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斯特——打通德意誌的血脈(3)(1 / 1)

腓特烈.威廉二世就是這麼一個逆勢而動的家夥。

1787年,聯省共和國(俗稱尼德蘭,就是今天的荷蘭和比利時以及盧森堡)發生了反對執政者威廉五世的起義。這個威廉五世可是腓特烈·威廉二世的親妹夫,所以9月13日普魯士軍隊就入侵了聯省共和國,鎮壓了起義,幫助威廉五世複辟成功。腓特烈.威廉二世四處幹涉歐洲局勢的序幕就此拉開。

1790年,腓特烈·威廉二世統治下的普魯士又參加了俄國和奧地利對抗土耳其的戰爭,而且打贏了仗。盡管這仗結束後,普魯士並沒有因此撈到什麼地盤,但是借機改善了和奧地利之間的關係。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個德意誌的大國從此開始聯合,共同構成了反對法國革命的歐陸反動生力軍。

1791年,腓特烈.威廉二世和奧地利國王,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利奧波德二世,這兩個老頑固在一個叫皮爾尼茨的地方會晤,發表了聯合宣言,宣稱要以武力對待法國革命。轉年的2月份,兩個君主正式締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反法的盟約是締結了,可是兩國跟法國的仗一時半會倒是沒打起來,反而是東邊出了點亂子。

1880年代,受到法國大革命的鼓舞,波蘭的中小貴族們和資產階級掀起了愛國救亡運動,還在1791年通過了《五·三憲法》,宣稱要讓祖國重獲統一,這就引來了俄國在轉年的入侵波蘭。

看到俄國這麼一個大家夥打了過來,腓特烈.威廉二世趕緊把普魯士和波蘭前不久簽訂的盟約丟到一邊,轉過頭來和俄國合作。於是,1793年1月23日,倒黴蛋波蘭就第二次被俄羅斯和普魯士給瓜分了,普魯士獲得了格但斯克和托倫、波茲南等波蘭的大片地區,共計5.8萬平方公裏土地,人口110萬。

波蘭人不服啊,好歹這地方幾百年前還有過一個“大波蘭時代”呢!1794年3月,波蘭的民族英雄塔杜什.科希丘什科就領導人民在克拉科夫舉行起義,4月份占領了華沙,還建立了一個反封建的革命政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