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使出島國奇珍異寶 頻創邪教牛鬼蛇神(1 / 3)

卻說建文帝更名應文,汪秋雲改名應雲,立時命內侍剃去發髻,改裝做了出家人,一僧一尼,收了度牒和銀錠,依了朱書所說,從鬼門裏出去。這個鬼門,在內城的太平門內,是修理禦溝時所進出的,門高不過三尺,寬隻得尺餘,人若經過,必謳樓著側著身而出。

這時眾臣之中,還有侍郎廖平、金焦、檢討稍亨,中書舍人梁忠節,欽天監正王芝臣,鎮撫牛景等十餘人,見建文帝要出走,便一齊伏地痛哭。建文帝也垂淚道:“你等也不必傷心,隻將來好好地去侍候新君吧!”梁忠節聽了,大叫臣願舍生報國,說罷一頭撞在石柱上,腦漿迸裂而死。建文帝看他,點頭歎息。忽然真妃來牽住衣袖大哭道:“陛下去了,遺下臣妾怎樣呢?萬祈指示。”建文帝憤憤地說道:“此刻還是顧你們的時候嗎?”說時指著宮後的普井道:“你如無可依歸,這便是你歸宿的地方了。”真妃即翠兒聽說,忙跪下謝了恩,立起來奮身望著井裏一跳,可憐鮮花般的美人,霎時玉殞香消了。

建文帝目睹著這種慘狀,又忍不住下淚。霎時眾臣無不放聲痛哭。建文帝方待回身出門,忽內監報宮中火起,馬皇後自焚了。

最可憐的是建文帝的長子文奎,其時隻有七歲,也隨著他母親葬身火窟。建文帝聽了內監的話,反倒弄得不哭了,隻說了兩聲“好!好!這是帝皇家子孫的結果!”那相隨的諸臣,誰不是嗚咽欲絕。鎮撫牛景牽住建文帝的衣袂,叩頭流血道:“愚臣願隨陛下同去。”侍郎金焦也說要去,建文帝說道:“眾卿忠誠相隨,令我非常感激。但我己做了出家人,況在逃難的時候,人多了反覺不便,我此行若得安身之所,再來招你們前往就是了。”牛景和金焦抵死不舍,建文帝隻得允許了。

於是建文帝在前先出了鬼門,秋雲跑在後麵,最後是金焦和牛景,末後便是廖平等一幹人在後相送。建文帝到了鬼門外,那裏便是禦溝的河埠口,由王芝臣去找了一隻小舟來,建文帝上了小船,又扶秋雲下去,接著牛景、金焦也下了船,眾臣又在河埠口相對大哭了一場,那隻小船便慢慢地蕩開埠頭,漸漸到了河的中央。不上一刻工夫,隻見那煙波浩渺,那隻小船已去得無影無蹤了。廖平等呆呆地望了半晌,始零涕自回。各人到家裏閉門不出,後來一個個被燕王假罪誅戮。

當下建文帝出鬼門時,燕王的北軍已攻破了皇城,朱能、張玉攻入東門,守城的安王和穀王見東門火起,正在驚疑,又見宮中也火光燭天,知道大勢已去,便開了南門迎接燕王進城。城中的百姓多半望西門逃走,恰巧張武、邱福的兵馬衝來,被北軍亂殺一陣,殺傷了人民無數。有的還紛紛閉門,算是拒絕的意思。燕王瞧在眼內,心上大怒,幾乎下令屠城,虧了朱能、邱福等力諫,才諭知將士把閉門的百姓,一齊捕來斬首號令。燕王同了安王、穀王並馬入城,到了五城兵馬司署中暫駐,又下令撲滅了東門及宮中的餘火,出了安民的手諭。那一班負恩忘義、熱心利祿的官吏,聽得燕王進城,便都冠帶來見。燕王首先問道:“少帝(建文)現在什麼地方?”兵部尚書袁鏡答道:“當宮中火起時,想少帝已自焚了。”

燕王故意長歎道:“俺此番興兵,原為救國靖難,清除奸臣起見,所以行軍終豎著白幟,此心可表夭日。無如少帝不諒,竟爾身殉,教俺怎樣對得起祖宗呢?”說罷也流下幾點淚來。便令學士張肅撰起祭文,燕王親自帶同將士,到宮中來祭建文帝。由張肅朗讀祭文。讀畢,燕王伏地放聲大哭,諸將在旁也無不流涕。燕王祭罷,命就瓦礫場中尋那建文帝的屍骨,誰知骨殖很多,也分不出男女,更不識哪一副是建文帝的,隻是胡亂找出兩副來,算是帝後的遺骨,葬以帝後的禮節,也葬在孝陵。但不曾追贈溢號,直至清代的乾隆年間,方追封為恭閡惠皇帝。燕王這時巡視了宮殿一周,見金碧輝煌的皇宮大半成了瓦礫焦土,隻有那奉天殿、謹身殿、文武樓、武英殿、仁壽宮、萬春宮不曾毀去,好在高皇帝的諸妃也都逝世,各宮本來是空著的。燕王看了一遍,不禁也點頭歎息,隨即率領著眾臣,仍回到兵馬司署中,一宿無話。

第二天的早晨,燕王升了軍帳,大搞軍士,又命設起慶功宴來,和有功的諸將開懷暢飲。正吃得興高采烈,尚書茹常首先俯伏叩頭勸進。諸臣也順水推船,齊齊地跪在地上,勸燕王即日登了大寶。燕王命諸臣起身,自己便執杯說道:“俺舉兵靖難,誌在除奸,今少帝捐軀,俺已負罪祖宗,況天下之人,必將疑俺威逼少帝,使俺永蒙不臣這惡名,所以這個大位,俺決不妄想,列位還是別選賢能吧!”茹常忙跪陳道:“殿下乃太祖嫡嗣,功德薄於海內,正宜應天順人,早登大寶,以孚眾望。”茹常說猶未了,侍禦王朗、刑部主事黎天民、禦使欽宏、尚書江太玄、少監周忠、將軍馮翔等都跪下來奏道:“茹常之言,正合天心,望殿下勿再固辭。”

燕王見眾口同聲,知道時機不可失,便也答應了。眾臣齊聲歡呼,便擁著燕王登奉天殿受賀,群臣三呼禮畢,分班侍立。

於是由燕王下諭,改是年建文四年為永樂元年,冊立德配徐氏為皇後,長子高熾為東宮。又大封功臣,晉朱能為成國公,張玉為韓國公、邱福為淇國公,張信為隆平侯,房寬為思恩侯,張武為成陽侯,丁勝、龐來興均晉伯爵。又封次子高煦為漢王,幼子高隧為趙王。又下諭即日祭告太廟,大赦天下。又封解給為侍讀,楊士奇為編修,楊榮為修撰,入直機務,時定為內閣。又命編修黃淮、胡廣入直文淵閣。又捕齊泰、黃子澄等盡行殺戮,並誅九族。又傳諭複了安王、穀王等封地,下令洗宮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