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威廉三世大怒,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在1806年7月25日和俄國簽約,組建了第四次反法同盟。這年10月份,第四次反法同盟和拿破侖率領的法軍在耶拿-奧厄施塔特地區爆發了大戰。
耶拿-奧厄施塔特是拿破侖一生中的經典戰役,可是對於普魯士來說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悲劇。這一仗打得那叫一個慘啊,抱定了“斜線戰術”不放的普魯士軍隊,被靈活機動、用兵如神的拿破侖打了個丟盔棄甲、屁滾尿流,連普軍的總司令,布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同誌都光榮犧牲了。
10月27日,贏得大勝的拿破侖率軍進入普魯士的首都柏林,腓特烈·威廉三世隻好拖家帶口逃到東普魯士,去接受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的保護,把首都丟給了法國人。
出於對腓特烈大帝的無限敬仰,拿破侖把腓特烈大帝的遺物,像什麼生前用過的馬鞭子、馬鞍子等,還有腓特烈大帝曆次戰爭中的戰利品什麼的都搬回法國供養去了。對於普魯士來說,除了柏林市郊的腓特烈大帝墓碑沒被人家拆遷搬走以外,“永遠的軍事神話”,國家的精神支柱就這樣被拿破侖摧毀了,普魯士王國的國運再探新低。
1807年6月,頑強堅持了快一年的第四次反法同盟又和拿破侖打了弗裏德蘭戰役,結果又輸了。7月9日,普魯士和俄國這兩個這次反法的主力,被迫和拿破侖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按照這個新和約,普魯士得把科特布斯地區割讓給向拿破侖表示恭順的薩克森王國,把易北河左岸地區割讓給新成立的威斯特伐利亞王國,把比亞韋斯托克地區割讓給剛和法國結了盟的俄國,還不得不把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到的領土交給新成立的華沙大公國。
加在一起,普魯士在這個合約裏被迫割讓了1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自己隻剩下了一百多年前發家時的“舊普魯士”,以及勃蘭登堡、波美拉尼亞和西裏西亞四個省——波美拉尼亞還有一半在瑞典手裏,所以嚴格來說普魯士隻剩下了三個半省。
除此之外,普魯士還得向法國賠款1.3億法郎。總而言之,腓特烈大帝時的績優股普魯士已經徹底變成了垃圾股,隨時都有停牌的危險,普魯士王國這次算是徹底觸了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