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皮膚的疾病(1 / 3)

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指的是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皮膚出現炎症反應的病症,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過敏反應有不同的命名。常見的過敏性皮炎包括接觸性皮炎、蕁麻疹、藥疹、紫外線過敏等。

◎症狀

過敏性皮炎患者的皮膚往往會出現局部紅斑、水腫和痛癢感,有時會有熱感,嚴重者會出現水泡、脫皮等現象。

◎病因

引起過敏性皮膚炎的因素包括以下幾種:

1.患者本身具有過敏性體質,這一因素在過敏性皮炎的發病中起主導作用。

2.過度疲勞、失眠、精神緊張、情緒變化、慢性消化係統疾病、新陳代謝障礙、感染病灶和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因素也容易導致過敏性皮炎的發生。

3.接觸過敏物、飲食、氣候等因素也會引起過敏性皮炎,主要包括酒、辛辣食品、海鮮、接觸化學物品、吸入花粉、塵蟎、天氣寒冷、洗滌劑、肥皂等。

◎治療

過敏性皮炎可通過口服撲爾敏、酮替芬、賽庚啶等抗組織胺類藥物進行緩解,也可服用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片等藥物,嚴重者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此外,也可通過外用塗膜劑、乳劑、軟膏、硬膏及酊劑等緩解病症。

◎預防

過敏性皮膚炎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遠離過敏源,盡量不要讓皮膚暴露在外,以免使皮膚接觸到花粉等物質引起過敏。

2.科學飲食,多食水果、蔬菜,少吃牛羊肉、魚蝦和油膩、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有助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3.盡量減少酒精的攝入,並應及時戒煙。

4.堅持體育鍛煉,並應確保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助於提高皮膚的抵抗力。

5.如果為過敏體質的人,應該加強皮膚的養護。

預防食療方

防風、甘草各10克,荊芥、桔梗各5克,大米50克。以上藥材同煎為藥汁,然後與大米同煮為粥即可。一日1次,可做主食。本方可健脾養胃,有預防過敏性皮炎的作用。

◎有效緩解方法

中藥外用方

方一(白千層葉洗浴):白千層鮮葉適量,將白千層鮮葉加水煎為藥液,濾渣取汁後備用。待水溫適宜時輕輕擦洗患處。有助於緩解過敏性皮膚炎。

方二(絲棉熏洗):絲棉木葉、枝各適量,將絲棉木葉、枝加水煎為藥液,濾渣取汁後備用。以藥液熏蒸患處,待水溫適宜時輕輕擦洗患處。有助於緩解過敏性皮膚炎,尤其適用於漆過敏。

方三(吐煙花熏洗):吐煙花適量,將吐煙花加水煎為藥液,濾渣取汁後備用。待水溫適宜時輕輕擦洗患處。對過敏性皮膚炎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方四(蒸臉療法):患者可將沸水倒進大口的容器內,把臉置於容器上方,以熱氣熏蒸臉部約15分鍾可有效治療過敏性皮炎。也可將熱毛巾蓋在患處進行熱敷,還可通過較長時間的熱水浴緩解病痛。

方五(酸奶麵膜):因酸奶中富含乳酸,故患者可用酸奶做麵膜,既不會刺激皮膚,還會使皮膚保持細膩、柔嫩,有助於緩解過敏性皮膚炎。

方六(精鹽浴法):先用清水將身體衝洗幹淨,無需擦幹,直接在全身塗滿精鹽;休息2分鍾後用清水將精鹽衝淨;浴缸中放入約2大勺精鹽,以溫水衝開後進行浸浴,待身體溫熱流汗時停止沐浴;最後以清水衝洗幹淨身體後即可。精鹽浴過程中,在塗抹精鹽以後也可進行短時間的按摩,有助於改善皮膚的抵抗力。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指的是當皮膚黏膜與某些物質相接觸後,接觸部位出現急性皮膚炎症反應的疾病。

◎症狀

接觸性皮炎患者往往在接觸某種物質後會引起局部水腫、紅斑和痛癢感,並可能會出現水泡和脫皮現象,嚴重者會在紅斑上發生丘疹、滲出、糜爛等症狀。

◎病因

引起接觸性皮炎的因素主要包括原發性刺激和變態反應兩種。前者通常因強堿、強酸、斑蝥、濃度較大或刺激性較強的化學物質等引起;後者則是在接觸過敏原後,因皮膚和黏膜受到影響而引發過敏,患者多為某些有特異性過敏體質的人。

