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引爆你的心靈異能(1)(2 / 3)

難道你不覺得詫異嗎?一連串的巧合精準地瞄準了你,然後發生在了你的身上。到底是誰在策劃與部署這一連串巧合的動力與軌跡?沒有汽油的車無法行駛,不沿著一定路線前進的車無法到達目的地。任何事情要發生,首先都要解決動力與軌跡兩大問題,這也是能量進行動態演化的兩個基本特征。火箭的動力如果不強大到足以超越地心吸力,就不可能淩空而起;衛星的軌跡如果沒有精準地經過計算,就不可能運行在其軌道。

可見,冥冥中有一股超強的動力,始終掌管著我們的人生和命運的秩序。當你學會了自然法則,就會發現到:任何你持續聚焦以至於產生情緒的,過不久就會見到、聽到、體驗到。任何你與之產生共振和鳴的,你都會跟其在某個時空點交會。你會被吸引向它,它會被吸引向你。你們雙方會不知不覺地向對方移動,而這個過程是不自覺的。

兩支頻率一樣的音叉,即使被拉開,敲擊其中一支,也會引起另外一支的共振,發出嗡嗡的聲音,和被敲擊的音叉起共鳴。這種現象就叫作共振和鳴。我們是精神存在體,任何我們的意識所聚焦的,我們都會與之產生共振。隻要你持續聚焦17秒而毫不自我推翻的話,在吸引定律的驅動之下,另外一個同頻同質的念頭會被吸引過來聚在一起。當你連續聚焦上68秒,你的意念就開始形成了具有創造力的振動,開始吸引同頻同質的信息、想法、人事物時空,來到你的身邊,進入你的經驗,成為你的實相。

情緒的牽動也有強烈輕微的分別。一開始的時候往往隻是產生輕微的共振,那個時候你會感覺到輕微的情緒,以至於很可能你沒有察覺它。假如你保持聚焦下去,你與它的共振就會升級,反映到你的心裏就是你開始感受到更加強烈的情緒。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是沒有轉移注意力,那麼很快,這個情緒的強度又再進一步升級。所以,創造是一個漸進積累的過程,全程都有情緒在反饋給你。有時候你的某個想法是無意識的,但是它所牽動的情緒不會是無意識的。換句話說,隻要你留一隻眼睛看自己,你一定會感受到情緒的高低起伏。一般人對於自己的情緒都沒有留意到,或者說他們把情緒看成是一個需要管理的東西、形成幹擾的東西,所以他們去報名上課,學習如何管理情緒。其實你的情緒根本不需要管理,因為情緒隻是一個反饋係統,反饋的是你思緒與思緒之間的頻率差距。你真正需要管理的不是你的情緒,而是你的思緒!就好像油針隻是反饋給你油箱裏的汽油還剩多少的訊息,如果你的油針顯示油箱見底了,你不會愚蠢到拿一張微笑貼紙粘上去,當作不知道而繼續行駛。如果因沒有汽油而無法繼續行駛,不是因為油針本身出了問題,是你沒有聽從油針的建議,馬上打油,所以才出問題!因此當你沒有聽從你的情緒的時候,你也無從引導你的思緒。

我們的情緒潛藏著無限的能量,但是要產生共振則需要互相保持在一個能量指標。過大的情緒落差會讓別人覺得你處於過度興奮狀態。

那麼什麼是一個合理的情緒差距?我個人覺得大概是20%,就是說比對方的情緒狀態稍微高出20%,而不是更多。這個概念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不該做一個散發過多負麵能量的人,因為別人會害怕被這種負麵情緒蠶食,所以在潛意識層麵上拒絕和我們共振。這也就衍生出一個關於情緒共振的特殊例外。

人們會對極端的情緒拒絕共振,不管這是一種正麵或者負麵的情緒。一方麵是因為巨大的情緒落差難以被接軌,二是因為具有強大而又不穩定的情緒難以被別人理解,我們難以把這種事情合理化。

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一個乞丐從幾米外的地方向你走過來,在他張嘴之前,你就已經在潛意識裏關閉了和他溝通的門。因為你的經驗可以讓你合理地判斷,他是來問你索取價值的。雖然偶爾我們會大發慈悲,給他們一元幾角錢打發他們走,但整體來講,我們拒絕這種沒有潛在回報價值的索取行為。其實搭訕也是一樣,很多搭訕的人在張嘴之前就已經決定了搭訕的結果,因為他們都是價值的索取者。和那些乞丐唯一的不同是,乞丐要的是一元幾角,而搭訕者要的是和這個女生親近。

再給你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設你中了一張彩票,這張彩票將會兌現一億。你走到街上看到美女就很興奮地對她說,我中了一億元彩票,你要是做我女朋友的話,就有機會跟我一起享用這筆錢。可以合理地推斷,大部分女生是會被你這種無條件的價值提供而嚇到的。雖然不排除極少數的女生會連懷疑都不懷疑,在你瘋狂的時候比你更瘋狂,立刻接受你的提議。但這些都是腦子有毛病的人,你最好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