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誰創造了死的藝術(2)(1 / 3)

隋煬帝以不忠罪殺了斛斯政,肢解之後焙成烤肉,令斛的同僚一同來享用,根據他們所食“斛斯政烤肉”的多少,來評估各人對隋煬帝的忠誠度——這是檢驗“政治立場”。

891年5月,前蜀王建生擒韋昭度親信駱保,殺而食之;兩年後李克用攻天回鎮,殺了王部一萬餘人,當時軍中無糧,李克用令士兵以敵屍為肉脯——這是“邊打仗邊生產”。

北宋武將王彥升戍邊,對西方來犯的遊牧部落俘虜,生撕其耳朵下酒,據說他一共吃了幾百對耳朵,“西人畏之,不敢犯塞”——這是威懾侵略者。

唐明皇遭遇安祿山之變,逃至馬嵬驛時,不得不殺楊貴妃兄妹以謝軍士。楊國忠被射殺後,士兵群起分食其肉——這是表達“正義的立場”。

武則天時,酷吏來俊臣施用嚴刑峻法,濫殺無辜,引起天下公憤。朝廷不得不將其處死,陳屍鬧市,結果頃刻間被民眾搶食而光——這是“群眾的憤怒”。

887年,揚州大饑,城中糧盡,“饑民相殺而食,其夫婦、父子自相牽,就屠賣之,屠者剔如羊豕。”夫婦、父子牽著手,到屠戶那裏把自己當中的一位賣掉。被賣的人在屠夫案板上像豬羊一樣被切開,然後出售——這是“團結起來克服困難”。

更奇特的是,吃人還可能因“皇家的玩笑”:朱元璋送了個麗人給他的大將常遇春。常寵愛不已,特別喜愛美人那雙玉手。大將軍家那位黃臉婆是個悍婦,易作河東獅吼,覷準機會,就將美人雙手砍了。常玉春悲憤抑鬱,朱元璋知道了情由,召常喝酒,且喝且勸;暗裏卻派人去常家捉了那原配悍婦,將其宰了,排骨剁成小塊,烹為下酒菜送上桌來,連勸常玉春品嚐。常大震怖,多日不敢回家。朱元璋卻樂不可支,說這是他最幽默的一次調侃。

由於食人曆史悠久,對人肉有多種烹飪手法。元人陶宗儀在其《南村輟耕錄》中援引食人者,稱年輕女子的肉為“不羨羊”,意謂比羊肉還好吃;小兒的肉叫“和骨爛”,是指很嫩,可連骨一起吃;老瘦男人則次之,叫“燒把火”,謂其不易煮爛。至於烹飪方法,“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作事件而淹之;或男子則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或烤,或煮,或捆住手腳先用開水澆,扒掉皮後再燉;一般吃男子先吃大腿,吃女人先吃乳房,其狀慘毒異常!初唐時朱粲食人無數,總結“經驗”有“啖醉人如食糟豚”之說,意思是吃那種喝醉了的人,味道就像酒糟喂的小豬!有關吃人遺聞,筆記中記載猶細,《雞肋篇》《朝野僉載》《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輟耕錄》……多有所見,真有點如魯迅所說,滿篇都是吃人!

以上所述刑殺,僅隻是幾種較為“經典”的技法。要全麵介紹的話,恐要寫上幾本書。人類在施虐暴行上的想象力,豐富得令人吃驚!在這一點上,西方人跟東方人恰是半斤對了八兩。而有些虐殺方法,東西方竟然很相似,如中國的車裂、斬首、剖腹、射殺、沉水、活埋、絞殺、炮烙、鴆毒、火焚、腰斬、鋸割、灌鉛錫、斷脊梁……在西方大體一樣,但他們的刑械更精良一些,因為西方長於科學。

當西方世界在為是否應該廢除死刑而爭論不休的時候,歹徒卻在肆無忌憚地殺人,什麼人民聖殿教、奧姆真理教;俄城大爆炸、刺殺教皇……當手無寸鐵的居民隻是些循規蹈矩的羔羊之時,各國政府卻在創造和發展虐殺藝術。為了對一個殺人凶手實施人道的死刑,可以花上幾百萬美元,為了更準確更有效地大規模殺人,全球為大大小小的核計劃花了天文數字那麼多的錢財,這就是山貓和田鼠的彈性平衡?

虐殺人的方法,在東西方還有很多很多。這是人類永遠的噩夢。為了逃避這個噩夢,許多身陷絕境的人,曾經勇敢地捍衛了人最後的權利:自殺——自由地死。

麵對羅馬鐵騎的團團圍困,馬薩達的900名希伯來戰士知道突圍無望了。他們默默地聚攏來,開始抽簽……

沒有誰說話。抽簽是必需的:他們是生死兄弟啊,誰又會自告奮勇來執行這集體決定呢?最終,還是有十名戰士被選出來了——由他們來割斷所有同伴的喉管。這是為了自由地由自己的同伴來割斷喉管死去。是否尊重自殺,也成了對文明的測度。從古至今,人們對末路英雄的自殺素懷景仰。究其原因,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所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項羽兵敗垓下,在烏江邊上亭長勸他逃跑,他婉拒了對方的好意;他選擇自由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