引起接觸性皮炎的刺激物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動物皮毛,如蜜蜂、蛾、蝶、瞞、水母、恙等。

2.某些植物性過敏原,如大蒜、巴豆、蕁麻、芥子等。

3.化學物質,如化學藥品、化妝品、化工原料、洗滌劑、染料、化學纖維等。

◎治療

接觸性皮炎患者若病症較輕,則可服用抗組織胺類藥緩解病情,如撲爾敏每日3次,每次4毫克;賽庚啶每日3次,每次2毫克。也可服用維生素C或葡萄糖酸鈣片。

若患者病情較重,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鬆一日3次,每次10毫克。若患者有水疤,則可以0.1%洗必泰溶液進行濕敷,一日2次,待結痂後停敷,外塗紅黴素軟膏。

此外,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西替利嗪、苯海拉明、賽庚啶、開瑞坦等藥物進行治療。

◎預防

接觸性皮炎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可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活動,如慢跑、跳舞、爬山、打球等。

2.若有過敏體質,則應遠離過敏原。

3.科學合理地飲食,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與蔬菜,少吃海鮮和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4.應限製酒精的攝入量,並應堅持戒煙。

5.確保充足的睡眠,避免勞累過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愉悅的心態。

6.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用適合於自己的保健品,以此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中藥方

方一(消風散):荊芥、防風、蟬蛻各9克,苦參、牛蒡子、黃芩各12克,生地黃25克,金銀花15克,魚腥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皮疹發生於上部,並可見發熱惡寒,疲乏不適,自覺瘙癢的患者。

加減:熱象較重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夾濕者,加木通、蒼術各9克。

方二(龍膽瀉肝湯):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車前子、澤瀉各12克,木通9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5克,魚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皮疹發生於下部,並可見發熱,口苦,口渴,疲倦乏力,小便黃赤,大便幹結的患者。

加減: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瘙癢較明顯者,加蟬蛻9克、白鮮皮12克。

方三(清瘟敗毒飲):水牛角30~60克(先煎),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黃、土茯苓各30克,金銀花、連翹各15克,黃芩、赤芍、梔子、玄參各12克,知母、牡丹皮各9克,黃連、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皮疹泛發全身,並見畏寒或寒戰,高熱,煩躁不安,夜睡難寐,口幹渴的患者。

主婦濕疣

主婦濕疣又叫進行性指掌角化症,俗稱富貴手,是一種常見的手部濕疹。

◎症狀

主婦濕疣患者的皮膚往往會出現粗糙、幹燥、脫屑等現象,患者指尖的皺紋和手掌的掌紋均會隨之增加,若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指頭龜裂、流血、手指僵硬、指紋消失,並伴隨疼痛感和手指活動困難等症狀。

◎病因

引起主婦濕疣的因素有先天與後天之分:

1.先天因素。如果患者體質特殊,會導致其手部皮膚油脂極易遭到破壞,出現脫皮、幹燥等症狀,皮膚通透性的增加使得患者容易遭受外界的刺激,從而產生病變。

2.後天因素。因手部皮膚受到化學或天然物質的刺激也會引發病變,常見的外部刺激包括:酒精、油漆、汽油、有機溶劑、地板蠟、洗衣粉、冷洗精、肥皂、漂白水、洗碗精、洗發精、水等。此外,某些水果、蔬菜、海鮮、生肉、動物內髒、蔥、薑、蒜、辣椒等也容易刺激皮膚。

◎治療

主婦濕疣患者治療重點在手部皮膚的保養,若症狀較輕,則可通過外塗藥膏進行緩解,若症狀較為嚴重,則應及時就醫。患者可用靈芝與甘油、香料製為乳液塗擦手部,這樣可以促進手部皮膚的血液循環,最終實現病情的緩解。

◎預防

主婦濕疣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盡量避免與刺激物的接觸,盡量少洗衣服和碗筷,多使用洗碗機和洗衣機。

3.平時少洗手,盡量少用肥皂和洗手液等,可用不含皂堿的清潔用品代替肥皂。

4.洗手或洗澡時最好用溫水,不可太冷,也不宜太燙,洗完後應用清水衝洗幹淨,以免髒汙或肥皂殘留在皮膚表麵。

5.減少雙手受刺激的機會,經常帶手套。在幹活的時候盡量帶雙層手套,每工作約30分鍾,就應暫時脫下手套讓手透氣。

6.應減少手部的摩擦,盡量避免使勁擰衣服,用力觸摸或撕拉紙張。

7.經常用護手霜保養手部皮膚,在做家務時最好不應帶戒指,以免引起刺激物的堆積,一般來說,護手霜以較油性的為佳。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偏方

