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隻能說內在價值之外是外在價值,外在價值之外是內在價值,說了等於沒說的一句話,其實也不盡然,起碼也說明了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共同構成了企業的基本麵。本篇的目的就在於此,想表明企業的基本麵不全是內在價值,而我們關注的恰恰是企業的內在價值,所以要注意摻雜在企業基本麵上的外在價值,而由於其往往更顯而易見,故而有明顯外在價值的股票更能開漲,漲幅是以倍數來計算的,特別是小盤股,盤子小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外在價值。
至此明確了外在價值是與內在價值相對應的說法,沒有一條簡單易行的原則可以把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區分開來,故想了解什麼是外在價值,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內在價值,我想這方麵以前已經說得夠明白了。簡而言之內在價值就是公司本身具有的價值,可以比較客觀的表現出來。而相對的,外在價值最大的特點集中表現在投資者的主觀看法上,有時候某支股票質地非常差,但卻有十幾甚至幾十倍的PB,多數就是外在價值支撐下炒作的結果。
對任何事物形成看法,肯定得先有一個由頭,所處行業或地區、新投資項目預期、重組概念、國家政策等等都有很大的成分屬於外在價值,接著就是樂觀的預期產生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時候很多人就會買入,買入的人越多上漲得越高,就會帶動更多的資金加入這場遊戲,勢必這時候已經演變成炒作,炒作到瘋狂的地步大家就都在博傻了。
可見外在價值很多時候是投機炒作的借口,倒不是說它是價值投資的敵人,隻是應該警惕摻入太多這類“價值”到估值中,要把兩者完全厘清非常困難,但應該盡量這麼做。因為如果估值充滿外在價值的水分,這些水分會毫不留情的腐蝕安全邊際,安全邊際又是投資的原則底線。換句話說外在價值由於在區分上沒辦法和內在價值經緯分明,而我們在分析基本麵的時候,目的隻為內在價值,外在價值這時候變成是阻礙看清內在價值的麻煩,要解決這個麻煩必須深刻理解兩者的區別。
在兩者的關係上可以認為外在價值是對內在價值的透支,因為這些由於樂觀預期而買入股票的人,已經認為公司現在的業績不重要,重要的是兌現這個外在價值,而外在價值的兌現就會變成內在價值,沒有兌現而股價上漲等於在透支內在價值,這個時候外在價值已經代替了內在價值;但也可以認為是內在價值的延伸,從泛義上的內在價值如果說涵蓋外在價值那也無可厚非,但我們堅持認為有必要將它們區分開來,很大的理由就是外在價值沒有確定性和客觀標準。
從屬性上看,外在價值以個人喜好為標準,主觀性相當強烈,而內在價值以相對客觀的事實為依據,基本上不同人對其意見相對一致。恰是因為外在價值有強烈的主觀性,這也為投機炒作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餅”可以畫得很大,甚至天馬行空的發揮想象力,問題在於現實和理想總是有差距的,不想投資失敗最好的辦法是盡量保守一些,給自己多留幾分餘地。
話說至此,感覺好像對外在價值與內在價值有一定的了解,但又好像模模糊糊不是很清楚,或許它就應該是這樣吧,其實本篇的目的至此已經達到,就是說明基本麵不等於內在價值,除此之外還有外在價值,要警惕它在基本麵分析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這一篇的話也基本上算說完了。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並不排斥外在價值,相反它有時候反而有益,在好業績的支撐和行業有樂觀預期下,投資者對未來充滿信心,股價上漲更有動力,自然會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超額收益。不可否認這個說法有投機的成分,以前說過在實際投資中沒有純投資或純投機,就算有也絕非好的投資理論;必須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才能生生不息,我們也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純價值投資,也不希望是這樣。正是由於這個觀點使得我們可以接納外在價值,什麼事物都不會隻有單麵的,外在價值也許會擾亂對企業的分析,但也可能會對投資業績帶來助益。其實這裏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投資上隻以內在價值為分析標準,內在價值決定是否進行投資,而外在價值我們把它理解成附送的贈品,有好的外在價值當然不錯,沒有也無所謂,這樣在確保安全邊際不縮小的前提下,有時候可以得到額外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