叉邀請總經理和黃總監出席會議,徹底消除了下屬們的顧慮。
第五,詳細而具體地描述“做到的好處”。
對“好處”的描述越形象、越詳細,就越能激發出大家追尋的激情。孫叉叉用數字演繹的方式向大家呈現“好處”,讓人感覺到“如在眼前”,是詳細而具體的。有時候,為了強化人們的感覺,盡量使用一些感性的詞彙,多呈現細節。
第六,以實際發生的事情為案例,讓人感覺真實、具體、可信。
孫叉叉在陳述觀點的時候,以自己的親身經曆作為案例,而且是很多下屬親自見證的,這樣的案例讓人百分之百相信。有人在表達觀點時常常“畫餅”,就是拿一些“可能會實現”的事情作為案例,甚至幹脆杜撰,難以讓聽的人相信,沒有說服力。讓別人百分之百相信你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講他們自己見證的、實際發生的事情。
第七,通過數字來表述觀點。
孫叉叉用準確的數字來描述“做到的好處”,而不是“聽起來貌似不錯,實際上卻虛無縹緲”的詞彙。如果隻是對別人說“前途是光明的,有麵包、鮮花和掌聲”,恐怕就不會有人願意跟你上路,因為你許諾的這些“好處”,在別人看來根本就是摸不著的。
第八,讓大家一起來設定目標並思考實現目標的方案。
如果上司自己製訂目標,然後強製要求下屬們去實現,下屬們就會產生“目標是上司的,與我無關”的想法,他們不會主動采取行動去實現目標,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很難全力以赴。孫叉叉為了規避這樣的後果,他讓大家充分參與到製訂目標和方案的過程中。通過這樣的做法,成功地把“上司的目標”轉化為“大家自己的目標”。
明確告訴部屬“不做的壞處”
吃過午飯,興致不錯的孫叉叉踱步來到台球室。走進一看,隻有人力資源部黃總監一個人在玩兒。
孫叉叉開玩笑地說:“黃總監,你一個人獨孤求敗嗎?”
黃總監笑著答道:“沒有對手,寂寞呀!孫經理,趕緊拿杆,你我大戰三百回合。”
孫叉叉提杆上陣,加入了戰鬥。兩人的球技不相上下,比分咬得很緊。黃總監邊瞄準,邊問道:“孫經理,激勵方案頒布之後,大家的工作狀態怎麼樣?”
孫叉叉說:“效果很顯著啊!工作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現在不用我盯著,大家都能自覺做好自己的事情了。”
黃總監一用力,出杆了,“啪”的一聲,球沒進袋。他懊惱地說:“哎呀,打薄了,還給你留了一個這麼好的機會!”
孫叉叉笑嘻嘻地說:“非常感謝,我就不客氣了。”說完,快速出杆,球穩穩當當地進了袋。
黃總監站在一邊,繼續聊剛才的話題:“孫經理,那你覺得還有進一步提升的地方嗎?”
孫叉叉回答道:“有啊!現在雖然大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顯著提高,但做事的結果還是不給力。舉個例子吧,我上周讓小吳做一份調研問卷,在交代任務的時候,我把自己想要的結果明確告訴了他,可是,最後令我很失望,小吳隻是簡單地收集了一些數據,沒有經過整理和分析就交給我了。我知道,為了收集這些數據,小吳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他提供的結果不是我想要的。”
黃總監說:“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卻無法提供好的結果,這是一種很大的浪費。沒有好的結果,行動就是沒有意義的。結果導向真的很重要!”
孫叉叉說:“是啊!所以,把大家的焦點集中到結果上,這就是有待提升的地方。”
黃總監放下球杆,想了想,然後說道:“孫經理,我剛才想到了心理學上的一個研究成果:人的行為動力,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追逐好處,另一種是逃避壞處。”
孫叉叉點頭認可。
黃總監繼續說道:“我們製訂了激勵方案,促使大家追逐方案中承諾的‘好處’,不過,大家卻沒想到要對結果負責,那是因為大家都以為,沒有結果隻是得到不‘好處’而已,反正不會有什麼‘壞處’。孫經理,你說是不是這樣?”
孫叉叉說:“太對了,就是這樣!所以我們不僅要明確‘好處’,還得讓大家知道無法實現目標的‘壞處’,也就是懲罰。”
孫叉叉和黃總監再一次一拍即合。
黃總監說:“我們還得再做一份懲罰的製度,得讓大家知道,做得好有獎勵,做得不好也有懲罰,這樣才能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結果上。”
最後,黃總監以一球的優勢贏得了這場台球比賽的勝利。孫叉叉不服氣地說:“今天你又為我貢獻了很有價值的一招,為了報答你,我放水了,讓你贏了我一個球。”
黃總監把頭搖得像撥浪鼓,反駁說:“哪裏哪裏,我才是真的放水,才發揮了30%的水平,不然贏的就不是一個球了,台麵恐怕會很難看。”
兩人笑著走出了台球室,各自回到了辦公室。
這一次,懲罰製度由孫叉叉草擬初稿,黃總監審核、完善,總經理複核後,由人力資源部頒布。為了讓大家充分了解這個製度,黃總監親自培訓,逐條講解。與激勵方案有所不同的是,這個製度頒布後,沒有立即執行,而是先試運行一個月,然後再正式執行,留一個緩衝、適應的時間,降低了大家對懲罰製度的排斥和反感。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份懲罰製度的適用對象不僅是項目專員,而且囊括了項目經理。上司和下屬是平等的,上司沒有結果,一樣受到懲罰,不存在“特權階層”。這樣的製度,讓下屬們覺得是真誠的,而不是“資方”用來壓榨勞動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