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費舍15個選股要點討論
費舍在《怎樣選擇成長股》一書中提出了15個選股要點,應該說這15個選股要點是費舍對選擇股票標準的總結,雖然說曆經幾十年的實踐洗禮,但現在看起來照樣金光閃閃,簡單、實用同時考慮較為周全。今天看來這15個選股要點依然可以在投資中發揮很大的作用,對此我們先把調子給定下來,接著再按屬性歸類及討論費舍側重那個方麵,最後按我們的看法把15個要點按重要性區別開來。
費舍所提出的投資於成長型企業更符合我們所理解的價值投資內涵,從某種程度上說現代的價值投資內涵是由費舍提出的,可能他自己當時還沒意識到這一點。注意這麼說的意思並不代表我們完全接受費舍的投資方法,從他的論著中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他相信市場有效論,而我們更相信周期影響與市場常常發生矯枉過正的情況;從選股上費舍鍾情於找到基本麵向好,但還未被投資者發覺的公司,買入後等待未來盈利暴發性增長而獲利,本質上是“找黑馬”的心態,這點上與他認為市場有效相對應,顯然這種選股方法也是我們所不認同的;另外費舍覺得找到好的成長型企業,什麼價格都可以介入,理由是不能知道未來有無更好的買入機會,而我們對買入價格是非常在意的;其實還有很多與之不同的地方,隻是並非現在所要討論的話題。
費舍有自己的投資思想,這15個選股要點與他的投資思想是相對應的,而他的投資思想屬於相對純正的現代價值投資,與傳統的價值投資方法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對淨資產看法的不同,費舍並沒有太過看重公司的清算價值,而是把目光投向企業的“軟實力”,現在首先列出費舍15個選股要點之後再討論其內在意義:
1.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否大幅成長?
2.為了進一步提高總體銷售水平,發現新的產品增長點,管理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新產品或新工藝?
3.和公司的規模相比,其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成果?
4.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籌的銷售團隊?
5.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6.這家公司做了哪些維持或改善公司利潤率的舉措?
7.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是不是很好?
8.這家公司的高級主管關係很好嗎?
9.公司管理層是否有足夠的領導才能和深度?
10.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記錄做得如何?
11.是不是在所處領域有獨到之處?它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重要線索,以了解此公司相對於競爭者,是不是很突出。
12.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大量發行股票,獲取足夠的資金,以利公司發展,現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13.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大量增發股票?
14.公司管理層是不是隻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諸事順暢時口沫橫飛,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15.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毋庸置疑?
粗略可以把這15個要點分成三種不同屬性的方麵:一是1點、2點、3點、5點、11點考慮的是產品市場前景;二是4點、12點考慮的是營銷能力,這前兩個方麵可以看成業務盈利能力;三是6點、7點、8點、9點、10點、13點、14點、15點考慮的是管理水平。所以這15點總結起來就兩大類: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從公司盈利的角度而言,產品業務能力是直接的盈利能力,管理水平是間接的盈利能力,在費舍眼中這兩方麵結合起來,決定了一家公司的質地。
其中業務能力有7點占了將近一半,另外8條是體現管理水平的,同樣占了一半多點,可以看出其更關注公司的管理水平,從長遠看這更能決定一家企業的前景,應該說其側重點更傾向於“軟實力”,而不是硬性指標。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有些問題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比如說第9條基本上沒有標準答案,甚至完成取決於個人喜好,不過這其實符合企業分析規律,因為從來就沒有可以用硬性標準區分企業好壞的方法,很多時候幾乎就是依賴於眼光。
什麼事情都有個輕重緩急,15個要點不需要一視同仁,應該有所取舍,因為再好的企業也不可能15個要點的答案通通讓人滿意,要抓出那些側重問題的答案令人滿意的企業,再進行深入分析。正如以上把它們分成三個方麵一樣,我們還需要從另一個角度再把它們分成三個方麵,分別是:側重那些?讚同那些?不注重那些?而理由是什麼也必須說清楚,這樣就能夠把看似雜亂的15個要點在思維上給理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