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骨頭·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的疾病(3 / 3)

1.準備活動不足

在體育運動中,由於準備活動不當,某部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適應運動所需的狀態;訓練水平不夠,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疲勞或過度負荷,使肌肉的機能下降,力量減弱,協調性降低;錯誤的技術動作或運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猛或粗暴;氣溫過低、濕度太大,場地或器械的質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傷。

2.劇烈活動

在完成各種動作時,肌肉主動猛烈地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或突然被動的過度拉長,超過了它的伸展性,都可發生拉傷。

◎治療

1.冷敷、加壓包紮,肌肉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衝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繃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藥物。

2.按摩手法要輕緩。懷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斷裂者,應在局部加壓包紮、固定患肢後,立即送醫院確診,必要時還要接受手術治療。

◎預防……

1.注意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

2.運動之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量,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

◎有效緩解方法

及時就醫以緩解症狀。

小腿痙攣

一般所謂的小腿痙攣,是指小腿肚子的肌肉產生痙攣,但事實上會發生痙攣之處不僅僅限於小腿,連大腿內側、腳底、腳趾頭、脛骨等等也會有痙攣的可能。痙攣症狀有輕重之分,重者鑽心裂肺、痛徹難當,即使痙攣緩解之後,肌肉還會疼痛幾天;輕者則稍作活動即可緩解,恢複正常。

◎症狀

痙攣時,小腿後側的肌肉突然劇烈抽痛,不能站立;夜間出現肌肉痙攣會立即痛醒,筋肉會收縮,腳跟會向上扯,腳脖子伸長。觸摸小腿肌肉緊張,變為硬塊伴有壓痛;也會有足底肌肉痙攣,小腿靜止不動,幾分鍾後不經任何治療疼痛能自行緩解,肌肉也隨之變軟。如果是肌肉強力痙攣,在痙攣消退後,會使小腿肌肉疼痛持續一兩天。

◎病因

1.寒氣,外界環境寒冷、潮濕時,若準備活動不充分,突然參加劇烈體育活動,易發生腓腸肌痙攣。在低水溫環境遊泳時,也會發生腓腸肌痙攣,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容易發生溺水,此時應立即離水上岸。冬季夜間入睡後,腓腸肌痙攣更為多見。

2.過度疲勞,在超重運動時,肌肉會有過度疲勞,此時若在使小腿突然用力,可引起腓腸肌痙攣。足球比賽到下半場時,經常會看到有的運動員倒地,牽拉小腿,這就是發生小腿肌肉痙攣。

3.全身脫水失精鹽,身體出汗或排尿過多,使血中的精鹽類濃度降低,血的電解質紊亂,會引起小腿肌肉痙攣。例如馬拉鬆運動員在氣溫高的環境參加訓練或比賽,全身大量出汗,若沒能及時補充含精鹽飲料,便會發生小腿肌肉痙攣。

4.精神緊張,比賽前運動員過度精神緊張,賽前熱身活動又不充分,在劇烈比賽中會發生小腿肌肉痙攣,多見比賽經驗不足的新運動員。

5.缺鈣,老年人患骨質疏鬆症,幼兒患佝僂病,其血中鈣含量低於正常值,使肌肉應激性增高,冬天夜間便易出現小腿肌肉痙攣。

◎治療

1.指壓委中穴、承山穴。

2.雙手掌用較快頻率的擦法,使小腿肌肉發熱。

3.在小腿後側由近端向遠端用捉拿法或按揉法,使痙攣肌肉鬆弛。對僵硬的肌肉切忌用施力的手法,防止損傷肌肉。

4.牽拉法:患者伸膝,牽拉腓腸肌及比目魚肌,使攣縮的肌肉被拉開。

5.輕擊法:肌肉痙攣緩解後,在小腿後側用手掌或握空拳緩慢輕擊,能消除肌肉疲勞,也能減輕遺留的肌肉酸痛。

在指壓穴道時,應該放鬆小腿再按摩,這點應該注意。

當發生痙攣時,不可胡亂尋找穴位,應該事先記住穴位的位置,一旦有突發的情況時,即使在水中也能加以運用。

◎預防

1.運動前要做充分準備活動,天熱又大運動量活動中應在運動前或運動中及時補充含精鹽類的堿性飲料。

2.在低水溫遊泳前,做好熱身活動,尤其下肢的肌肉牽拉活動,一旦在水中有小腿肌肉痙攣應立即停止練習。

3.反複發生小腿肌肉痙攣者,應查出病因,去除致病因素。如老年人患骨質疏鬆症,應補充鈣質或用激素療法。身體過度疲勞者,應適當休息,減少運動量。天寒地凍的季節注意下肢保暖。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中藥方

