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言之,視其坼在龜甲上的分布與成像,斷其所兆。粗分可有:甲乙金兆、甲乙枝兆、甲乙腰金水兆、甲乙兜財火兆、丙丁火兆、丙丁枝兆、丙丁變形、丙丁腰金木兆、丙丁兜財火兆、甲乙丙丁兜財火兆……
龜卜難在斷,全賴巫的水準如何。漢之後,龜卜漸微,而以筮為便。
有關卜筮的專著,無疑以《周易》為源頭。相傳上古時,伏羲氏作八卦,文王拘於裏,將八卦演為六十四卦,是為《周易》。易卦以“-”和“--”為其基本符號。這是人類最早的“二”的觀念:即對立統一,陰陽奇偶。構成易卦的數是六七八九,這四個數為易卦帶來了無窮變化。
六十四卦各有其卦名、卦形、卦辭、爻題、爻辭。通常六十四卦排列為:
上經: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複-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
下經:鹹-恒-遁-大壯-晉-明夷-家人-暌-蹇-解-損-益——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
每卦對應一個卦形,有爻題、爻辭。
易卦成卦的過程稱為揲蓍:用手數蓍草,以其所數結果畫卦。除去儀式上的繁文縟節,大概步驟如下:
1.以五十根蓍草,除去一根始終不用,此為太極,象征天地未開。餘四十九根隨意分開握於左右手,左天右地;
2.右手中取一根夾於左手小指和無名指,此象人;
3.放下右手蓍草,數左手蓍草,每四根一組,此象四季,一組一組數完,最後一組必為四或四以下,將所餘這一組夾於無名指與中指間,此象閏月;
4.再用左手數右手放下的蓍草,其法如右手,剩餘四根或四根以下夾在中指與食指間;
5.原在小指與無名指間的一根,加上左右手所餘蓍草之和,必為九,或是五。記下這個數,並將它置於一旁不再用。此為第一變;
6.將一變後剩餘的四十或四十四根隨意分開握於左右手,右手取出一根夾於左手小指與無名指間,然後左右手分別每四根一數,左右手所餘加上象人的一根,必為八或四,此為第二變;
7.再以二變所餘三十二或三十六根蓍草,按上變法數,餘數必為四或八,此為第三變。
8.三變過後,得到三個數:第一變是九或五、第二變八或四、第三變也是八或四;其中八、九是多數,四、五是少數。三變有可能成四種組合:
兩多一少(如九四八、五八八),稱少陽,簡稱“單”,為陽爻,記作-;
兩少一多(如五八四、九四四),稱少陰,簡稱“拆”,為陰爻,記作——;
三少(五四四),稱老陽,簡稱“重”,為陽爻變爻,記作□或○;
三多(九八八),稱老陰,簡稱“重”,為陰爻變爻,記作×。
如此,三變得三數,可畫一爻;一卦共六爻,反複六回,第一回為初爻,在最下,第二、第三依次往上,第六爻在最上。凡十八變,可得完整一卦。如卦中遇×交或○重等變爻,則變陰爻為陽爻、陽爻為陰爻,此為之卦。
成卦之後如何占卦?要在“觀象”與“玩辭”。觀象,是觀察卦的卦位、卦象、爻象、爻位、卦序、互卦。玩辭是演繹、考究卦辭爻辭。其事甚繁,三兩言難述其詳。說某卦六爻俱靜,指卦中沒有變爻,那就主要看卦象和卦辭。內卦為貞,外卦為悔,看內外卦關係。比如——
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晉,卜徒筮之,其卦遇蠱。曰:“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繇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夫孤蠱,必其君也,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及戰,三敗及韓,晉侯車敗,秦獲晉侯以歸。
——《左傳》
戰前,秦伯所卜為蠱卦,六爻俱靜,內卦為貞,為我,外卦為悔,為敵;我貞而敵悔。蠱卦初爻至四爻,為大坎,坎為水,以我向敵必涉河。秦居河西,晉在河東,是以秦伐晉必涉河。外卦為艮山,艮是倒震,震又為侯,為車,是以外艮倒震必預示敵車頃覆、敵侯滅亡。震又為木,木為三。蠱卦的卦辭說:元亨,利涉大川。所以,涉河侯車必敗,三敗必擒晉君。
易學之博大艱深,令許多人望而生畏。而真正懂“易”之人,則又不屑與人眾交流,所謂“善易者不言易”。漢時成都肆中,有日賣一卦的卜者嚴君平,武帝聞其善“易”,欲召至長安,嚴君平乃連夜逃走,隱入山中。成都至今留君平街,以紀其當時在此賣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