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感染症(3 / 3)

方二:取苦參、蒼術各50克,混合研末,用陳醋調敷雙足心的湧泉穴。

皰疹性咽峽炎

本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夏季常見,嬰幼兒是多發人群,有很強的流行趨勢。

◎症狀

本病症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身體突然有高熱反應,喉嚨深處大量出現紅色小水泡,但兩三天後便可破掉而潰爛,並伴有咽喉痛、頭痛、厭食、頸、腹和四肢疼痛等症狀;

2.潛伏期為2~4天,一般7日內症狀消失;並發症較少;

3.嬰兒患者還會有嘔吐和驚厥的症狀。

◎病因

本病由柯薩奇A組病毒引起,原因有以下幾方麵:

1.夏季蚊蟲較多及飲食不潔,最易受到病毒的入侵;

2.天氣炎熱,室內空氣流通不暢,極易使空氣中的細菌進入呼吸道而引起疾病。

此外,經常使用空調,並將溫度調得過低,兒童會因熱傷風而導致本病病毒的感染。

◎治療

本病目前尚無特別療法。但患病時,可服用雙黃連、板藍根、清咽衝劑等清熱解毒藥品。還可以利用超聲霧化吸入抗病毒類藥物進行治療。但是若患者無法攝取水分時,則需要通過輸液給藥進行治療。

◎預防

預防皰疹性咽峽炎要注意這些細節:

1.和患病兒童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多進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補充大量維生素C;

3.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4.炎熱夏季,避免帶兒童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5.加強鍛煉、增強抗病能力;

6.居室每天通風半小時以上,注意休息,避免過勞。

◎有效緩解方法

保證足夠的休息,切不可做過量的體力活動;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促進呼吸道通暢,這對減輕呼吸道症狀有明顯效果。氣候變化的季節,要盡量少在人群複雜的公共場所活動,減少感染機會。康複期間患者家屬也要注意觀察病人咽部是否有充血、水腫、化膿等特殊情況,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並去醫院進行診治。

咽喉結膜熱

咽喉結膜熱是夏季流行的一種特殊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嗓子痛,咽部明顯充血、紅赤等不適,多見於小兒和年輕人。5~6天內可痊愈。

◎症狀

咽喉結膜熱的主要特征為發熱、咽痛、畏光、流淚、咽及眼球結膜明顯充血。前驅症狀為全身乏力,體溫上升至38.3℃~40℃,並有頭痛、肌肉酸痛、耳前淋巴結無痛性腫大等全身症狀。病程為4~6天。

◎病因

本病主要由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

◎治療

治療咽喉結膜熱的方法有靜脈點滴或口服抗病毒藥物,如新博林、利巴韋林、病毒唑等。對於全身症狀需對症處理,如伴有咽炎可用3%硼酸溶液含漱。中藥可口服小兒熱速清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藥、清開靈口服液。湯藥以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為主,如野菊花、大青葉、薄荷、紫草、赤芍、丹皮、黃苓等。

◎預防

1.盡量少去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

2.不要與已感染疾病的患者共用生活用品。

3.勤洗手、剪指甲,不用髒手揉眼睛;

4.注意多飲水,補充營養豐富又易消化的食物;

5.每天用幹淨、柔軟的毛巾醮溫水給孩子洗眼,2~3次後點眼藥。

◎有效緩解方法

病情康複期間盡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一定要戒除煙酒;多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新鮮蔬菜水果,還要多飲水。

猩紅熱

猩紅熱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燒,咽疼,全身皮疹為特點。多見冬春兩季。

◎症狀

典型的猩紅熱起病急,臨床以發熱、咽峽炎、病後24小時內出現彌漫性充血性皮疹為主要症狀。潛伏期在2~4天,起病體溫在38℃~39℃,重者達40℃以上。發熱同時還會出現驚厥、譫妄、咽痛明顯、食欲不振、咽及扁桃體顯著充血、有膿性分泌物、舌質紅、乳頭紅腫等全身不適。

◎病因

本病原因在於病原菌所產生的紅疹毒素及其他產物經咽部血管侵入血淤,引起全身中毒症狀。同時,紅疹毒素引起高熱等全身中毒症狀時,還會引起皮膚血管充血並發疹。呼吸、咳嗽、打噴嚏、說話等方式是傳染本病的主要途徑。

◎治療

1.西醫治療

抗菌治療方麵,選用青黴素,療程7~10天;重症患者加大青黴素用量,或兩種抗生素合用。有青黴素過敏史者,可選用紅黴素、頭孢黴素等藥物。

2.中醫辨證施治

中醫治療方麵,需進行辨證論治,具體為以下幾點:

(1)邪侵肺衛。主症為發熱驟起、咽部紅腫疼痛、皮膚潮紅、舌質紅苔薄黃。以辛涼宣透、清熱利咽為原則。方藥用解肌透痧湯,成分為葛根、蟬蛻、浮萍、淡豆豉、荊芥、射幹、桔梗、馬勃、牛蒡子、甘草、連翹、竹茹、僵蠶。

