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重那些?

1點、5點、10點、11點、14點、15點

從態度上能更好說明為什麼側重這六個要點,我們喜歡業務有競爭力和管理層正直的企業,說白了就是一群可靠的人在經營一項未來盈利確定的業務,其實我們一直都在不停的尋找這種企業,然後等待股價合理的時候,機會出現就會大量買入,所以側重點都是這方麵的問題;

讚同那些?

4點、6點、7點、8點、9點

第4點我們覺得有護城河的公司是不需要費力去銷售的;第6點好公司的成長不需要太過大費周章,而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第7點在投資中並不喜歡工廠類的企業,加上中美之間的差異,所以勞資和人事關係並非最關注的內容,從年報中也很難看出這方麵的信息;第8點好公司換了誰當領導都能賺錢,隻要不犯錯就行,顯然高級主管隻要不傷害股東利益,他們的關係不要太親密更好;第9點管理層的能力在有護城河的企業並沒有品質正直重要,德才兼備“德”顯然是放在前頭的;所以這五點讚同但並非核心問題。

不注重那些?

2點、3點、12點、13點

第2點、第3點我們注重的是有核心競爭力,並成長確定的企業,不需要另外到處折騰就可以發展的,以產品暫時領先取勝的企業,不是理想的投資對象,再說即使“閑聊法”也很難確定新產品的市場前景,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第12條好公司的成長是相對具有確定性的,不需要費神去展望;第13條增發股票不一定就是壞事,要看具體情況而言;“不注重”並不代表不認同,應該說這四點對分析企業還是有用處,但並非重要問題。

在使用這15個要點分析企業時建議可以用這個劃分進行,先找出符合側重要點的企業,再從中選出能滿足讚同要點的,最後如果這些合格的企業又符合不注重的要點,那當然最好不過了,但不符合也沒有關係,或者說不用全部符合,也不會有企業在所有問題上都很理想,重點是找出能滿足所側重六個要點的公司。

這15個要點基本上問出了一家企業本質上的問題,從非財務角度考慮問題,帶有感性認識和很強的主觀性,而杜邦分析法從財務的角度分析問題,相對而言是理性和客觀的成分居多。把兩者結合可以拚湊出一家適合投資企業的模樣雛形,當然還是很粗糙的一張拚圖,但起碼已經能曉得圖案上畫的是驢是馬。隻要準確無誤弄清楚這15個問題再加上杜邦財務分析法,已經可以了解企業的一半了,這15個要點確實非常簡單、實用。

75外在價值與內在價值

在投資領域“外在價值”一詞早有之,但並不為人所樂道,基本上投資者喜歡把股票分成兩部分:基本麵和技術麵,而實際使用中基本麵一般指的是內在價值,這個說法也許沒大的偏差。有一次與一位朋友談投資,自然有深度些的內容是基本麵分析,談著談著他說對贛南果業重組過來的“天音控股”(000829)非常看好,首先不說我看不看好這公司或行業,馬上問道:“重組怎麼能算是基本麵呢?”說這話時我心裏把基本麵等同於內在價值,前麵清楚說過我不認為重組屬於內在價值,但確實屬於基本麵的概念範疇,他反問道:“不算基本麵算什麼?”這時候我也反應過來了,就說:“算基本麵但不是內在價值,是外在價值。”具體對於天音控股而言,可以說手機業務的基本麵是其內在價值,但由農業轉變成通信業實則是“外在價值”。

對“外在價值”這個說法我自己很以為然,不過到百度一搜,有人提過這說法了,話說回來那個詞彙在百度一搜是空的,詳細一看好像沒有人提出與內在價值相對應的這個意義,在金融上外在價值有種說法是期權價值與內在價值之間的差額,並無其它了。為什麼要在這裏單獨開出一篇討論外在價值?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區分開與內在價值的不同。我們試圖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但發現實際上很難辦到,若說主營業務範圍是內在價值,其外是外在價值總是覺得有些勉強;若說過去的業績表現是內在價值,未來的預期是外在價值那更是謬誤;另外也可以說未來確定性很高的是內在價值,未來預期不確定的是外在價值。三個說法無論那個都很牽強,這樣試圖一刀切就像八卦圖準備一刀把黑白分開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屬性,使之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