方一(蛋黃外擦法):取雞蛋5個,煮熟後剝取蛋黃,放在瓷碗中以慢火烤出蛋黃油,然後放入瓶中備用。睡前用蛋黃油輕擦患部即可。

方二(大蒜浸浴法):將整頭大蒜連皮帶梗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煎煮,煮沸後盛出,帶蒜汁冷卻至溫涼後將雙手浸泡在水中約10分鍾,每晚一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自我按摩

患者須先將雙手洗淨,在溫水中浸泡約10分鍾,然後在雙手塗上護手霜,患者可對手部進行由手腕到指尖方向的輕擦,手指頭也應進行輕輕的揉搓,約按摩3分鍾,然後戴上純棉手套,兩小時後摘下即可,也可戴著手套過夜。

化妝品過敏性皮膚炎

本病常見於使用化妝品的部位,主要是因化妝品中的香料、化學成分引起,表現為皮膚局部瘙癢紅斑、丘疹、滲出等。多見於從事文藝工作的女性或經常使用化妝品的婦女。

◎症狀

初起時皮損為與外塗化妝品範圍一致匡廓清晰的紅斑;或發生針尖至粟米大小丘疹、癤腫、水皰;亦可出現白頭粉刺、黑頭粉刺。日久反複發作皮膚發生苔蘚樣改變;或出現黧黑斑片,形若麵塵,以額部、顳部為顯著,也可擴展致眼周、耳後,大片斑片外圍常有與毛孔一致的斑點,有的伴輕度網狀紅血絲和輕微脫屑。

◎病因

1.年齡增長使皮膚分泌功能退化,皮膚在歲月的消磨下,會變得較薄,它的保護層功能亦隨之減弱。

2.長期暴露在陽光或空氣汙染的環境中,煙霧、灰屑、紫外線以及紅外線,均會損害皮膚,因為它們產生的遊離子能破壞皮膚的脂質保護層。

3.劣質化妝品或不當藥物傷害。

4.生理因素,壓力、精神緊張和情緒低落,都會減弱皮膚的天然抵抗力,引致它的自我修護機能亦隨之減慢。如內分泌紊亂。

5.麵對天氣的轉變,肌膚亦需要額外的適應。

6.一些護膚品中的成分如防腐、染料、乳化劑和香料,都有可能使皮膚變得敏感。

7.特異體質,自身對某些物質過敏。

◎治療

從醫學角度講,如果發現對某種化妝品過敏,最好不用。但生活中有時卻又離不開,如中老年人染發和職業女性的淡妝。這時最科學的方法是從根本上改善過敏體質。

◎預防

在使用化妝品前,先取少許塗在前臂內側皮膚上,用潔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一般要經過24小時觀察有無反應,短者幾小時即有反應,長者則需1周,如有瘙癢、紅斑、水腫,即表示對此種化妝品過敏。一旦發生化妝品皮炎,應立即停止使用,勿用熱水燙洗、熱敷。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外治方

方一:可選用5%硼酸溶液、1%硫酸鎂、0.1%明礬溶液、醋酸鋁溶液作冷濕敷,合並感染者可用1:5000~10000的高錳酸鉀冷濕敷。適用於皮疹有糜爛滲液者。

方二:皮疹呈慢性濕疹樣皮炎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軟膏,如醋酸氫化可的鬆軟膏、醋酸氟氫可的鬆軟膏、醋酸地塞米鬆軟膏、去炎鬆軟膏或膚輕鬆軟膏等。

方三:潮紅、丘疹為主者,可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擦,或和青黛散冷開水調敷,每日4~5次。

方四:腫脹糜爛滲液較多者,可用蒲公英60克,桑葉、生甘草各15克,水煎待冷後濕敷。並可用10%黃柏溶液,生理精鹽水,3%硼酸水濕敷。

方五:糜爛結痂者可用青黛膏,或清涼膏外擦每日3~4次。

方六:瘙癢者可用粟樹葉洗劑、黑子脫每洗劑。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指的是皮膚的自覺瘙癢症狀。

◎症狀

皮膚瘙癢症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有時還會出疹,出現抓痕、血痂、苔蘚樣變及其色素沉著等現象。

◎病因

皮膚瘙癢症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確,中醫認為皮膚瘙癢通常是由風邪外襲,或血熱內擾,或血虛失養等因素引起。

