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了奧地利之後,普魯士就逐漸掌握了德意誌的領導權。雖然後來德意誌的統一是普魯士依靠三次王朝戰爭完成的,但是就像同樣來自德國的卡爾.馬克思說的那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德國的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德意誌的統一,就是建立在關稅同盟的基礎之上的。
可惜,德意誌關稅同盟最早的倡導者李斯特本人,卻沒能看到同盟的飛速發展。1824年,李斯特因為自己的改革主張觸怒了符騰堡當局,被判處10個月的監禁。監禁期滿之後,他遠赴美國做德文報紙主編,1827年前後完成了《美國政治經濟學大綱》。1830年他加入美國國籍,先後擔任美國駐萊比錫和漢堡的領事。
在這期間,李斯特形成了自己的貿易保護思想。他認為,每個國家各有其發展的途徑與特點,適用於一切國家的經濟理論並不存在。當初英國人亞當·斯密搞的自由貿易那一套,實際上是為英國的利益服務。而德國要發展,就要建立自己的國家政治經濟學,在具體的行動上,就是要通過國家保護的方式實現工業化,特別要優先發展朝陽產業。
由於當時的德意誌地區還是自由貿易占主流,李斯特覺得自己的理論得不到實踐,就又前往巴黎繼續從事寫作。
1841年,李斯特的代表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出版,一年之內再版3次。隨後,李斯特前往英國。1844年,經濟蕭條爆發,李斯特在美國的投資損失慘重,他又身患重病,於是返回了德國。
隨著歲月的流逝,19世紀初活躍在德意誌曆史舞台上的主要人物逐個謝幕了:
1813年6月18日,首倡軍事改革的沙恩霍斯特將軍在布拉格病逝,享年58歲。
1819年9月12日,領導德意誌人民反抗拿破侖侵略的馮.布呂歇爾元帥在科洛比諾維茨病逝,享年77歲。
1822年11月26日,在施泰因之後推進普魯士改革的哈登堡侯爵在熱那亞病逝,享年72歲。
1831年6月29日,掀起普魯士近代化改革大幕的施泰因男爵在威斯特伐利亞病逝,享年74歲。
1835年4月8日,在普魯士深化教育改革的洪堡博士在柏林病逝,享年68歲。
1840年6月7日,頂住國內外巨大壓力,推動普魯士全麵改革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柏林病逝,享年69歲。
1846年11月4日,德國偉大的政治經濟學家,德意誌關稅同盟的倡導者,全德意誌鐵路係統的倡導者和建設者,弗雷德裏希.李斯特貧病交加,在大雪之夜開槍自殺,享年57歲。
在這七人當中,有的人曾經遭受重重打擊,有的人曾經被迫顛沛流離,有的人更是窮途潦倒,困苦一生。可是,在德意誌民族深陷千年低穀的時代,正是他們,還有許許多多仁人誌士挺身而出,用智慧、勇氣和熱血挽救了普魯士,也挽救了德意誌。
他們身後留下的,是一個經濟超越了英法的德意誌,是一個科技在全世界領先的德意誌,是一個統一的意願已經融進了人民血液的德意誌,是一個羽翼豐滿,即將一飛衝天的新德意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