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俾斯麥——不是隻有鐵和血(29)(1 / 1)

晚上,法國各大報紙都發出了號外,麵對普魯士國王這麼強硬的態度,全法國都感到受辱。什麼?不見我們大使了?我們堂堂法國派出的大使,那可是你想不見就不見了嗎?你個小小的普魯士知道自己能吃幾碗飯嗎你?特別擅長發怒的巴黎人民再一次憤怒了,大家呼喊著“打到柏林去!”的口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巴黎歌劇院響起了雄壯激昂的《馬賽曲》。第二天,法國議會都沒怎麼經過辯論,就通過了追加的戰爭撥款。

7月19日,法國外交代辦在柏林向普魯士外交部正式遞交宣戰書。

第三場德意誌統一戰爭——普法戰爭,就要開始了。

平心而論,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陛下,老拿破侖的這個侄子絕對不是個廢物。他在1848年革命期間靠民選成為總統,1852年又稱帝成功,然後在位長達18年。要不是他對內實施工業革命,整頓金融秩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同時對外又不斷擴張,幹涉墨西哥內政,夥同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讓法國到處耀武揚威,他早就被對起義和革命極其熱衷的法國人民給推翻了。

拿破侖三世搞經濟是一把好手,但是搞政治搞軍事就怎麼不中用了。

在政治上,法國不僅承擔了挑起普法戰爭的責任,而且除了宣戰之外啥都沒做;相反,俾斯麥從遍布歐洲各國首都的情報人員那裏得到消息,無論是奧地利還是俄國,都覺得普法戰爭是法國的錯,決心兩不相幫,隻有英國態度還不明朗。

於是,俾斯麥不慌不忙地把三年前他讓貝內德迪寫的那個書麵文件給拿出來了。7月25日,英國《泰晤士報》在頭版用照相格式刊登了貝內德迪的文件原件,那上麵白紙黑字地寫著:法國要求兼並萊茵河區域,包括蘭道、薩爾布呂肯和盧森堡,甚至還要兼並比利時!奉行歐洲大陸勢力均衡政策的英國人也怒了,你法國的胃口也太大了吧?何況還蒙騙了我們三年?英國政府當即表示,在普法戰爭期間嚴守中立。

歐洲各大國表示中立,對俾斯麥來說就足夠了——受那封電報刺激,連南德那四個邦都表示和普魯士共同作戰。英國記者查爾茲·勞萊在柏林這麼報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