藥物過敏、食物過敏等因素也是導致皮膚瘙癢症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肝病、腎病、妊娠風疹、經前隱疹、陰癢等症也會直接或間接引起皮膚瘙癢症。

此外,外界的冷熱刺激,以及化纖衣物等不良刺激也會引起皮膚瘙癢症。

◎治療

皮膚瘙癢症的治療可采取以下方法:

1.患者可選用1%~2%薄荷油、1%~2%石炭酸、2%~3%水楊酸、0.025%膚輕鬆乳劑、5%~10%苯唑卡因等藥物進行治療。

2.瘙癢劇烈患者可口服氯丙嗪,每晚一次,約50毫克;也可服用苯海拉明,一日3次,每次25毫克。

3.更年期或老年皮膚瘙癢症患者可通過注射丙酸睾酮緩解病情,通常每周注射2~3次,每次約50毫克。

◎預防

皮膚瘙癢症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2.注意周圍溫度的變化,即時增減衣物,避免冷熱刺激。

3.穿著的衣服最好以棉織品為佳,應稍微寬鬆,以免引起過度的摩擦。

4.應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換洗內衣,經常洗澡,洗澡時盡量避免堿性肥皂的使用。

5.避免咖啡、濃茶、酒精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飲食過程中應適量補充脂肪。

6.確保良好的睡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惱怒、憂慮。

7.如果出現輕度皮膚瘙癢症狀,應及時進行治療。

預防食療方

方一:泥鰍煲紅棗,泥鰍50克,紅棗20克,精鹽、味精適量。泥鰍處理幹淨,紅棗洗淨去核,同放入鍋中加水武火煮沸,然後轉文火繼續煮約25分鍾,然後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可。一日一劑,可分2次服完,連服10劑。本方可能強精補血、補益氣血、養血潤燥,對皮膚瘙癢症有一定的食療功效。

方二:穿山甲煲,穿山甲肉100克,生薑5片,精鹽少許。穿山甲肉洗淨、切碎,放入鍋中,加入生薑與適量水,武火煮沸,然後轉文火繼續煎煮至熟,加入適量精鹽調味即可。食肉飲湯,3~5日服用1次。本方可開血凝、散血聚,養血熄風,對頑固性皮膚瘙癢症有治療作用。

方三:八寶肉皮粥,胡蘿卜、肉皮、大米各100克,白及10克,枸杞子、海參各20克。胡蘿卜洗淨去皮後,切丁備用;大米、枸杞子、白及洗淨備用;肉皮、海參切丁,以上材料同煮為粥即可。一日二次,趁熱服食。本方可健脾養胃、補益氣血,對皮膚瘙癢症有預防作用。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食療方

方一(芪棗包子):黃芪、大棗、麵粉各300克。黃芪加水煎煮20分鍾後去渣,大棗洗淨去核後放入黃芪汁中煮熟,撈出後搗爛為餡,然後製為包子,蒸熟即可食用。一日1次,可做主食。可益氣補血,有助於預防皮膚瘙癢症的發生。

方二(羊肉山藥粥):羊肉、大米各50克,冬瓜150克,山藥10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羊肉洗淨剁碎,冬瓜洗淨切塊,山藥洗淨切丁備用;大米洗淨,加水煮粥至八成熟時,放入羊肉末、冬瓜塊、山藥丁同煮至熟爛,然後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可。一日2次,連服7天。可溫陽益氣,對皮膚瘙癢症有治療作用。

方三(海帶燉排骨):海帶250克,豬排骨500克,精鹽適量。海帶泡發後洗淨,切為菱形;豬排骨切塊,在開水中汆一下,洗淨撈出,與海帶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煮沸,然後轉文火繼續煮至熟爛,最後加入精鹽調味即可。一日1次,佐餐食用。可清熱、除濕、止癢,對皮膚瘙癢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紫外線過敏症

紫外線過敏症指的是過敏體質人群在受到陽光中的UVA和UVB兩種穿透性紫外線照射以後出現皮膚紅、灼、痛等過敏症狀的病症。

◎症狀

紫外線過敏症患者受照射部位往往會出現皮膚紅、灼、熱、痛等現象,患者還會引起出現皺紋、細胞損壞、色素沉積等現象,嚴重者會引起免疫係統的改變,導致光毒性和光過敏反應。

