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如何看待固定資產
從經營上看,固定資產是企業存在的“載體”,但對投資者而言,固定資產是一家公司最沒有價值的資產,我們與傳統價值投資方法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此。企業經營和投資對固定資產的看法,是因為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管理層圍繞的中心問題是如何把這家企業經營好,投資者圍繞的中心問題是這家企業經營得如何,至於如何經營企業成了次要問題。雖然是次要問題,但並非不是問題,作為一個合格的價值投資者,前麵反複強調不僅要看經營業績,也要看業績的來源,我們討厭固定資產很多,且需要持續高投入的公司。
每年的計提折舊雖不影響現金流量,可會影響公司的盈利表現,盡管從某種角度看,利潤本來就產生於固定資產的基礎之上,道理上若企業固定資產所產生的利潤大於折舊會對盈利有正麵貢獻,但盈利能力強弱和穩定與否又是另外需要考慮的情況了。當然固定資產同時也作為企業“吃飯的家夥”不可或缺,注意並非反對企業擁有固定資產,這是不合理更無法辦到的,要求的是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例不宜過大,此外,每年盈利投入到固定資產的比例也不能太高;如前麵所舉之例子“美的電器”(000527),每年所賺的錢幾乎全數投入到固定資產中,這樣的企業沒有太高的長期投資價值。
在企業估值中,千萬別相信固定資產賬麵價值,這是不能兌現的紙上財富,假設企業破產清算時,把固定資產拍賣,很可能連賬麵價值一半都不到,其所得還有債權人、銀行、優先股股東排在前麵領錢,普通股股東往往一分錢都拿不到;更何況經營不善的企業一般到最後淨資產多為負數;從“中國特色”的實現出發,在A股事實上公司的“殼資源”要比固定資產值錢得多,但前提也是要重組而不能申請破產清算。
固定資產是淨資產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太相信市淨率,即PB,那是不靠譜的事;企業的存在是為了盈利,應該更多的關心其盈利能力,至於用多少資產取得這個經營成果顯然相對處於次要位置。倒不是說PB沒有意義,它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但不能以之作為判斷股價高低的依據;這方麵往往與普通投資者的認識相反,事實上取得同樣的利潤用越少的資產越好,因為這樣證明其資產盈利能力更強,這個道理前麵已經詳細討論過了。
在實踐中應該更注意,企業每賺一塊錢有多少投入到固定資產中,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就無須太在意現在的固定資產值多少錢;換句話說,我接受每年從淨利潤中拿出某個比例投資於固定資產,之後就不再牽掛於此,更關心的就是每年固定資產的盈利情況,而不是這些固定資產現在的賬麵價值;但同時也要考慮到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成長中的企業往往現金流都會比較緊張,每年的經營得所基本上都是投入到再生產中,資本性支出當然也會水漲船高,對這個現象要有所認識,以免錯失機會投資高速成長的企業。
在中國現行的法律和政策下,土地都是國有的,個人和企業都無所有權,隻有使用權,故此,土地使用權得算在無形資產中;如在前幾年房地產熱時,土地價格漲得更快,潘石屹說中國有很多開發商不蓋房子就炒地皮,李嘉誠的和記黃埔就被CCTV爆在京城炒地皮;道理很簡單,土地的升值速度比辛苦蓋房子賺得還快,特別是在中心商業區、繁華地帶更是如此。這時候就可以看看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中,誰家的“無形資產”多了,經過研究證實確係土地儲備,也許就有投機撈一把的機會。個人而言不大喜歡這種投資方式,不過道理上沒錯,但投機永遠是有風險的,像此次房地產“新政”一出台,最受傷的房地產開發商還不是建豪宅的,而是這些炒地皮的。
例子:“贛粵高速”(600269)
處於高速公路行業的公司,多數資產存在於固定資產項下,贛粵高速2010年一季度報中固定資產:10,407,703,218.51元,總資產16,378,824,857.69元,固定資產占比達63.54%;非流動資產合計:13,716,648,459.36元,占總資產比例高達:83.75%;如果經營失敗,證明這些公路資產無法盈利或盈利能力很弱,也沒有辦法改造後另作它途,根本上就沒有使用價值了,白送人也不見得有人要,人家還要考慮請人把公路敲掉,拿鋼筋出來賣,賣的錢還不夠給人工工錢的。可在固定資產中,這些公路資產是以建設成本記賬的,根本就無法真實反映其應有的價值,有可能高估也有可能低估,資產價值高低必須靠公路的效益來判斷,這也是為什麼成熟資本市場有很多公司跌破淨資產也沒人買的原因,如果中國股市不是有借殼上市這麼一招的話,也一定會是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