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對眾生而言,是以慈悲的心腸而濟世利物,以犧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懷抱救苦救難;而觀自在是對自己而言,一切都不再是掛礙,一切都已安然,所以才能對萬事萬物產生隨緣而自由自在的態度,自己的心性修持得很自在,不管遇到何種環境都能歡喜接受。
◎藥師經
《藥師經》和《法華經》一樣,屬於大乘佛法中最上乘的秘密,是一切佛的秘密之教,不是普通密宗,是一切佛的最高秘密。
——《藥師經的濟世觀》
《藥師經》是讚歎藥師佛行願的佛經,屬大乘經典之一,是中國佛教宗派中顯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典籍,在佛教史上具有廣泛的影響。較常見的譯本有三個,一是隋代達摩笈多譯的《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二是唐代玄奘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三是唐代義淨譯的《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通常所說的《藥師經》,是指玄奘的譯本而言的。
除了常用的這一譯名外,此經還有另外兩個題名:《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和《拔除一切業障》。據南懷瑾先生的講解,“拔除一切業障”是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的力量。藥師如來發十二大願,他這種功德也是希望拔除一切眾生的這種業障;“十二神將饒益有情”是護持藥師如來的功德法,即是讓我們有情眾生獲得藥師琉璃如來的這種功德法門。
經中所說的東方藥師佛,梵音譯為碑殺杜婁嚕,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因他手持著藥缽醫治一切眾生的病源——根本無明的痼疾,又有人稱謂大醫王佛,醫王善逝或消災延壽藥師佛。
藥師琉璃光佛也叫“飲光如來”,經中說,藥師佛行菩薩道時,發了十二個大願,每願都為了滿眾生願,拔眾生苦,醫眾生病,幫助眾生現世消災增福,來世富貴福德俱足。成佛後,他始終實踐著大願,所以人們也稱念他為“消災延壽藥師佛”。他教導人們要健康長壽,且活得快樂。
藥師佛居住教化的琉璃世界,也是佛教徒所向往的理想國土。那裏的地麵由琉璃構成,連藥師佛的身軀,也如同琉璃一樣內外光潔,所以稱琉璃世界。佛經上說此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具有說不盡的莊嚴美妙;那裏沒有男女性別上的差異,沒有五欲的過患;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垣、宮殿都是七寶所成,一切都無比清淨光明,沒有雜穢土地。
眾生為何沒能成佛成道?南懷瑾先生指出皆因眾生皆在病中,身病以及心病。生理上的老病死,心理上的貪嗔癡,凡是寒需要衣、餓需要食、困需要行,以及旅行倦以舟車代步,睡眠來時要臥床座,這饑寒困倦等都是病。俗語中說饅頭能治餓病。對於病的根源,《維摩經》上說:“從癡有愛,是我病生”。這是從心理上生起的貪嗔癡三毒之病。佛為治療這三毒之病,施設戒定慧三學之法。以戒治貪,以定治嗔,以慧治癡。心病既好,那從煩惱心病而起的老、病、死的身病,自然亦得解脫。
南懷瑾先生指出,佛說《法華經》時有一譬喻:佛是大醫王,能醫眾生之病,能救眾生之苦。藥師即是能知病源的醫生,是佛皆可稱藥師。從藥的本義來說,若是明醫懂藥理,樣樣東西皆可治病。佛陀,懂得無量法門,又懂得眾生根性,所以法法皆可以度人。佛為大藥師,有法空的妙藥,具精深的智能、宏偉的願力、廣大的慈悲,眾生有千奇百怪的惡病,配以千差萬殊的妙藥,運用自如。
藥師佛的淨土是琉璃世界,在此國中有二位菩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上之首,次補佛處。琉璃、日、月,都是有光明的,光明是象征智能,代表真理。藥師世界有十二藥叉大將及龍天諸護法護持淨土世界,每一藥叉大將下有七千眷屬。佛土一向清淨,無女人,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明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在此處的都是開悟的修行者,坐著蓮花,若沒有開悟的修行者,可以到藥師七佛化土繼續修行,隻要有信心回淨土,都可以達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