方一:老絲瓜筋10克,生薑6克,加水煎一碗湯。一次服下,一日2次,連服7天,有特效。忌扁豆、鹹魚。

方二:桑樹果36克,用適量水泡20分鍾左右,熬時水要超過藥一橫指,熬後藥液剩多半小碗即可。一次性飲下,一日2次,連喝5天。

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骨質疏鬆症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症狀

1.疼痛

這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疹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鬆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厘米左右,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

3.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它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經濟負責,並嚴重限製患者活動,甚至縮短壽命。據統計,我國老年人骨折發生率為6.3%~24.4%,尤以高齡(80歲以上)女性老人為甚。骨質疏鬆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橈骨遠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見,老年期以後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見。一般骨量丟失20%以上時即易發生骨折。骨密度每減少1.0DS,脊椎骨折發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壓縮性骨折約有20~50%的病人無明顯症狀。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肺上葉前區小葉型肺氣腫發生率可高達40%。老年人多數有不同程度肺氣腫,肺功能隨著增齡而下降,若再加骨質疏鬆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病因

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很多,鈣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認的因素。降鈣素以及維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對骨質疏鬆症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實,人體的正常環境是弱堿性,即體液的pH值維持在7.35~7.45之間時,就是健康的。可是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周圍環境、情緒等的影響,人的體液很多時候都會趨於酸性,尤其是在人體攝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時,出於本能,為了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身體就會動用體內的堿性物質來中和這些酸性物質。而體內含量最多的堿性物質就是鈣質,它們大量的存在於骨骼中。那麼,在大量進食酸性食物的時候,身體就會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鈣質來中和血液的酸堿性,以維持酸堿平衡。因此說,酸性體質是鈣質流失、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通過改善酸性體質的途徑,預防骨質疏鬆就顯得尤為重要。專家指出,食用堿性食品是防止體液酸化,保持人體弱堿性環境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防止鈣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治療

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有下列五種:

1.激素補充療法——雌激素加上黃體素,可以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如果沒有子宮,則不需要黃體素。

2.阿倫膦酸精鹽——抑製破骨細胞的作用,同時具有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效果。

3.降鈣素——借著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對於停經五年以上的骨質疏鬆症婦女有效。不良反應包括食欲減退、臉潮紅、起疹子、惡心與頭昏。不過,隻要停止藥物治療,骨質流失速度會開始加快,因此必須長期治療。

4.鈣劑和維生素D——聯合用藥效果較好。

5.骨肽製劑——是目前臨床新出現的用來治療風濕類風濕的藥品,對骨質疏鬆有特效。

◎預防

骨質疏鬆症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和痛若,治療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別強調落實三級預防:

1.一級預防

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250毫升含鈣300毫克)、乳製品、骨頭湯、雞蛋、豆類、精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精鹽,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過長,盡可能保存體內鈣質,豐富鈣庫,將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預防生命後期骨質疏鬆症的最佳措施。加強骨質疏鬆的基礎研究,對有遺傳基因的高危人群,重點隨訪,早期防治。

2.二級預防

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後,骨量丟失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丟失的人群,應及早采取防治對策。有專家主張在婦女絕經後3年內即開始長期雌激素替代治療,同時堅持長期預防性補鈣或用骨肽口服製劑、骨肽片進行預防治療,以安全、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此外,還要注意積極治療與骨質疏鬆症有關的疾病,如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炎、甲亢、骨轉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3.三級預防

對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患者,應積極進行抑製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進骨形成(活性維生素D),骨肽口服製劑(骨肽片)的藥物治療,還應加強防摔、防碰、防絆、防顛等措施。對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手術,實行堅強內固定;早期進行體療、理療、營養、補鈣、止痛、促進骨生長、遏製骨量丟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等綜合治療。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食療方

方一:雞750克,黃豆、核桃各50克,蔥白2根,生薑2片,黃酒15克,精鹽、胡椒粉適量。將雞洗淨砍成塊,黃豆泡發,蔥白成結,除胡椒粉外均投入汽鍋內,加水至2/3滿,隔水以文火蒸2小時,出鍋放少許胡椒粉。佐餐食用。適用於骨質疏鬆症。

方二:豬骨湯1000克,豆腐2塊,雞蛋1個,蝦皮25克,蔥、薑、蒜、生油、精鹽、味精適量。雞蛋破殼入碗,以筷子打勻加少量水和精鹽,蒸熟備用;豆腐切小塊。油鍋燒熱放入薑、蒜爆香,煸後加豬骨湯、蝦皮,沸後將蒸蛋以大匙分次舀人湯中,再加進豆腐煮沸,放蔥、精鹽、味精出鍋。佐餐食用。適用於骨質疏鬆症。

