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流動比與速動比
資金鏈對於一家企業的重要性在前麵強調過無數遍,實際上對於這點強調多少遍都不為過,在這兒不僅要不厭其煩的再次提及,應該說這一篇就是專門討論資金鏈安全問題的。有人一聽到資金鏈這個“鏈”字,就自然以為是經過許多環節循環周轉了一大圈才稱之為——鏈,可事實上鏈隻是形象化的說法,它隻有一個來回,就是現金與資產的來回;現金變成資產,資產又變成現金這樣一個過程,在這個簡單的輪回過程中企業資產實現了增值,且企業無一不是通過這樣的過程而實現成長。從會計的角度而言現金也是資產的一部分,具體屬於流動資產;在資產負債表的另一邊與流動資產“遙相呼應”的是流動負債,從資金鏈安全來講流動資產兩倍於流動負債可認為沒有短期的支付壓力,但從絕對意義上講現金大於流動負債才是資金鏈得到絕對安全的保障,但這樣的絕對安全有沒有必要則是另外的問題了,我們的看法是沒必要。
資金鏈除了以現金流的形式表現外,我們認為還可以有另外的角度分析,比如現在一家企業的現金流為正,但突然有一筆大額的債務到期,公司沒有足夠的現金支付,在不重新向外舉債的情況下隻能在內部以其它資產變現來償付,相對具有較強變現能力的資產就是流動資產;因此要從短期債務支付能力看待資金鏈安全,流動比與速動比在這方麵能發揮重要的作用,應該說這是從收付實現製和權責發生製兩個角度分別看待資金鏈的安全。流動比,也稱流動比率,其計算公式為:流動比=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速動比,也稱速動比率,也有說法稱之謂酸性比率,其計算公式為:速動比=(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00%。
流動比表現企業短期債務的償還能力,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則流動比率越高,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強。現在具體看一下流動資產指的是那些,在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資產項目包括: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應收關聯公司款、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存貨、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其他流動資產。可以看出流動資產中有很多項目的變現能力並不強,特別如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這類不是企業想變現就能變現的;故此在流動比中一般要求大於2才能說明企業沒有短期債務償付壓力,但有時候這個數字高低並不能說明問題,比如流動資產中80%在應收賬款,那麼流動比數據就會失真。
由於流動比本身有這樣的問題,所以又提出了速動比的概念,從公式中可以看出速動比就是在流動資產的基本上減去存貨,因為速動比認為存貨是最難變現的流動資產,減去了存貨就可以更客觀的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但像以上說的,我們認為就算減去存貨也不能客觀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從這個理由看速動資產中還是有水分的,就是在企業需要償付的時候,不能真正派上用場的應收賬款。
一般認為速動比大於1即表明短期償債能力良好,可由於速動資產中所存在的水分問題,這個財務指標也會造成失真。一般情況下,再減去應收賬款後可以比較真實的反映流動資產變現能力,但在實際運用中各企業的應收賬款質量差別巨大,有的企業這部分資產確實說變現就可以變現,有的企業這部分資產注定要有很大比例會成為爛賬,所有在操作上也不好把應收賬款一概減去;另外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要求速動比大於1.5,這樣既不用減去應收賬款,也可以基本保障到企業資金鏈的安全。
其實這兩個財務指標也不是越高越好,太高了隻可能有三種情況,一是企業負債很少,很大可能是已經過了高速成長期,現在處於“守業”的狀態,我們說過這種股票適合於養老型投資者;二是企業負債多存在於長期負債,而長期負債所要支付的財務費用一般要高於流動負債,我們說過負債的比例和結構是對管理者能力的一大考驗,不合理的負債結構對企業發展不利;三是企業的流動資產比例過高,一般情況下流動資產比例高要比低好,但過高則往往表明企業對資金周轉依賴性太強,反而對資金鏈安全也構成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