此外,紫外線過敏症患者還可能伴發乏力、發熱、惡心、嘔吐、頭痛、心悸等全身性的症狀。

◎病因

紫外線過敏症通常是由於患者在陽光下暴曬的時間過長所致,但不正確的使用防曬霜也會引起紫外線過敏。

◎治療

紫外線過敏症患者最好對皮膚的日光性敏感進行徹底的修複,症狀較重者也可采用激素類、抗組胺類、消炎類藥物進行控製。

◎預防

紫外線過敏症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夏季最好配備遮陽傘,在日光強烈的情況下保護皮膚。

2.陽光較為強烈的時候也可塗抹防曬霜,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塗抹5%~10%對氨基苯甲酸酊、5%~10%對氨基苯甲酸乳膏或5%二氧化肽霜。

3.對於較為敏感的患者,可在夏季來臨之前用小量長波、中波紫外線照射皮膚,使皮膚逐漸適應光照。

4.盡量減少戶外工作和活動,以減少日光對皮膚的直接照射。

預防食療方

方一(蘿卜杏仁湯):胡蘿卜600克,荸薺300克,杏仁40克,陳皮少許。胡蘿卜去皮切大塊,荸薺去皮;杏仁洗淨,瀝幹水分;陳皮浸軟,去白筋,切片。清水放入一大煲內煮滾,加入所有材料,加蓋,用慢火煲約3小時即可。一日1次,佐餐服用。本方可平肝補虛、健腦強體、養顏排毒之功效,有助於預防紫外線過敏症。

方二(冬瓜蘿卜湯):胡蘿卜300克,冬瓜500克,玉米2根,香菇5朵,瘦肉120克,薑、精鹽各適量。胡蘿卜去皮洗淨切塊,冬瓜洗淨後切厚塊,玉米洗淨切塊,香菇浸軟後去蒂洗淨,薑切片備用;瘦肉洗淨,氽燙後再洗淨。煲滾適量水下胡蘿卜、冬瓜、玉米、香菇、瘦肉、薑片,煲滾後以慢火煲2個小時,下精鹽調味即可。一日1次,佐餐服食。本方可潤腸通便、健腦益體,對紫外線過敏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方三(番茄蘿卜湯):白菜500克,胡蘿卜、西紅柿各150克,素牛肉粒300克,薑、精鹽各適量。洗淨所有材料,西紅柿去蒂切片,薑切片,胡蘿卜削皮切塊,白菜切片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水,水開後,放入所有材料,以武火煮20分鍾,轉至文火煮1小時即可。一日1次,佐餐服食。本方可養胃健脾,對紫外線過敏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中藥方

方一(黃芩龍膽草飲):六一散、馬齒莧、生地各30克,菌陳、秦艽、地丁各15克,龍膽草、黃芩、黃柏、紫草根各10克,以水煎製,濾渣取汁。一日1劑,可分2次服完。適用於紫外線過敏症全身症狀患者服用。

方二(銀花連翹飲):連翹、銀花、大青葉、青蒿、茵陳、丹皮各15克,生石膏、生地、白茅根各30克,梔子10克,以水煎製,濾渣取汁。一日1劑,分2次服用。適用於灼痛感較為嚴重,且伴有小便短赤、身熱口渴的患者服用。

中藥外敷法

方一(蒲公英濕敷):蒲公英30克、野菊花20克,同煎為汁。待藥汁冷後進行濕敷,每次約持續30分鍾,每日3~4次。適用於病症較輕,水皰並無破潰者使用。

方二(三黃洗劑外塗):大黃、黃柏、黃芩、苦參等份,蒸餾水100毫升,醫用石碳酸1毫升,共研細末備用。一日1次,每次取15克,加蒸餾水100毫升,醫用石碳酸1毫升調勻後外塗。適用於紫外線過敏症症狀較輕者使用。

方三(牛奶濕敷):牛奶150毫升,水少許,牛奶與水以10:1的比例調勻。以牛奶液濕敷患處,每次20分鍾,一日3次。適用於有明顯紅腫,且水皰較大、破潰者。

藥疹

藥疹指的是因受到某些藥物的刺激而出現皮膚過敏反應的病症。

◎症狀

藥疹患者往往會出現紫癜、紅斑、水泡、表皮鬆懈、皮膚瘙癢、皮膚痛癢等症狀,嚴重者還會伴有低燒,但通常藥疹過後皮膚不會出現色素沉著。

◎病因

藥疹通常是由藥物刺激引起,常見的藥物包括抗生素類藥物,磺胺類藥物,解熱止痛類藥物(保太鬆、氨基比林、水楊酸果、安乃近等),催眠、抗癲癇類,抗毒素等血清類藥物。藥物的結構分析表明,帶有苯環及嘧啶環的藥物容易引起過敏。