方三:黃豆芽、排骨各500克,生薑2片,黃酒15克,食精鹽、味精、胡椒粉適量。以高壓鍋燉排骨湯備用,黃豆芽去根洗淨切兩段,武火翻炒豆芽至進油,倒入砂鍋,入湯、黃酒,文火燉30分鍾,放入味精、胡椒粉。佐餐食用。適用於骨質疏鬆症。

方四:海參3條,豬瘦肉200克,蝦米10克,雞蛋2個,豆筍50克,雞湯500克,薑、蔥、酒、糖精鹽、味精、麻油適量。海參水發,去內髒洗淨,切成兩截,豬肉、蝦米剁成泥加精鹽塞入海參腔內,雞蛋蕩成皮切絲,豆筍洗淨泡發。炒鍋人油燒熱爆薑、蔥白至香味,出鍋,換油下海參稍煎熟,入酒、糖、精鹽、豆筍、蛋絲、雞湯煮10分鍾,再放蛋絲、蔥花、味精,出鍋澆上麻油。佐餐食用。適用於骨質疏鬆症。

方五:豬骨頭1000克,海帶150克,薑、蔥、胡椒粉、味精、精鹽適量。高壓鍋內加2000克水,將豬骨頭連同海帶、生薑一同入內,旺火燒開,文火燉爛,加調料出鍋。佐餐食用。常吃能防止骨質疏鬆症。

方六:取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砂糖50克。將黑芝麻揀去雜質,曬幹,炒熟,與核桃仁同研為細末,加入糖,拌勻後瓶裝備用。每日2次,每次25克,溫開水調服。適用於骨質疏鬆症。

方七:取扁豆150克,黑芝麻25克,核桃仁5克,糖適量。將扁豆入沸水煮30分鍾後去外皮,再將豆仁蒸爛熟,取水搗成泥。炒香芝麻,研末待用。油熱後將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將盡,放入糖炒勻,再放入芝麻、糖、核桃仁溶化炒勻即可。隨意服用,常食。適用於骨質疏鬆症。

方八:取紅糖、黑白芝麻、核桃仁粉各25克,藕粉100克。先將黑白芝麻炒熟後,再加核桃仁粉、藕粉,用沸水衝勻後再放入紅糖攪勻即可。每日一次,開水衝飲。適用於中老年缺鈣者。

肩膀酸痛

肩膀酸痛是辦公室人員的常見症狀。因為原因很多,所出現的症狀也不一樣,有的單純為肌肉疲勞所引起,有的則是內髒疾病所引起。像心髒疼痛、膽囊功能異常等,也都會引發肩部、頸部的僵硬與酸痛。還有精神的壓力、緊張、也容易造成自律神經的失調,引發肩膀酸痛。

◎症狀

肩膀酸痛就是頸部和肩部有發酸、發皺、發痛的感覺。有人在左側的頸部、肩部發作,有人在右部發作,但很少有人兩邊同時酸痛。臨床上,有人肩關節活動時有輕微“咯噔、咯噔”的摩擦聲音。有人提重物時,肩膀特別難受,甚至肩膀比較僵硬。

◎病因

1.筋膜粘連,肌肉疼痛

表現為慢性持續性酸脹痛或鈍痛,疼痛呈緊束感或重物壓迫感,長久坐著工作的人,如不注意運動鍛煉,頸、肩、肘等均可發生。

2.缺血性疼痛

局部受涼或全身疲勞、天氣變冷會誘發疼痛,深夜睡眠中會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動後減輕;但常在長時間工作後或傍晚時加重,當長時間不活動或活動過度甚至情緒不佳時也可疼痛加重。

3.固定壓痛點

體檢時發現病人一側或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隆起、攣縮或僵硬。壓痛點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點附近或兩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處,壓痛點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結或痛性肌索。

4.過去的損傷

可能有局部或臨近部位的損傷史,婦女發病多於男性。

◎治療

1.去因

如抗類風濕、消炎、鬆解疤痕,治療造成肩膀酸痛的炎症、心髒和膽囊等內髒疾患。

2.改善血供

鍛煉、按摩、熱療(紅外線、激光、拔火罐、針灸)等都能夠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供應情況,從而減輕或者緩解症狀。

3.消炎鎮痛

在酸痛嚴重、難以忍受或者使正常生活工作受到很大影響時,可以直接使用鎮痛藥減輕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

