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典韋懷揣匕首、帶著酒肉,坐著馬車來到李永家門口,裝出一副等人的樣子。等李永家的大門一開,典韋趁機衝了進去,幹淨利落地殺掉了李永和他的老婆。
殺人後,一般犯罪嫌疑人都是慌裏慌張地跑出來,生怕被人抓了現行,但典韋實在很牛氣,他像沒事人一樣泰然自若地走出人家的院子,然後從車上不慌不忙地取出刀、戟帶在身上,連車子也不要了,又自顧自地往前走。
李永也算是當地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這麼一個大人物遇害,影響自然很不一般(一巿盡駭)。於是,李永的手下一起湧上街頭要捉拿典韋。雖然喊殺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但大家知道典韋不是個好惹的主兒,隻敢遠遠地跟著、看著,沒有一個人敢過去與典韋單挑。
後來的事實說明,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典韋的確是不好惹的,因為他走出四五裏地後,遇到了受害者的同伴,對方叫嚷著要為朋友報仇。雖然對方人數很多,但都不是典韋的對手,典韋居然從容脫身。
初平年間,典韋光榮參軍了,在張邈的司馬趙寵手下當差。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典韋很快就得到了表現的機會。當時軍中的牙門旗又長又大,沒人能舉起,但典韋一隻手就把它立起來了,實在生猛,典韋的名聲一下就在軍中傳開了。後來,典韋轉到曹操陣營,因為能打,很快就升任夏侯惇手下的司馬。夏侯惇可是曹操的嫡係,典韋也由此進入了曹操的視野。這次曹操身處險境,眼見不能脫身,於是派出了典韋作為敢死隊的隊長。
敢死隊一共幾十個人,每人穿兩層鎧甲,不帶盾牌,人手一支長矛迎戰。
呂布攻勢如潮,箭如飛蝗。好個典韋,他對此視若不見,對手下人說:“敵人距我十步時再告訴我!”
不一會兒士兵就報告:“已經十步了!”
“那就五步再告訴我!”
“已經到了!”
典韋經常使用的兵器的是一對大雙戟,很重,有80斤(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需要指出的是,漢代的一斤大約隻相當於現在的250克(一說220克),因此,大雙戟的實際重量隻相當於現在的40斤左右。
但這次典韋決定放棄不利索的大雙戟,而改用小戟。戟是三國時期的主要武器,分為大小兩種,其中小戟的功能最多,平時可以剁肉,打仗是近戰武器,功能類似於匕首。據記載,三國的劉備、太史慈用的都是小戟。
隻見典韋大喊一聲,一躍而起。他手持十餘支小戟,一邊帶頭衝鋒,一邊以戟擲敵,凡是被他擊中的,全部應聲倒下。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呂布的士兵招架不住,終於敗退了。恰好當時天色已晚,曹操才得以順利脫身。
經過此次血與火的考驗,曹操立即提升立下首功的典韋為都尉,接著升他為校尉,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典韋的主要任務就是統領幾百名親兵衛隊,巡視軍營大帳,保衛曹操的人身安全。曹操的這些親兵都是經過特別挑選的,不僅思想政治過硬,軍事素質也必須高,一遇惡仗、大仗,別人啃不動時,曹操常讓典韋帶領他們衝鋒在前。根據史料分析,典韋帶領的親兵衛隊很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虎衛軍,這支神秘部隊在典韋死後,迎來了另一位非常有名的首領——許褚。
典韋雖然脾氣火爆,但在領導身邊工作後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不僅謹慎持重,而且愛崗敬業、任勞任怨。每天一大早,他就開始忙活了,要麼站在領導身邊做警衛,要麼帶隊巡邏軍營,基本沒什麼下班的概念。由於一直忙於工作,他連家都很少會,睡覺也就在曹操的營帳外隨便找個地方就地解決。如果一定要在他身上找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他愛喝點酒,且酒量、飯量都極大。這樣的好同誌到哪兒去找啊。
典韋這次的表演異常精彩,但誰也想不到他下一次的表演不僅精彩,而且悲壯。
曹操此次偷襲行動功敗垂成,隻能說和呂布打了個平手,但平手絕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他隻想勝利,所以,他決定直接攻取濮陽。這次的難度更大,但勝算也更大,因為曹操在城裏有內應。原來,濮陽城裏有一個姓田的富豪被曹操發展成了臥底,而且這位臥底辦事還真靠譜,半夜偷偷把城門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