◎治療

藥疹患者可通過以下方法緩解病痛:

1.患者須盡快找到病因,立即停用導致過敏的藥物,同時應多飲水或進行輸液,以加速藥物的派出。

2.如果患者出現了休克等症,應立即進行皮下或肌肉注射1:1000腎上腺素0.3~0.5毫升,如果出現呼吸困難,則應進行供氧。

3.對TEN、Steveus-Johson綜合征、重症剝脫性皮炎型藥疹患者,則須盡快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進行搶救。

4.應注重患者水電解質的平衡,注意蛋白質或膠體的輸入量,必要的情況下應進行輸血。

5.如果伴發其他髒器的病症,則應進行對症治療。

6.也可用生理精鹽水進行濕敷。

◎預防

對藥疹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有藥物過敏史,則應謹慎服藥,避免使用已知過敏或與過敏藥物結構相類似的藥物。

2.用藥盡量單一,避免濫用或亂用藥物。

3.如果在用藥後出再現不良症狀,則應立即停藥觀察。

4.毒不良反應較大的藥物盡量不要服用,如果必須服用則應限製用量和用藥時間。

5.在使用青黴素、血清、普魯卡因等藥物之前應按規定進行皮膚試驗。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中藥方

方一:金銀花、連翹、大青葉、白茅根、生地各15克,荊芥、牛蒡子、菊花、知母、生甘草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適用於惡寒,發熱,頭痛,周身不適,口淘便秘,泛發紅斑或紅色小丘疹,灼熱瘙癢的患者。

方二:羚羊角、丹皮、赤芍、紫草、龍膽草、金銀花、地丁、白茅根各15克,天花粉、木通、生甘草各10克,生地、滑石(先煎)各30克。適用於高熱口渴,煩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紹或有黃疽,水腫尿少,全身皮膚紅赤,灼熱腫脹,滲液、起皰、糜爛結痂的患者。

方三:生地30克、玄參、沙參、丹皮各15克,知母、地骨皮、天花粉、金銀花、麥冬、赤芍、黃芪各10克,甘草6克。適用於發熱煩渴,麵紅身紅,甚或鼻衄,皮疹紅腫漸退,滲出減少,或鱗屑脫落的患者。

外敷方

小範圍皮損用三黃洗劑外搽。皮損廣泛者,用青黛散幹撲。結痂、幹燥者,用青黛膏外塗。剝脫性皮炎型濕潤期,全身用青黛散、麻油調塗,每日2~3次,宜經常用麻油濕潤。落屑期,用麻油保護皮膚。

繭指的是因摩擦或其他原因導致皮膚等的異常變硬、增厚的症狀。

◎症狀

患者皮膚會出現角質層增厚的現象,通常會呈現為蠟黃色角質斑片,其質地較硬,邊界並不清晰,局部汗液分泌減少,並會出現感覺遲鈍的現象,嚴重者會出現壓痛感。

◎病因

繭通常是由長期的機械刺激所致,如經常與粗糙器物摩擦、穿著過小或過緊的鞋、足蹠骨過於瘦薄或突出等均會引起繭的出現。

◎治療

繭為保護性反應,輕者無需治療,若患者經常出現疼痛感,則可外塗角質剝脫劑,如30%水楊酸火棉膠、硫黃水楊酸軟膏、0.3%維甲酸軟膏等進行治療。

◎預防

繭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減少局部的擠壓與摩擦,在進行摩擦性較大的工作時應配戴手套。

2.應穿著合適的軟底鞋,或使用比較鬆軟、有彈性的鞋墊。

3.勞逸結合,應確保良好的休息。

4.經常進行手部和腳部按摩,經常泡腳。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外敷方

方一(鴉膽子外敷):取鴉膽子數粒,去皮後搗為餅,貼於患處,然後以紗布包好,一晝夜後腳墊會自行脫落。

方二(茄汁外敷):取茄子適量,切為薄片,裝在塑料袋中使勁揉爛,將擠出的汁液塗抹在患處,待茄汁幹後繼續塗抹。一日塗抹3~5次,若症狀較輕者約1~2周即可見效。

緩解雙腳方

方一(藥物泡腳):可用足光粉或腳癬一次淨進行泡腳,每次約30分鍾。以上2種藥物不僅可治療腳癬,還有脫皮、去死皮的作用。此外,也可通過高濃度的水楊酸、尿素霜、維A酸霜或其他一些角質剝脫劑使繭軟化脫落。

