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庭院深深青梅竹馬 孤篩寂寂流水高山(3 / 3)

“當下孫悟空別了師傅,翻起肋鬥雲,把公冶短硬拖了來,叫他去聽那怪獸說些怎樣話。公冶短聽了一會,皺眉道:‘這畜類是海外種子,言語較較碟格的很覺難聽。’於是又側耳聽了一刻,公冶短已聽懂了,回頭對孫悟空說道:‘它就是太昊伏羲皇帝時,龍馬負圖的龍馬,目下龍王命它來通個消息與你,若要渡過這子母河,須把這河水一口氣吸幹,才放你西去;如其吸不幹,對不起,把你師傅留下了去孝敬龍王吧!’悟空見說,不由得心頭大怒,一麵謝了公冶短,自己忙鑽到水裏去東海找敖家兄弟算帳。

“誰知在半路上碰見了敖家的晃龍,便問大聖到哪裏去,悟空氣憤地答道:‘東家主人叫什麼龍馬來對俺說,命俺把子母河水吸幹,不然就要吃俺的師傅,所以俺這時找老敖拚命去。’晃龍忙道‘大聖莫錯怪了人,那子母河的龍王本來是妖怪,並不在四海龍王屬下的。不過大聖要吸幹那河水,我倒有一個法子,隻要去覓了弄海幹來,約略地一弄,海也要幹了,休說那小小的子母河了。’

悟空大喜道:“什麼叫弄海幹?”晃龍道:“這東西也是樣寶貝,在不巔山下陽貨的家裏,陽貨見了孔子不得,心下老大的不高興,回去就煉成了弄海幹,要想把魯國的河流一古腦兒吸幹他,幸而他這寶貝煉就時,孔聖已死了五百多年,他報不到怨恨也隻好罷了。目下大聖要去取他這樣寶貝,須白天等他睡著的時候去盜他,保你得手。”孫悟空又謝了晃龍,真個到不巔山下把那弄海幹盜來,隨望河中一晃,卻失手把那弄海幹掉在河裏,隻聽得轟的一聲,不但子母河幹涸,竟把天下的四海也一並弄幹了。這樣一來,慌得四海龍王走投無路,忙著來向孫悟空求救,悟空見闖了大禍,心裏也著忙道:“俺隻有弄海幹,沒有回複海水的本領。可是天下沒了水,許多百姓不是要幹死的嗎?”孫悟空真有些急起來,連連一個觸鬥翻到南海去拜求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聽說,知道幾萬萬的生命都要幹死了,那可不是玩的,趕緊叫善才童兒捧著楊枝水瓶,拿瓶裏的水一齊去倒在海中,但見一陣的銀濤滾滾,海水已變過了原狀來。悟空見大事已了,保著師傅過了子母河,那龍王也不敢來阻攔,任他們師徒四個往西天去了。

“然孫悟空走了,他把掉在海裏的弄海幹不曾撈起,那海水從此時時要幹涸了,經觀音菩薩大發慈悲,便天天叫善才童兒來倒一瓶水在海裏,所以那海中的潮水時漲時落,落時就是海幹了,等到潮水漲時,便是觀音令善才來倒楊枝水的時候,楊枝水本來是碧波澄清的,因瓶裏倒出來,由上衝下,把海底的泥土衝得往上泛起來,海水就一年到頭是渾濁濁的了。”

英宗聽王振這神奇古怪的話,真是聞所未聞,喜得他張著小嘴,一時再也合不攏來。待王振把這段故事講畢,便手舞足蹈地去告訴他母親吳太妃。

那吳太妃是丹徒人,生太子的那年,芳齡還隻得十九歲。宣宗帝晏駕,吳太妃正屆花信年華,雖說兒子做了皇帝,吳太妃終覺得孤寂清冷,蕇枕淒涼,到了萬分無聊時,就焚起了一爐好香,把那隻青桐的古琴取下來,慢慢地調起宮商,叮叮冬冬地操著解悶。吳太妃的琴技,在明代可算得第一個高手,可惜她垂髫時進宮,不能在外一顯所長,一手的絕技竟至淹沒不彰。當初宣宗帝納吳太妃時,也在後宮聽得琴聲嘹亮,才問起誰在那裏操琴,內監回察是吳宮人。宣宗帝也嗜琴成癖,聽那吳太妃彈著亂聲十八拍,就中的一首叫作《秋夜》,彈得聲韻淒清,令人神往。那《秋夜》的琴詞道:秋夜月明風細,碧雲淡淡天際。此明無限愁心,那是更莎蟲鳴徹。北榻羲皇夢醒,南山雨過雲停。一派洞庭秋色,滿窗月透疏校。

宣宗皇帝聽到這裏,忍不住喝一聲采。慌得吳太妃按住絲弦,忙出來接駕。宣宗帝細細瞧那昊太妃,生得豐容盛鬋",眉目如畫,那嫵媚姿態,不減舊時的孫妃。宣宗帝大喜道:“那不是十步之內的芳草嗎?”是夜便召幸,第二天即冊立為賢妃,就是現在的吳太妃。

吳太妃自宣宗帝賓天,常常悲歎命薄,每當月白風清的時候,便取出青桐琴來,彈一曲流水高山。一閩既終,不禁又黯然零涕。又想到宣宗在日,徘徊花下,談笑對酌,又命宮人們穿著舞衣,翩翩地歌舞著惰酒。吳太妃又鼓琴相和,真是聲韻鏗鏘,宣宗帝撫掌叫絕。如今青桐琴依舊,知音的人已杳,吳太妃想到這裏,不由的倚著琴痛哭。生別死離,本來是人間最傷心的事。不論是什麼人,到了吳太妃的境地,誰能不淒楚欲絕呢。

一天,吳太妃正撫著桐琴,想起了物在人亡,便伏在琴桌上鳴嗚咽咽地哭了起來。那旁邊的宮侍見吳太妃哭得悲傷,也幫著流淚,一麵把種種的話說來慰勸她,吳太妃哪裏肯聽,反越哭得悲哀了。這時忽見英宗皇帝笑嘻嘻地直奔進宮來,因走得太忙迫了,一個失足跌了個倒栽蔥,在地上爬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