4.消滅觸痛點

應用微創技術鬆解局部粘連,可防止MPS複發和加重,遠期效果好。微創治療技術包括急性期疼痛的川枝阻滯,慢性期疼痛局限者的小針刀分離,疼痛範圍廣者的密集型溫質針鬆解,危險區域的射頻熱凝鬆解等等。

5.抗憂鬱治療

對因憂鬱引起的肩膀酸痛,可以采用抗憂鬱治療。

◎預防

1.調整枕頭,以正確姿勢睡覺。

2.經常鍛煉,如使用1~2公斤的啞鈴做肌肉伸展運動,進行左右手交互動作的體操,都可以有效防止局部粘連。

3.多吃些海帶、竹筍、雜糧、黃綠色蔬菜。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中藥方

精鹽適量,布袋一隻,食精鹽入鍋中熱炒,之後將精鹽裝進布袋,並將袋口束緊。用熱精鹽袋在肩膀酸痛處來回的摩擦,約十至十五分鍾即可。若布袋中的食精鹽冷卻了,可以再回鍋炒熱,重複使用。

自我按摩

1.壓肩井穴:位於脖子根部與肩頭連接線的正中央。按壓這個位置肩膀就會有很舒服的壓痛。

2.指壓天宗穴、風池穴、天柱穴。

腰痛

腰痛是指腰部一側或兩側或正中等處發生疼痛之症,既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又可作為獨立的疾病,可見於現代醫學所稱之腎病、風濕病、類風濕病、腰肌勞損脊椎及外傷、婦科等疾患。腰痛的病因多為感受外邪、腎虛精虧、年老多病、閃挫跌撲、氣血淤滯所致。

◎症狀

根據中醫辨證,腰痛臨床表現為:

1.寒濕型腰痛——有腰部冷痛,酸脹重著,轉側不利,陰雨天加劇等特征。

2.濕熱型腰痛——有口苦煩熱,小便短赤,伴有灼熱感,氣候濕熱時則更痛等症狀。

3.淤血型腰痛——痛有定處,如錐如刺,俯仰不利,伴有血尿,日輕夜重。

4.腎虛型腰痛——酸軟重痛,喜揉喜按,勞後痛甚,臥則減輕,麵色蒼白,心煩口幹,喜暖怕冷,手足不溫。

◎病因

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腰肌勞損

長期從事站立操作諸如紡織、印染、理發、售貨等工作的婦女,由於持續站立,腰部肌腱、韌帶伸展能力減弱,局部可積聚過多的乳酸,抑製了腰肌的正常代謝,也可導致腰肌勞損而引起的腰痛。經常背重物,腰部負擔過重,易發生脊椎側彎,造成腰肌勞損而出現腰痛。

2.泌尿係統感染

由於女性的尿道短而直,且尿道外口靠近肛門,常有大腸杆菌寄生,加之女性生理方麵的特點,尿道口汙染的機會較多,若忽視衛生,則容易發生泌尿係統感染。腰痛以急、慢性腎盂腎炎所致者為多,表現為腰部脹痛、嚴重者沿輸尿管放射至會陰部。除泌尿係統感染外,泌尿係統結石、結核等疾患,亦會引起腰痛。

3.生殖器官疾病

女性的生殖器官在一生中要行經四百次左右,還負擔著懷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婦女還經曆流產、節育手術等,故生殖器官炎症的發病率較高,如輸卵管炎、盆腔炎等,這些炎症容易並發腰痛。子宮後傾、後屈,也是女性腰痛的原因之一,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卵巢囊腫等嚴重生殖器官疾患,都會引起壓迫性牽連性腰痛。

4.受涼、創傷

罹患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的婦女,多因在月經期、分娩和產後受風、濕、寒的侵襲,導致脊椎長骨刺而誘發腰痛。若腰部曾扭傷,可能發展為椎間盤脫出,出現較重的腰痛,甚至影響脊椎的屈伸和轉動。

5.孕期及產褥期勞累

懷孕期間,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孕婦腰骶及盆腔各關節韌帶鬆弛,同時子宮重量亦隨著胎齡的增長而增加,致使身體重心前移。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腰部多向前挺起,若不注意休息,則易引起腰痛。妊娠期間,胎兒發育需要充足的鈣、磷等營養物質,若膳食中攝入量不足,可造成孕婦骨質軟化脫鈣,亦會引起腰痛。產褥期出血過多,或勞動過早、過累以及受涼等,也可造成腰痛。

