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財務分析(5)(1 / 3)

62應該剔除的收益

任何一家公司的生存與發展都依賴於創造價值,在市場經濟下公司的存在就是為了盈利,沒有盈利能力的公司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至少道理上如此,所以上市公司每季度、每半年、每年都要提供業績報告,半年報、年報是以法規的形式要求一定要提供的;這些業績報告就是向股東交待,本期賺了多少或虧了多少,股東權益變動情況等等。很多初出茅廬的投資者會信以為真,不加判斷相信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至少存在三種對實際情況失真的可能:一是誰都知道的財務造假;二是采用會計手段調節利潤;三是會計算法與投資者需要的算法不完全相符。

第一種可能前麵粗略介紹過以現金流和表內、表間等手段加以識別,但畢竟這不是我們所要討論的重點,想要了解這方麵相關分析技巧還得另找其它書籍;第二種情況需要對財務會計有較深認識,然後細讀公司年報與財務報表,一般的財務調節手段都能被識破;關於第三種情況,主要問題還是在利潤方麵,這是本篇所要討論的主題。在一家公司的利潤構成中,除了少許直接記入所有者權益外,來自各方麵的利益流入,都會被當成利潤拿出來報告,以前分為三部分:主營業務收入、其它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現在基本上隻分為兩部分:營業收入、營業外收入。

當然,利潤構成不包括資本運作的權益流入,這部分直接記入“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金”;另外,上麵提到的“少許直接記入所有者權益”一般都記入在“其它資本公積”,所以看一家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時候可以看“其它資本公積”多與否,如果不多一般就無這方麵的權益流入。除此之外的權益流入,一般都被當成利潤計入當期收益了,以下指出的九個會計項目,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不適合當成實際業績充數,虛增業績會直接帶來投資風險。

其一、投資帶來的收益: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項目,也包括房地產投資這等“營生”,股票投資這活別說上市公司,就是專業投資人也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也不能保證每次都旱澇保收,上市公司這部分收入應該說很具有隨意性,一般隨著市場上升而賺錢,又隨著市場下跌而虧損,客觀上加大了業績的波動,增加潛在的投資風險。

其二、資產價值重估導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很多時候是上市公司喜歡倒騰的會計項目,因為該項目可操控空間非常大,具體可看“金融街”(000402)案例,其有許多租賃性質的房地產資產,由於篇幅原因這裏就不展開介紹了,對價值投資者而言這樣的收益沒有意義。

其三、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產生的損益:這個就無須解釋了,一家公司的經營都搞不掂,淪落到要賣固定資產了,還要講什麼?也許有人會說固定資產隻是公司產業升級或到期報廢處理,但問題的核心在於這樣的收入有可持有性嗎,根本上不能反應企業的盈利能力,屬於一次性買入。

其四、政府補貼帶來的收益:政府政策是靈活的,今天支持發展的產業可能明天就會麵臨調控的命運,如新能源中的多晶矽或風力發電設置製造業,昨天還說綠色GDP、朝陽行業,政府到處忙著招商引資,給優惠政策、給補貼;今天就說產能過剩要調控了,與鋼鐵、水泥這種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同列,當然此一時彼一時,補貼就更無從談起了。

其五、債務重組、資產置換所帶來的收益:這種就更不用多談了,不是要給出理由為什麼它不能列入收益,而是你應該告訴我這個為什麼可以列入收益。它跟企業的盈利能力毫無關係,或者說就因為盈利能力不濟才在搞重組,且徹頭徹尾是一次性收益。

其六、有關資產的盤盈或盤虧、會計方式變更帶來的收益:這樣的收益屬於公司內部自己倒騰出來的,充其量就是活折騰,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們連固定資產都不放在眼裏,還注意盤盈的這點賬麵收益。這就好比一個作家說我的鋼筆是名牌的,這跟你文章寫得好不好有關係麼?好作家給他支鉛筆也照樣能寫,他的價值在於頭腦和思想,而不是寫的字漂亮與否,與筆更沒有任何關係,何況現在都用電腦打字了。

其七、營業外收入:其實以上多屬於營業外收入項目下的損益,比如處置固定資產所帶來的收益,但在這裏我們還是願意把其單獨列示開來,在該項目下的收入全部都不應該作為利潤,這部分收入應該全數剔除出本期的收益,對於這部分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太大的公司要特別注意;就像一個人買彩票中了500萬,不能說這個人賺錢能力很強,而且幾乎可以肯定沒有下次,一個人一輩子先後兩次中500萬,好像沒有聽說過,應該沒有吧,反正我沒買彩票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