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使出島國奇珍異寶 頻創邪教牛鬼蛇神(2 / 3)

那裏燕王既登了大位,心裏懷恨著建文帝,把他舊日的大臣統加重罪,有的還置之大辟。又疑建文帝不曾焚死,消息傳來,說建文帝逃往海外去了。燕王想斬草除根,便下密諭,命各處的地方官認真偵緝,那建文帝卻隱名埋姓,始終沒有被他們獲住。直待燕王崩後,太子高熾即位,建文帝方才入京,不過這是後話了。

再說燕王篡位,便是曆史上的永樂帝,又稱為成祖,又稱太宗。當他初崩時,溢為太宗文皇帝,到了嘉靖年間,又改廟號為成祖。這太宗皇帝的為人,英明果斷,極似太祖。所以太宗在位,群臣不敢蒙蔽。但他疑建文帝在世,心上自覺不安,又聽得他逃往海外,便差了宦官鄭和、王景等,假名出使海外,實是暗中探訪建文帝的蹤跡。

那鄭和、王景奉了上諭,督造起幾十隻大戰船,帶了五萬名健卒,沿海起程,經過了福建、浙江等諸海島,竟至南洋四處尋覓,並無建文帝的影蹤。鄭和和王景商議道:“這番咱們尋不著建文帝,怎樣地去複旨呢?”王景答道:“俺瞧海外的島國很是不少,莫若借著上諭,詔他們歸誠天朝,倒也未嚐不是功績。”鄭和大喜道:“這話有理!”於是領著五萬兵士揚帆望各海島出發。第一處到了三佛齊國,國王劉彰義,本是山西人。聽得天朝的使者前來,又見他帶著大兵,那三佛齊國隻是一個小島,連軍民人等,一古腦兒還不滿三千人,’當然不敢抗拒,國王劉彰義親來迎接,又大排筵宴,款待鄭和等。鄭和在三佛齊國中住了幾天,勸他入貢,劉彰義一口答應,臨行時還送了鄭知、王景等許多寶物。鄭和離了三佛齊國,又到巴拉望島。那裏的國王名叫亞尼,為人短小精悍,生得紫髯碧眼,十分的凶惡。他聞知有什麼天使領兵前來,亞尼大忿道:“俺和天朝從沒往來,又不曾有幹犯他們,卻帶了兵來威嚇俺嗎?”登時就張號集隊,亞尼親督著兵士來禦鄭和,鄭和也憤道:“咱們所經的島國,誰不望風歸順,這裏小小的海島,倒敢來抗天兵嗎?”說著,便傳令戰船攏了岸,兵士排著隊一齊殺上岸來。

亞尼也叫兵士擺開與鄭和對陣。島上的兵士雖然猛悍,到底寡不敵眾,被中國軍馬殺得落花流水。亞尼失足遭擒,鄭和命斬了亞尼,在島中別選了一個酋長,令他做了島主,定了歲歲入貢的條約。鄭和這才去了巴拉望島,又往尼拉島、尼科巴島、麻尼拉島,都給他收服了。其中有一個大島國,叫作蘇門答刺的,初時也出兵相拒,又被鄭和殺敗,廢了他的國主,另立一個新主,一般也定了朝貢的條約。這一場出使外邦,收服的島國不下七十多處。鄭和直到了小呂宋,適逢呂宋內亂,鄭和替他平定了,那呂宋國主很為感激,自願遣使入貢。鄭和見有了許多的成績,也就心滿意足,從呂宋解纜回國。

鄭和回到京中,覷見太宗,說沒有建文帝的蹤跡,又把勸諭各島國歸順的話細細講了一遍。太宗大喜,親加慰諭幾句,重賞了鄭和和王景。過不上半年,海外的島國果然紛紛入貢,真是奇珍異寶,羅列滿前。太宗看了,自然說不出的高興。單講那呂宋國王貢來的東西,珍珠寶石之外,有兩件寶貝,一樣是隻五色的靈鳥,能夠和人一般地說話,還能預知人的姓名。朝中文武官員,不論是什麼人,一到了麵前,那靈鳥便叫得出他的名兒和官銜。太宗皇帝喜歡它不過,便打了一隻金絲籠兒,把它豢養著,賜名靈鳥。太宗臨朝時,就拿靈鳥放在禦案上,登輩時掛在旎蘇上麵,或命內監捧著它,可算得寸步不離了。

還有一樣,是幅八尺來長的畫兒。畫上也是一百隻五色的鳥兒,那鳥雖是畫的,卻畫得隻隻羽毛生動,形狀活潑,有在枝上的,有在草地上尋蟲蟻的,遠遠望去,要當它是一群真的鳥兒呢。

隻是正中一隻鳥兒,卻不曾畫眼珠。太宗看了,深歎畫工的精妙,但不識其中的一隻鳥兒,為什麼不畫眼珠,據那呂宋的使臣說“這畫不但畫精妙,而且那鳥還是活的,隻要將畫懸掛起來,拿一把米撒在地下,畫兒上的鳥兒便會飛到地上來啄米吃的,確是一件無價之寶。”太宗聽了,似信非信的,掛起畫來試驗,都內監才把米撒去,畫上的鳥兒果然飛下來吃米了。太宗留神細瞧,那九十九隻都在地上吃米,隻有一隻不曾畫眼珠的鳥兒,卻獨自棲在樹枝上動也不動。那九十九隻鳥兒吃完了米。仍飛到畫上去了。太宗不禁起了好奇心,說那沒眼珠的鳥兒不是太苦惱了,便令內侍取過墨筆來,替它在眼上點了兩點,沒眼鳥變了有眼鳥了。太宗又親自撒去米去,畫上的鳥兒齊齊飛下來吃米,看那隻沒眼珠的鳥兒已不在畫上,大約也雜在群中了。那一百隻鳥兒把米吃完之後,並不飛上畫去,卻東一隊西一群的,在殿上閑走起來,太宗叫內侍去捕捉幾隻,內侍趕來趕去地捉了半晌,半隻也不曾捉得。

太宗笑著說道:“把它驅到畫上去吧!”內侍就找了一根竹枝去驅那鳥兒時,誰知呼的一聲響,百隻鳥齊飛出殿外,淩空飛去了。太宗隻當它要飛回來,等了半天,影蹤全無,不覺詫異起來。再瞧那畫上,唯剩下樹木和碧草,鳥兒一隻沒有了。太宗忙差人去問那使臣,使臣驚道:“畫上一百隻鳥兒,隻有九十九隻鳥兒是飛不遠的,就是飛走了,也自己會飛回來的。”那內侍把太宗畫眼珠的事對使臣說了,使臣頓足道:“鳥王一有了很珠,自然領著那九十九隻飛去了,這樣說來,那鳥兒是逃走的了。”說罷連連歎息。內侍見說,慌忙回報太宗,太宗聽了也懊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