方二(熱水泡腳):患者可用熱水進行泡腳,待腳部的繭軟化以後用小刀將其削薄即可,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在削薄的患處塗抹少許藥膏,然後用紗布包裹,病情會因此得到緩解。

雙手自我護理患者可每周為雙手做一次角質的去除護理,以磨砂膏按摩手部死皮,然後用含有橄欖油的溫水浸泡手部約5分鍾,最後塗抹護手霜即可,長期堅持此護理方法可有效去除老繭。

雞眼

雞眼是經長期摩擦和受壓引起的圓錐形角質層增厚症狀,雞眼包含角質中心核,其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於皮膚表麵。

◎症狀

雞眼一般長在腳部,但也有少數長於胳膊與手上,雞眼通常如同豆大或更大,表麵與皮膚平或少有隆起,多為深黃或淡黃色,中心有明顯的倒圓錐狀角質栓,患者行走或站立時壓迫、摩擦患部會出現疼痛感,嚴重者疼痛難奈,影響到正常行走。

◎病因

雞眼通常是由摩擦或擠壓引起的。

◎治療

雞眼患者可通過以下方法治療疾病:

1.患者可外用角質剝脫劑進行治療,如25%水楊酸火棉膠或維A酸軟膏。

2.患者可用鴉膽子、鮮半夏等中藥搗爛貼敷患處。

3.患者也可通過簡單的小手術對雞眼進行剝離。

◎預防

雞眼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腳部有畸形,則應首先進行足畸形的矯正。

2.選擇大小適中、寬鬆舒適的鞋子。

3.盡量減少局部的壓迫與摩擦。

4.堅持每天泡腳、按摩腳部。

5.避免長時間行走或大量的運動,確保腳部的休息。

◎有效緩解方法

外治法

烏梅敷:烏梅30克,精鹽9克,醋少許。將精鹽用水溶化,然後把烏梅浸入精鹽水中約一晝夜,去核加醋搗爛。將搗好的烏梅敷在患處,用橡皮膏貼好即可。可使皮膚角化細胞軟化脫落,對雞眼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芋艿片:芋艿1個,芋艿洗淨切片。用切好的生芋艿片摩擦患處,一日3次,每次約摩擦10分鍾。

荸薺蔥頭敷:荸薺、蔥頭各1個,將荸薺與蔥頭分別洗淨、瀝幹,同放入缽中搗爛為糊狀。將糊敷於雞眼處,然後用紗布與橡皮膏固定好即可,每晚睡前換藥1次。可軟結蝕疣,對雞眼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蓖麻子精鹽薑敷:蓖麻子10粒,精鹽、薑1小塊,將蓖麻子和精鹽、薑同搗為糊狀。將藥糊敷於患處,然後用紗布與橡皮膏固定即可,每天換藥一次。可軟結蝕疣,對雞眼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毛孔角化症(毛發苔癬)

毛孔角化症指的是因毛孔角化過度引起的疾病,患者往往會因毛孔被角化角質阻塞出現毛孔粗糙的小紅疹。

◎症狀

毛孔角化症患者的毛孔往往出現一點一點的發紅,並會出現一粒一粒的凸起,若病情加重毛孔顏色則會加深,呈現褐色或暗紅色,毛孔顆粒也會逐漸變的粗糙,狀如雞皮疙瘩,毛孔角化症經常出現的部位包括頸部、上臂外側、大腿,也可能出現在背部和臉頰。若患者經常抓撓患處,則會引起毛孔周圍的水腫,這會使毛孔開口變小阻塞,並發粉刺、毛囊炎等症。

◎病因

引起毛孔角化症的真正原因尚不明確,但通常認為毛孔角化症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過敏體質或營養不良患者也容易發病,此外,所處環境濕度較低、空氣幹燥,油脂等刺激物的刺激也會導致毛孔角化症的發生。