(2)毒在氣營。主症為壯熱不解、皮疹密布、舌苔黃糙。以清氣涼營、瀉火解毒為原則。方藥用涼營清氣湯,成分為生石膏、連翹、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梔子、黃連、石斛、竹葉、玄參、白茅根、蘆根。

(3)疹後傷陰。主症為丹痧布齊後皮膚脫屑,伴有低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以養陰生津、清熱潤喉為原則。方藥用沙參麥冬湯,成分為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玄參、桔梗、甘草、蘆根。

3.外治療法

(1)金銀花、山豆根、夏枯草、青果、嫩菊葉、薄荷葉各適量。煎湯漱口,每日2~3次。用於咽喉腫痛。

(2)金不換散或珠黃散,吹喉。每日2~3次。

(3)玉鑰匙散或錫類散,吹喉。每日2~3次。

◎預防

本病預防需注意這些防護要點:

1.疾病流行季節,盡量少帶兒童到公共場所;

2.若與患兒密切接觸後應觀察7~12天,必要時服用小兒複方新諾明等藥物;

3.可用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等中藥煎水,服用預防;

4.居室注意開窗通風;

5.保證水分、營養的充足;

6.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繼發感染。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食療方

方一:取綠豆50克,大米30克。綠豆煮至半熟,放入大米,共煮成粥,食前加適量冰糖。

方二:取鮮蘆根30克,大米50克。用水煎汁、去渣,加糖服食。

方三:取金銀花15克,水煎加糖代茶飲。

方四:取菊花10克,用開水沏泡,加糖飲服。

方五:取胡蘿卜60克,洗淨,切片,水煎飲汁,每日數次。

方六:鮮荸薺100克,洗淨,切片,水煎飲汁。

方七:取羅漢果60克,洗淨,切片,泡茶飲。

方八:取綠豆50克,薄荷3克,綠豆煮熟後,加入薄荷,再煮沸1~2分,飲服。

小貼士

為了促使病情盡快得到康複,還需注意下麵介紹的緩解方法:

(1)治療時注意預防並發症,尤其是兒童易患的急性腎炎、風濕熱。

(2)讓患兒隔離獨居,避免傳染給別人。

(3)急性期要臥床休息;發熱出疹時讓患兒多飲水。

(4)多吃高熱量、高蛋白質的流食或半流質食物,如牛奶、豆漿、蛋花湯、雞蛋羹等;少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5)注意口鼻衛生,用淡精鹽水漱口,每天3~4次;用青黴素軟膏塗口唇和鼻腔。

(6)發病2~3周時注意小便顏色是否加深,有特殊症狀時,應及時就診。

(7)病愈後1個月內,定期到醫院檢查化驗,及時防治並發症。

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是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過去稱為“原發性非典型肺炎”,肺炎支原體最為常見。可引起流行約占各種肺炎的10%,嚴重的支原體肺炎也可導致死亡。

◎症狀

本病起病較緩慢,多數為咽炎支氣管炎的表現;10%為肺炎症狀。主要有寒戰、發熱、乏力、頭痛、周身不適、刺激性幹咳伴有粘痰膿痰甚至血痰。重者可有氣短,劇咳時有胸痛;也可有惡心、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及關節痛、心肌炎、心包炎、肝炎、周圍神經炎、腦膜炎、皮膚斑、丘疹等肺外表現。

體檢發現鼻咽部及結膜充血水腫,可有頸部淋巴結腫大或出現皮疹;胸部體征多不明顯,肺部聽診可有細濕羅音,偶有胸膜摩擦音及胸水征。

◎病因

感染肺炎支原體是引發本病的唯一原因。

肺炎支原體在發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數周皆可在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發現。它通過接觸感染長在纖毛上皮之間,不侵入肺實質;其細胞膜上有神經氨酸受體,可吸附於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麵,抑製纖毛活動和破壞上皮細胞,同時產生過氧化氫進一步引起局部組織損傷。其致病性可能與患者對病原體或其代謝產物的過敏反應有關。感染後引起體液免疫,大多成年人血清中都已存在抗體,所以很少發病。

◎治療

紅黴素、交沙黴素和四環素類對支原體肺炎治療有效:

1.紅黴素0.5克每8小時一次;

2.交沙黴素的胃腸道反應輕,其他不良反應少,效果與紅黴素相仿。用量1.2~1.8克每天分次口服;

3.四環素0.5克,每6小時一次。

治療須繼續2~3周,以免複發。咳嗽劇烈時,可用可待因15~30毫克每次,一日3次。

◎預防

1.平時孩子要注意體育鍛煉,經常進行戶外活動;

2.室內要開窗通風,使機體的耐寒及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

3.隨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與呼吸道感染者接觸;

4.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不要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5.合理地調配營養,及早地給孩子口服鈣劑和維生素A、維生素D、曬太陽,這樣可減少小兒肺炎的易感因素,也有助於肺炎的預防;

6.按時進行預防接種,還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有充分的休息和足夠的睡眠。

◎有效緩解方法

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還需增強機體抵抗力,保持足夠的營養供給,多補充水分,保持呼吸道通暢,多到室外做些體育活動,這對增強體質,促使病情好轉都非常有益。還需配合醫生進行診治,切不可自行停用或是亂用其他藥物,以免引發其他病症,而加大治療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