6.腰椎病變

多見於老年婦女,隨著年齡的增長,腰椎神經的壓迫症狀也會隨之增多。因退行性病變引起的假性脊椎柱滑脫是較常見的一種病變,容易引起腰椎管狹窄,壓迫脊髓和神經根,導致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往往是因骨質疏鬆所致的椎體塌陷性骨折。老年人的骨贅形成可引起脊椎僵硬,也可導致持續性腰痛。

另外,更年期婦女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可能引起腰痛,其特點是晨起重而活動後減輕。還有月經不調、痛經或情緒危機等因素,亦易發生腰痛。

◎治療

對於疾病引起的腰痛,應就醫診治,並及時服藥,鞏固療效;對非疾病的患者可以采用推拿為主配合針灸、拔罐、牽引、微波治療、半導體激光治療等療法。

◎預防

1.注意自我調節,避免長期做反複固定動作。體力勞動中,莫承載大負荷量,避免脊柱過載,以免促使腰肌加速退變。某些需要長時間彎腰或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可以通過不斷調整坐椅和桌麵的高度來改變坐姿,堅持工間操,使疲勞的肌肉得以恢複。

2.加強脊柱鍛煉,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骨骼肌肉係統有良好的作用,運動改善了骨、關節、韌帶的血液循環和代謝過程,使骨骼的有機成分增加,無機成分減少,使骨的強度、韌性增加,延緩骨質的退行性變。強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軟組織損傷,腹肌和肋間肌鍛煉,可增加腹內壓和胸內壓,有助於減輕腰椎負荷。

3.家務工作應量力而行。避免長時間彎腰或彎腰搬運重物。熨燙衣服時,台麵高度要適宜,避免過於彎腰。提取重物時應取下蹲位,避免彎腰或扭腰,這些均是減少腰部負荷的措施。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食療方

方一:豬腰或羊腰1對,黑豆100克,茴香3克,生薑9克。豬腰洗淨加入黑豆、茴香、生薑共煮熟。吃腰子和豆,喝湯,可佐餐常食。適用於寒濕腰痛。

方二:甲魚肉250克,核桃仁100克,入鍋中煮熟。吃肉、核桃仁、喝湯。適用於慢性虛勞腰痛。

方三:桑寄生20克,豬骨250克,入鍋中煮湯。佐餐食用。適用於一般腰痛。

方四:益母草30克,雞蛋2隻。加水適量同煲,蛋熟後去殼,再煲20分鍾。吃蛋飲湯。每天或隔天1次。適用於經前後腰痛加劇或伴痛經者。

方五(甘薑苓術湯):炙甘草9克,牛膝、白術各15克,狗脊、茯苓20克,幹薑、杜仲、獨活各12克,水煎取汁。每天一劑,早晚分服。適用於寒濕型腰痛。

方六(四妙散加減):蒼術、黃柏各12克,薏米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每天一劑,早晚分服。適用於濕熱型腰痛。

方七(補腎壯腰湯):山茱萸、山藥、淫羊藿、赤芍、丹參15克,杜仲、狗脊12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熟地黃、雞血藤各20克,水煎2次取汁。每天一劑,早晚分服。若腎陽虛者,減牡丹皮、澤瀉、龜板,加杜仲15克,肉桂5克,熟附子、淫羊藿12克。適用於腎虛型腰痛。

緩解中藥方

方一(二術薏米湯):白術30克,薏米20克,蒼術15克,水煎取汁。每天一劑,早晚分服。

方二(幹薑蒼術散):幹薑50克,蒼術10克,當歸15克,95%酒精適量,研細末,過篩。外敷於患部熱烤。每日1次。

方三:土鱉蟲7隻,白酒30毫升,土鱉蟲焙幹研成粉末,用白酒浸泡1晝夜,去渣。分二次服,每日1劑。

方四:補骨脂10克,炒後研為末。黃酒衝服,每日1次。

拇指外翻

拇指外翻做為一種疾病,雖然早期除了外觀不美麗、選鞋困難及容易損壞鞋形,還沒有給人們帶來太多的不適症狀。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拇外翻畸形程度的加重,會產生很多嚴重的並發症,如拇囊炎腫、爪形趾、雞眼、腳墊等,這些並發症的發生不僅影響手部、足部功能,而且會產生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所以,發現有拇外翻畸形時,最好及早防治。

◎症狀

拇指外翻症狀最多為拇囊炎疼痛。正常人的拇趾長軸與蹠骨長軸形成尖角,這個夾角約15°。第一、二蹠骨間也有8°以內的內翻,如果拇趾傾斜超過如上角度,並合並有拇囊炎疼痛,才可診斷為拇外翻。疼痛是主要症狀,也是治療的主要依據,疼痛主要來自第一蹠骨頭內側,步行時疼痛加劇。有些患者二、三蹠骨頭蹠麵的胼胝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畸形與疼痛不成正比,有的畸形很明顯,但痛感並不十分明顯。再者,第二、三蹠錘狀趾及其胼胝痛,也是重要體征。