◎治療

毛孔角化症的治療主要通過使用果酸、乳酸、A酸等產品的保養改善病情,此外也應保護患處,避免對患處的過度刺激。

◎預防

毛孔角化症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澡,勤換洗衣服。

2.科學飲食,多食蔬菜水果,確保營養的全麵。

3.保持所處環境的濕潤,盡量避免在幹燥的環境中工作與生活。

4.盡量避免焦油、油脂等物質的刺激。

5.若出現輕微症狀,盡量避免抓撓,可用有去角質成分的肥皂沐浴。

◎有效緩解方法

外治法

較輕微的患者,使用含有果酸、乳糖酸或水楊酸成分的乳液,一天塗一到兩次。症狀較重的患者,用有A酸、杜鵑花酸、尿素或水楊酸的藥膏來塗抹患部。

幹癬

幹癬是一種常見的,以表皮細胞過度增殖為特點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症狀

幹癬患者往往會出現點滴狀皮疹,色澤鮮紅,鱗屑較多且容易脫落,並會出現瘙癢感。多數幹癬病發於軀幹、四肢內側、頭部、會陰部等處皮膚。

◎病因

引起幹癬的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1.受到外傷影響的皮膚非常容易產生幹癬。

2.感冒等感染性疾病容易使幹癬病情加重。

3.情緒不穩定,精神失衡也容因引起幹癬的發生,如休息不良、壓力過大、過於緊張等。

4.幹癬還會受到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心血管疾病、肥胖、藥物或煙酒刺激、代謝障礙等因素的影響。

◎治療

幹癬患者可通過以下方法緩解病症:

1.西醫治療。可通過0.1%維A酸軟膏、5%硼酸軟膏、5%水楊酸軟膏等外用藥緩解病痛,皮損以斑塊為主的患者也可用大力士軟膏進行治療。

2.中醫治療。可通過養血滋陰潤膚、清熱涼血活血、活血化淤等方法進行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複方青黛膠囊、有消銀片、魚腥草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等。

此外,幹癬還可通過口服藥酸抵抗劑、甲酸、維生素,局部塗抹類固醇、安他靈、焦煤,光化學療法等進行治療。

◎預防

幹癬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生活與工作過程中避免外傷,如刀傷、抓傷、燙傷、曬傷等。

2.堅持體育鍛煉,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避免感染感冒或扁桃體炎等症。

3.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澡,避免皮膚幹燥或不正確使用清潔用品而引起對皮膚的刺激。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避免勞累過度。

5.科學合理地飲食,戒煙戒酒,不可濫服藥物。

6.保持身心的愉悅,避免產生精神緊張與壓力。

預防食療方

生槐花粥

配方:生槐花、土茯苓各30克,大米60克,紅糖適量。

製法:先將生槐花、土茯苓加水同煮為藥液,濾渣取汁備用;大米洗淨後與藥汁同煮為粥,粥成時加入適量紅糖調勻即可。

用法:一日1次,10日為一個療程。

功效:本方可祛風止癢、涼血清熱,對幹癬有預防作用。

車前子薏米粥

配方:車前子15克,蠶沙9克,薏米30克,糖適量。

製法:將車前子和蠶沙分別裝入棉布袋內,將袋口紮緊後放入鍋內加水武火煮沸,然後轉文火繼續熬半小時;將布袋取出,放入洗淨的薏米後同煮為粥,待粥將成時加入適量糖調勻即可。

用法:一日1次,10日為一療程,可做主食服用。

功效:本方可袪風利濕、清熱解毒,對幹癬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桂枝薏米粥

配方:桂枝、牛膝各9克,杜仲18克,薏米30克,糖適量。

製法:將桂枝、牛膝、杜仲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武火煮沸,然後轉文火繼續熬煮半小時,濾渣取汁後備用;薏米洗淨後與藥汁同煮為粥,待粥熟時加入適量糖調勻即可。

用法:一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可做主食服食。

功效:本方可活血通絡、清熱解毒、袪風利濕,對幹癬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有效緩解方法

緩解食療方

方一(當歸羊肉湯):菟絲子15克,當歸9克,仙茅18克,羊肉60克,精鹽、味精各少許。將菟絲子裝入紗布袋中紮緊袋口,與當歸、仙茅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武火煮沸,然後轉文火繼續熬煮約半小時,濾渣取汁備用;羊肉洗淨切碎,與藥汁一同煮湯,帶肉煮至熟爛時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即可。一日1次,佐餐服用,7~10天為1個療程。可袪風燥濕,對幹癬有較好的食療功效。

方二(烏梅膏):烏梅500克,將烏梅洗淨去核,放入鍋中,加水後武火煮沸,然後轉文火繼續熬煮,最後濃縮為膏狀物即可。一日3次,每次取10克烏梅膏。以溫水衝服。對幹癬有較好的療效。

方三(檳榔薑汁粥):檳榔1個,薑汁10克,蜂蜜50毫升,大米100克。檳榔研為細末,加水同煮約20分鍾,冷卻沉澱後濾渣、取汁備用;大米洗淨加水適量後文火熬煮為粥,待粥煮至熟爛時加入薑汁、檳榔汁和蜂蜜,繼續熬煮片刻即可。一日1次,空腹服食。可健脾養胃,對幹癬有較好的食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