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安隻好捂著腦袋似懂非懂的退下,裴阿娘時而深奧,時而跳脫,他們都已經習慣了,嚶嚶嚶~
剛下了早課,裴鳳眠就把囡囡給方小竟彭羽毛一塞,交待了今日囡囡的吃食,拉上老祖和裴安去了城裏。
棲霞城分為東城和西城,市場也有東市和西市之分,東城是貴人聚集區,西城則多是平民和商戶。東市和西市最大一個卻別就是,東區有各類書肆。
書在這個時代還是奢侈品,尤其是紙張印刷的,書香門第都是世代流傳。
裴鳳眠帶著一老一小去的是東區最大的書肆,聞墨齋。
一路上,裴鳳眠向老祖請教了這一世的曆史和一些經典著作。經典的著作倒是和前世一摸一樣,這片土地的曆史是從原來的三國拐彎的,統一全國的不是魏,而是蜀,接下來也是幾百年的亂世,最後又由劉姓大一統,之後通稱為華國。如今的時間近似於隋朝,是大一統的劉姓華國之後的楊姓華國。
在劉姓再次統一全國之後,這片土地的統治者隨即頒布昭告天下,稱“華夏帝國”,並尊秦始皇為一世皇帝,漢朝從第三世算起,共計二十九世,自己稱第三十二世皇帝。從此之後,隻有大一統王朝皇帝才可稱“帝”。
聞墨齋是華國最大的書齋,在全國各地都有分號。有傳聞是皇家的產業,但也沒什麼根據。老祖一邊向自己這個“見識短”的孫媳婦普及常識,一邊夾雜著一些自己的私貨,絮絮叨叨的說著:“老夫兩年前潛進皇宮,可是見那小太監盤子上擺著聞墨齋的賬簿,唉,可惜後來怕被發現,也沒看那賬簿是送給宮裏哪位的。”
就這樣說說停停,不久就到了東區聞墨齋。
這地方果然名不虛傳,是很氣派的兩層建築,迎街八個門麵相連。一進門的大堂裏,各家名人墨寶題詞一字排開,中堂匾額為“文以載道”四個大字。所有的書架都是頂天立地,直通屋頂。間或有爬著梯子整理書卷的小童,在裏麵穿梭忙碌。
或聽有低沉的報書名聲:“《江氏注論語》,十,左一。”
“《禮》,四,左七。”
“《黃帝內經》,一,左八。”
聽到報書名,小童遍按照方位或取書,或放書,反複而去,有條不紊。
空白的地方,一張十米長桌延申而去,那抄書的書生安安靜靜的,背脊筆直。
文氣氤氳之態頓生。
裴鳳眠觀察了一陣,便有書官兒上前問:“兩位需要買書還是抄書?”
書官兒其實早就注意到這一對像是祖孫模樣的客人。老者須發皆白,裝扮隨意,但口中滔滔不絕的說著人盡皆知的華國曆史。小娘子很年輕,布衣荊釵,但卻身材高挑,相貌俊俏,看起來有點像是異族人。
同時注意到裴鳳眠二人的,還有書桌上的兩個書生。一個正經危坐,奮筆疾書,另一個二郎腿一翹,手支撐著下巴在旁邊碎碎念。
“蕭玉奴,看到了那邊小娘子了沒?居然跟你差不多高,這長得也漂亮……”
“嗯。”
“為兄記得你尚未娶妻,要麼,去看看是誰家的?”
“不必”
“你到底看了沒?你看一眼,就一眼!”
被叫做蕭玉奴的書生筆下不停,往裴鳳眠那邊看了一眼又收回來,邊寫邊說:“異族。”
“不是吧,你那麼迂腐!異族怎麼了?你不去我可去了。”
蕭玉奴並未答話隻是繼續抄書,期間看一眼整整衣襟走過去的同伴歎了口氣:“臭小子,找罵去吧。”
那小娘子雖然穿得普通,眉宇間的氣質可是不凡。那老者少說也八十歲了,可行動靈活,言語清晰,還在和小娘子開玩笑。普通的老人,到了這個歲數的精神氣兒可比不上。
蕭玉奴繼續抄書,不想去理這些瑣事。這個堂弟的安危他倒也不擔心,有小叔叔做靠山,在這臨北是可以橫著走的。就算是江湖人也要賣臨北大都督的麵子。
不料,剛抄完幾行,那邊就傳來一陣喧鬧。
越來越多的客人、書生圍過去,間或發出“哇”的驚呼聲。
這些事情對蕭玉奴來說提不起任何興趣,他一筆一劃地寫著,字跡工整俊秀,一筆一筆地安然度日。
稍後,卻傳來同伴地驚呼:“玉奴,玉奴,你快來!”
蕭玉奴停筆,歎口氣,像是習慣了這種一驚一乍地場景,但又不好斷然拒絕,於是慢吞吞轉腕,一個漂亮地擱筆姿勢,紫色地木製毛筆便穩穩的架在了筆山上。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