◎病因

拇指外翻的發生,有如下因素:

1.先天性遺傳。據統計,有80%的患者有遺傳因素,且多數為母係遺傳。

2.負重、外傷。不適當的負重、站立行走過久、外傷、穿用鞋幫較硬的尖頭鞋、高跟鞋等原因,使行路時足前方受力,拇趾擠向外側,促進和加重拇外翻的發生。

3.炎症性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患,常因關節破壞而形成半脫位,造成拇外翻畸形。

◎治療

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1.借助一些矯形器械,如拇外翻矯形器(分日用、夜用矯形器)長期配戴拇外翻矯形器,對拇外翻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手術治療,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早期拇外翻畸形不是很嚴重時,可以采取一些簡單的手術方式,如軟組織的手術(肌腱、韌帶的鬆解術),即使配合一些小的骨性手術(如Akin術),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後恢複快,能夠達到完全矯正的目的。

當拇外翻畸形較嚴重時,尤其合並有第一蹠骨內翻時,手術方式較為複雜,相對來講創傷偏大、病人痛苦也較大、術後恢複時間較長,但是它能夠更加準確、更加完全有效地矯正畸形,並且能夠徹底消除由拇外翻引起的各種並發症。

◎預防

1.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如鞋跟不要太高、鞋頭要寬鬆一些,使足趾在裏麵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使其感受不到任何壓力,尤其不能穿尖而瘦的高跟鞋。

2.做赤足運動,加強足底肌肉力量,延緩拇外翻惡化程度。

3.每日用手指將拇趾向內側掰動,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加劇。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中藥方

陳醋適量,將醋和水按1:1倒入鍋中燒開。待溫後,把腳放到醋裏泡,然後用手把大拇指往內側搬動。每天一次,一次20分鍾。

扁平足

扁平足又叫平足症,主要是由於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態異常、肌肉萎縮、韌帶攣縮或慢性勞損造成足縱弓塌陷或彈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扁平足都是疾病,事實上所有二到三歲的小孩子都是扁平足,隨年齡的增長,足弓才慢慢發育出來。發育好的足弓也是有高有低,即使成年人腳底比較平一點,也不算是疾病。隻有足弓扁平並伴有腳部骨骼畸形、走路疼痛等症狀,才算是疾病。

◎症狀

臨床表現主要為久站或行走時足部疼痛或不適,站立時腳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展,舟骨結節處腫脹壓痛,休息減輕,晚期發展為痙攣性平足,並可引起骨性關節炎並發症。一般將扁平足症狀分為下列兩種類型:

1.姿勢性平足症

為初發期,足弓外觀無異常,但行走和勞累後感足疲勞和疼痛,小腿外側踝部時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腳背可有腫脹,舟骨結節處腫脹及壓痛明顯,局部皮膚可發紅,足活動內翻輕度受限。站立時,足扁平,足外翻。經休息後,症狀、體征可消失。

2.痙攣性平足症

好發於青壯年,部分由姿勢性平足處理不當發展而來。主要為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嚴重,可呈八字腳步態。腓骨長肌呈強直性痙攣,足內、外翻和外展活動受限。足跟變寬,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結節完全塌陷,向內突出。嚴重者,足部僵硬。固定於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動明顯受限。即使經較長時間休息,症狀也難改善。部分病人可繼發腰背痛及髖、膝關節疼痛。

◎病因

扁平足其病因主要有:

1.遺傳因素,部分病人有家族史,父母有平足者,其子女往往也有平足。

2.先天性足骨畸形,造成先天性足骨畸形的原因,是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不正常(姿勢性畸形足)或者是足骨發育畸形(結構性畸形足)。

3.足部外傷或慢性勞損,足部外傷如果是在足底,一旦治療不當,即可形成扁平足症狀,慢性勞損造成扁平足情況是:雙足長期負重站立、體重增加、長途跋涉過度疲勞等,導致維持足弓的肌肉、韌帶、關節囊、腱膜等軟組織慢慢衰弱,最後足弓漸漸變得低平。

4.足病造成扁平足,足內在肌或外在肌力減弱或麻痹、痙攣;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結核等也可導致足骨變形,足弓扁平。

