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叛北平燕王舉白幟 入空門建文遁紅塵(1 / 3)

卻說皇孫允墳在密室裏麵,聽得內監大叫接旨,慌得三腳兩步地出來跪在地上,聽宣讀上諭,原來是皇帝病劇,召皇太孫速往仁和宮。允炊這時不敢怠慢,忙穿著冠服隨著那內監到仁和宮來了。到了那裏,大臣黃子澄、齊泰等已在榻前受了遺詔,那朱太祖早已駕崩了。允炊便大哭了一場,當下由黃子澄等依著遺詔,扶皇太孫允炊登了禦座,朝臣也登殿叩賀新君,改這年洪武三十一年為建文元年。一麵替太祖發喪,追溢為高皇帝,廟號太祖。又命文武百宮一例掛孝。是年的八月,奉太祖的梓宮往葬在孝陵。朱太祖自壕城起義,至此晏駕,在位凡三十一年。

允炊既登了帝位,便拜黃子澄為右丞相,齊泰為左丞相,李景隆為大將軍,大赦天下,文武官吏,均加品級有差。那時藩鎮的諸王聽了太祖崩逝的消息,都要回京奔喪。左垂相齊泰諫道:“諸王出封各地,難保不蓄異心,萬一令其進京,一朝有變,將如何收拾?”建文帝聽了,很以為然,便下諭各藩王,靜守封地,不必回京奔喪。

諸王接了諭旨,都覺快快不樂。尤其是燕王,以為建文帝有心離異骨肉,使自己不能盡父子之誼,心裏便十分氣憤。欽使到了那裏,燕王未免怨忿見於辭色。使者把燕王的情形,老實奏知建文帝。建文帝大驚道:“燕王是聯的叔父,他如心懷怨恨和聯為起難來,卻如何是好。”右丞相黃子澄奏道:“諸王之中,本要算燕王最強,而燕王與齊王又極要好。從前太祖在日,嚐謂燕王好武略,齊王善謀,兩人若合,必不易對付。如今之計,欲燕王不生異心,須先除去他的羽翼。”建文帝道:“卿有什麼良策?”黃子澄道:“依臣愚見,可暗令大將軍李景隆統領禦林軍一千,揚言出巡。隻要一聲暗號,兵士圍上把齊王擒住,星夜械係進京,殺縱悉聽陛下聖裁就是了。齊王若除,燕王也就心寒,還怕他不斂跡嗎?”建文帝大喜道:“卿言有理,照準這樣去辦吧!”當下傳下密諭,命李景隆率著禦林軍出巡各地。又暗底下密囑李景隆依著黃子澄的計策小心行事。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次子,為人很有謀略,他接了這道旨意,知道建文帝聽信了權臣的遊說,自相摧殘骨肉。欲待不奉詔,又恐獲罪譴,後來他在路上想了一個兩全的法子,即暗中遞消息給齊王,令他在事前逃走。等那李景隆兵馬到了青州,齊王已不知躲往哪裏去了。誰知同時在這個當兒,建文帝分別遣將軍常泰領兵去捕了湘王,又把代王械係進京。

這風聲傳到北平,燕王越覺得不自安了。於是私下和僧人道衍(姚廣孝),術士袁洪、金忠等密議自保的良策。道衍進言道:“目今皇上無主,妄聽臣下的濫言,擅意削奪藩封,先是致亂之道。

殿下如要不為階下囚,非實自立不可。”燕王歎道:“俺未嚐沒有此心,但力有不足,怕未必能成大事。”袁洪說道:“衍師的說話極是,而且事宜速圖。今殿下有猛將朱能、張玉、龐來興、丁勝等諸人,隻令秘密招募壯士以防不測。”燕王聽了大喜,立召張玉、朱能進內,授了密諭,命招募兵士若幹,編列隊伍,以備應用。朱能、張玉自去。一麵又在王府後園,傷匠打造軍械。其時北平長史葛誠便把燕王不臣的行為上奏朝廷。建文帝讀了疏犢。忙召黃子澄議事。黃子澄奏道:“燕王雖心懷不臣,叛狀未露,陛下隻派兵將四出守禦要隘,免倉卒不及,致為所乘。”建文帝點頭稱善,便令指揮張信、謝貴為北平都司,著都督耿瓛防堵山海關。又命徐凱屯兵臨清,又命都督宋忠收燕王衛兵,入隸宋忠帳下。

這樣的一來,北平風聲也日緊,都說朝廷將捕燕王進京。燕王益自惴惴,還裝作瘋癲的樣兒去到街上,奪人民的食物,醉後睡在溪溝裏,高唱入雲。都司謝貴又把燕王瘋狂的情形,密報右丞相黃子澄。子澄來見建文帝,說燕王的瘋病必非真瘋,宜格外預防。建文帝便諭知指揮張昺,與都司謝貴暗中設法圖謀燕王。時燕邸使臣王景,資疏進京,被左丞相齊泰執住,嚴刑拷問,王景熬刑不過,把燕王謀亂的計劃大半說了出來。齊泰錄了口供,即入奏建文帝。建文帝大驚,忙傳旨給謝貴、張昺,立縛燕王邸官進京。又命都司張信逮捕燕王。

哪知張信的官職本來是從前燕王保舉的,這時聽得命自己去捕燕王,如何肯受命呢?當下連夜來見燕王,將建文帝令他逮燕王的密旨呈上,燕王看了,半晌說不出話來。張信說道:“殿下盡可放心,臣決無他意。”燕王起身謝道:“這事若不是足下,俺已身受桔栓了。”說著,急命傳道衍、袁洪、金忠等入府,燕王向道衍說道:“俺不負人,人將圖俺。事已火燒眉睫,老師可有妙計?”

因把張信所繳諭旨給道衍看了,又拿張昺、謝貴來逮府中官屬的話略略講了一遍。道衍失驚道:“事既迫急,殿下委張玉、朱能的事怎樣了?”燕王命傳朱能、張玉進府。不一刻,朱能、張玉齊到。

燕王問道:“你們奉令招募壯士,現共集得幾人了?”張玉察道:“連日陸續招得,約九百餘人。”朱能回說八百餘人。燕王奮然道:“若並合府中衛士,足有兩千多人,難道還不能抗拒嗎?”說罷吩咐張玉、朱能各領了招得的壯士在府中左右埋伏,專等張昺、謝貴到來。

第二天的近午,忽探馬來報,欽使來提官屬了,現在離北平還有二裏,快要到了。燕王即遣丁勝前往,偽說王府官屬一例就縛,請欽使親來府點名。張昺、謝貴聽說大喜,兩人並馬至王府,燕王出迎,相見禮罷,燕王故意問道:“不知皇上差二位到此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