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巴黎:浪漫主義 (3)(1 / 3)

革命留下的果實很少。隻有巴士底廣場中央的紀念碑獻給革命的年代。革命將羅浮宮外的杜伊勒裏宮一把火夷為平地,隻留一片空寂的花園——杜伊勒裏花園。革命讓巴黎成為巷戰的舞台。現在安寧精致、布滿高檔商店的小街,在革命中都是街壘的所在地。在雕花大理石牆壁下,沸騰的人群相互投擲。在雨果的《悲慘世界》中可以讀到對1830年革命期間巷戰的描述,與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巴黎的精致大不相同。革命的破壞常大於創造。但藝術的精神拯救了這破壞的力量,從荒蕪的泥土中拔地而起。

巴黎的政治地位大起大落,但是對文學和藝術的重視一直留存至今。革命並未留下政權,卻留下永恒的詩和藝術。今天,我們仍能在先賢祠裏憑吊雨果、巴爾紮克和大仲馬的墓塚,這是巴黎的驕傲:一個國家的陵墓不給帝王,而是給作家,這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先賢祠是巴黎最美的建築之一,它是革命之後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肅穆高潔,銀灰色宏偉的殿堂,高昂的穹頂透入天國的光,大廳寬闊明亮,醒目地樹立一尊雕塑,紀念著小王子的作者——世界上最浪漫的飛行家。

巴黎保存著多位名人故居。德拉克洛瓦的故居在拉丁區一個小巷子的角落,那裏陳列了畫家許多珍貴的作品,畫麵飽滿,充滿著異域風情和狂放的搖曳生姿。印象派大師莫奈故居就像印象派畫作裏的一座花園。雨果的故居在孚日廣場一角,保存極好,留著18世紀優雅的室內風情,陳列著雨果的塑像和手稿,供遊人致以尊敬的遐思。

革命的結果最終不是政權穩定,而是文化的遺留。法國由經曆了第二共和國、第二帝國和巴黎公社之後的第三共和國,在兩次大戰的更迭之後,走到今天已是第五共和國。所有的政權交替都成為暫時的,隻有文化傳統成為恒久。咖啡館成為法國知識分子誕生的地方,從伏爾泰時代延續至今。後來的托爾斯泰、海明威等作家都在巴黎獲得靈感。從某種程度上說,1848時代一直延續著,19世紀末德加與莫奈的印象派,20世紀初加繆與薩特的左岸與存在主義,1968年轟轟烈烈的玫瑰革命,都是對1848年那燦爛無匹的藝術時代的遙遠憑吊。

旅遊指南:推薦景點:1.先賢祠:純美莊嚴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前身是聖熱納維耶夫教堂。名字的原意是“萬神殿”,地下安放著伏爾泰、盧梭、雨果、左拉、柏遼茲、居裏夫婦等眾位名人。大廳有格羅的穹頂壁畫,革命者的群像和聖德克蘇佩裏的紀念雕塑。

2.羅浮宮:毋庸置疑是全球最經典的美術館。規模最大,收集各種經典名畫。周五晚和每個月第一個周日免費開放,值得多次參觀。以古典和文藝複興時期畫作為主,19世紀的法國館獨具特色。奧賽美術館:以從印象派開始的現代美術傑作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印象派和後現代藝術館。

3.雨果故居:巴黎孚日廣場6號,寬敞的公寓,陳列了雨果手稿。德拉克洛瓦故居:聖日耳曼德佩教堂附近的小巷內,收藏了珍貴畫作。

4.巴士底獄:攻占巴士底獄是大革命的標誌,今天已經成為博物館。陰森厚重有曆史感,能見到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後囚禁的地方。令人想起狄更斯的《雙城記》。

5.卡納瓦博物館:巴黎曆史博物館,免費參觀。展館很大,極具特色,不僅像普通博物館展出器物和照片,更多的是實景展示,包括古代橋和建築上的裝飾、壁爐、房間家具,展出了大量19世紀優秀油畫,可以充分回顧沙龍時代的蓬勃。

6.巴黎大宮、小宮:為1900年世博會籌建,極美的玻璃鋼鐵拱頂和極美的19世紀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