5.鞋子不合適,如鞋跟過高等,會使得身體重心長期向前移,而相應的跟骨向前下傾斜,足縱弓造成破壞,形成扁平足。

6.脊髓灰質炎後遺症引起平足症。

◎治療

1.非手術療法

適用於姿勢性平足症和大多數痙攣性平足症。可以理療、按摩、加強足內、外在肌鍛煉,穿用平足矯形鞋或平足鞋墊矯正,但應以加強肌力鍛煉為主。

2.手術療法

少數病人經各種非手術療法不見效者,可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有肌腱移位、韌帶緊縮等軟組織手術,也有跗間關節融合,三關節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術。目前,單純軟組織手術、單個跗間關節融合術因療效不好,已被擯棄。現多傾向於軟組織和骨性手術聯合應用,其療效則明顯提高。

手術治療者,術後要應用抗生素和支持對症治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抗生素,必要時輸血或人體白蛋白。

◎預防

1.消除各種易使足部韌帶勞損、肌肉過度疲勞的活動

要有效預防和治療扁平足,首先要設法消除各種易使足部韌帶勞損、肌肉過度疲勞的生活環境因素。例如,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時,中間應適當休息或變換體位;發育尚未完全的青少年,要避免參加負荷過重的勞動(如挑擔)和體育運動(如舉重);沒有經過適當鍛煉者,不要驟然參加長途步行,尤其要避免長時間在硬水泥地和柏油路上行走;已經有扁平足症狀的青少年,每天臨睡前最好用熱水浸泡雙腳10~15分鍾,浸泡後立即作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足弓的疲勞恢複。

2.加強足部肌肉鍛煉

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注意加強足部肌肉鍛煉,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例如,在沙灘或草地等柔軟地麵赤足步行,行走時盡量讓足底外緣著地,並使足趾屈曲;也可以赤足在斜板上做步行練習;盡量以足尖或弓起足背的方式站立;用足底滾動木球;利用足背抬動小鉛球,或者足趾練習抓取圓彈子等,以鍛煉足部肌肉。

3.參加體育鍛煉

尤其要加強高抬腿及跳躍運動(如跳繩、跳遠、跳高、垂直起跳等),以及攀登活動(如肋木、爬梯、平衡木、爬繩、爬竿等),使足弓的肌肉和韌帶充分鍛煉。還有些專家主張,應盡量練習踮足尖走的舞蹈動作,或者以踮足尖方式跳繩,以加強足弓韌帶韌度及足部肌肉的緊張性收縮,幫助恢複已塌陷的足弓。

4.穿合適的鞋

穿合適的鞋對預防扁平足有重要意義。鞋的大小要合適,鞋的頭要大,使足尖有充裕的活動餘地;鞋腰(指靠近腳踝處)要硬些,以保護內弓,使跟骨不向外翻;鞋的底要厚些,後跟最好有1.5~2.0厘米的高度,使體重負荷盡量向足弓各支點分散些,減輕足弓的承受壓力。

◎有效緩解方法

及時就醫以緩解症狀。

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亦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它是骨傷科臨床常見而又難治的慢性疾病之一。股骨頭壞死是由於髖部外傷,長期應用激素類藥物,酒精中毒等原因,引起股骨頭血液供應障礙,股骨頭骨組織不能得到正常的營養,使股骨頭組織中的骨細胞,骨髓造血細胞,脂肪細胞發生壞死。由於壞死的骨組織脆弱,加之髖關節需要負重,日久就會發生股骨頭塌陷,影響全部髖關節。

股骨頭壞死是骨科常見病,屬骨科三大頑症之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患者一旦負重甚至正常踩地,都容易發生股骨頭塌陷,若治療不及時可導致終身殘疾。

◎症狀

1.早期症狀

腰痛,患側臀部疼痛,患側腹股溝疼痛,患肢膝關節疼痛,患肢畏寒,活動多時無力,酸痛,易疲勞。這些症狀不能同時出現,有人出現一二個症狀或幾個症狀,短時間出現後就消失,反複多次。

2.中期症狀

中期股骨頭壞死,症狀非常明顯,主要有跛行,行走疼痛,功能發生障礙。拍X片時,會看到骨小梁大部分消失,囊狀改變,骨質硬化,股骨頭軟骨斷裂塌陷。

3.晚期症狀

晚期股骨頭壞死,患者跛行更加嚴重,明顯感到腿短,行走困難,疼痛,X片會看到股骨頭扁平,塌陷,關節間隙狹窄或消失,囊狀改變明顯。

◎病因

引起股骨頭壞死的因素很多,大概有40多種。歸納起來分創傷性和非創傷性。

1.創傷性因素

有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或髖臼骨折、髖關節長期慢性累積性損傷等。

2.非創傷性因素

包括藥源性股骨頭壞死,如激素治療;酒精性股骨頭壞死:病人長期大量飲酒,酒精中毒而致;有些疾病也可合並股骨頭壞死,如:骨質疏鬆、結締組織病、白血病,糖尿病、鐮狀細胞病、柯興氏病、粘多糖病、減壓病、紅斑狼瘡等;另外,髖關節先天性發育不良,骨內應力和骨外應力變化,也能導致股骨頭壞死。

