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腓特烈大帝——德意誌的千古一帝(3)(1 / 1)

先說一個宗教方麵的淵源。

我在前麵提起過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打劫團夥“十字軍”。從1095年開始,歐洲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裏組織了十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這前後十次東征,得手的時候不多,但得手後就得派兵駐守新打下的地盤。人家歐洲各國的封建主本來就是搶東西來的,搶完了之後自然要回去打理自己的領地,新征服的地盤就交給了那些在歐洲沒家沒業的職業軍人。這些人成立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宗教軍事組織,通稱騎士團。

1198年3月5日,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結束以後,被紅胡子腓特烈給帶出來而又拋下的,來自德意誌地區的職業軍人們在巴勒斯坦的阿卡地區成立了自己的騎士團——“條頓騎士團”。

1226年,條頓騎士團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許可,獲得了對普魯士地區的統治權。受到條頓軍人們的影響,普魯士人改信了基督教,日常語言也逐漸變成了德語。

號稱“歐洲三大騎士團之一”的條頓騎士團沒少打仗,可是打仗的能耐好像也不高明,兩次生死攸關的大仗都打敗了:

蒙古人崛起之後向四麵八方擴張,在第二次西征的時候進攻東歐。1241年4月9日,德意誌和波蘭聯軍在格列尼卡戰役中被拔都率領的蒙古騎兵擊潰。作為聯軍主力的條頓騎士團損失慘重,幾乎全部重騎兵都被消滅,條頓騎士團從此一蹶不振。

1410年7月15日,條頓騎士團又在坦南堡戰役中被波蘭、立陶宛和俄羅斯的聯軍擊敗,包括總團長在內的全部指揮官陣亡。這仗慘敗之後,條頓騎士團就隻剩下了苟延殘喘的份兒。

條頓騎士團日薄西山,普魯士的第二個淵源就此登場了。

1138年,羅馬帝國(當時還沒有“神聖”那個定語)的皇帝洛泰爾二世為了向易北河以東擴展勢力,抵禦斯拉夫人西侵,就建立了一個叫勃蘭登堡的藩侯國,隸屬於薩克森公國。幾十年後,勃蘭登堡藩侯國脫離薩克森公國,直屬帝國皇帝,到了1356年,勃蘭登堡侯爵成為了德意誌七大選帝侯之一,勃蘭登堡地區的政治地位進一步得到了提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