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斯特——打通德意誌的血脈(2)(1 / 1)

新國王通稱腓特烈·威廉二世,是普魯士王子奧古斯特·威廉和布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公爵斐迪南·阿爾布雷希特二世的女兒路易絲·艾米莉婭的兒子,1744年9月25日生於柏林。他爸爸是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第五個兒子,腓特烈大帝的弟弟,他母親則是腓特烈大帝的王後的妹妹。本來他爸爸自己是普魯士王位的繼承人,但是1758年,他爸爸死在了腓特烈大帝的前頭,所以,腓特烈·威廉二世就成為了普魯士的王儲。

這位腓特烈·威廉二世是個帥哥,據說小時候性情還挺溫和的,而且天資聰穎,愛好文藝——他曾經是莫紮特和貝多芬的藝術讚助人,自己的私人樂隊也名滿歐洲。

剛繼位的時候,腓特烈·威廉二世實施了一係列溫和的政策,比如削減消費稅、削減關稅、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改革教育什麼的,很是讓全國上下歡欣鼓舞了一陣子。

可是沒過多久,腓特烈·威廉二世就開始顯出了自己性格上意誌薄弱、缺乏主見的一麵:他逐漸被一個叫約翰.克裏斯托弗·馮·沃爾納的神棍給控製了。

在這個神棍的影響下,1788年腓特烈·威廉二世頒布宗教敕令,規定神職人員隻能信仰新教,限製天主教的傳播,這一年的12月18日,他又宣布了一套嚴厲的出版審查製度,壓製言論自由。一時間,整個普魯士的氣氛開始變得死氣沉沉。

腓特烈·威廉二世的這些政策當然是倒行逆施,不過,憑心而論這些政策倒也不是多過分,再加上這位國王的命比較好,他在位的那些年,盡管歐洲的局勢已經開始動蕩了,但從巴黎點燃的星星之火還沒到燎到整個歐洲平原,所以,普魯士國內的局勢還一直在他的掌握之中。

所謂從巴黎點燃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在腓特烈·威廉二世繼位後的第三年,也就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了。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曆史上轟轟烈烈的大事件。這可不是一次簡單的改朝換代,而是作為世界大國之一的法國,從政治到經濟到思想,再到整個社會環境的徹底變革。由於變革得很徹底,而且影響力巨大,可以說,法國大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的一個新時代。

在這個新時代裏,歐洲的每個統治者都要做出自己的選擇。所謂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盡管未必亡吧,但是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