◎治療

1.非手術療法

目前采用非手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缺血壞死骨能夠自行修複,防止骨壞死進一步加重,塌陷。

(1)藥物治療

①氯貝丁脂——作用能抑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加固醇類的排泄,從而有效的預防骨壞死的發生。

②甲基磺酚妥拉明——能擴張血管,使血流量增加,對缺血的改善作用較強。

(2)牽引及石膏固定

牽引療法可減輕股骨頭壞死患者患肢肌肉所產生的壓力,能預防股骨頭塌陷,具有明顯療效;對於兒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一般采用牽引3~4周,可明顯的緩解疼痛和增加髖關節的活動範圍,特別是對疑為本病而不能立即確診的病例尤為重要。

(3)高壓氧治療

高壓氧對於股骨頭壞死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成骨細胞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可預防股骨頭進一步塌陷。

2.手術治療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方法有:

(1)髓芯減壓術

(2)植骨術

(3)截骨術

(4)髖關節融合術

(5)血管束及骨鬆質植入術

(6)人工關節置換術(隻適合少部分老年人)

(7)股骨頭修複與再造術等。

3.五步再生療法

(1)GE體外骨磁能波療法

利用液電能量轉換和傳遞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組織之間產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全麵改善血液供應,進而使缺血壞死較輕的骨組織死而複生,逐漸替代其他壞死骨組織,並修複股骨頭表麵的光滑度。它具有非入侵性、組織損傷小,療效顯著等優點。

(2)超聲電導滲透法

通過綜合采用激光微孔、電致孔、超聲空化等現代技術手段,使藥物粒子沿生物通道通過皮膚、組織和包膜,定向、定量、定速的進入病變的股骨頭,最終在股骨組織內形成藥物高濃度浸潤區,直接發揮藥物治療作用,是一種新型的靶向治療技術,被醫學界認定為第三代給藥方法。

(3)液體內循環療法

在骨衝擊波和超聲電導靶向滲透治療過程中,利用股骨頭極其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改善和加速的治療效果,適時通過靜脈將名貴中藥提取的骨細胞再生有效成份直接到達壞死的股骨頭,起到活血化淤、活絡通脈、促進骨細胞再生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強化治療效果。

(4)電子通絡療法

結合上述治療進程,從中醫辨證施治入手,利用紅外、微波、短波等現代化設備,使用“補氣、補血、補腎、活血化淤、活絡通脈”等精選中藥,全麵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疼痛腫脹等症狀。

(5)康複療法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按照治療進程,配合不同強度和不同部位的康複鍛煉,治養結合,以養促治,以治帶養,促進股骨頭壞死更快恢複,加強和鞏固治療效果。

◎預防

1.骨折治療預防

治療股骨頸采用堅強內固定,同時應用帶血管蒂骨瓣頭植骨,促進股骨頸愈合,增加頭部血運,防止骨壞死,術後應定期隨訪,適當口服促進血運的中藥和鈣劑,預防股骨頭缺血性的發生。

2.莫濫用激素類藥物

因為相關疾病必須應用激素時,要掌握短期適量的原則,並配合擴血管藥、維生素D、鈣劑等,切勿濫用激素類藥物。

3.避免酒精傷害

應改掉長期酗酒的不良習慣或戒酒,脫離致病因素的接觸環境,清除酒精的化學毒性,防止組織吸收。

4.飲食注意

飲食上應做到:不吃辣椒,不過量飲酒,不吃激素類藥物,注意增加鈣的攝人量,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多曬太陽,防止負重,經常活動等對股骨頭壞死均有預防作用。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中藥方

方一:桃仁、莪術、水蛭、牛膝、雞血藤、大黃各等量,研成細末裝袋,每袋40克。每次1袋,塗敷患髖處。3日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適用於早期氣滯血淤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方二(龜鱉豬脊髓膏):水龜、鱉魚各2隻,豬脊髓250克,冰糖250克,生薑10克。將龜、鱉去內髒,洗淨,豬脊髓洗淨,生薑切碎,加水文火煮至爛熬,去骨,加冰糖,文火濃縮成膏。侯溫裝瓶。每日早晚各服一湯匙,溫開水送服。適用於兒童股骨頭壞死病變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