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兗州,禍起蕭牆(1)(2 / 3)

經陳宮這麼一慫恿,張邈下定決心反了!

現在該說呂布了。說來呂布的運氣真是不好。初平三年幹掉董卓以後,卻招惹來了更難纏的四條狼——李傕等人殺進長安。呂布、王允抵擋不住,王允留下來被李傕所殺,呂布帶上自己的幾百親兵以及董卓的人頭匆忙出逃。去哪裏呢?呂布準備投奔袁術。說來自己還是袁家的恩人(董卓曾經殺了袁紹叔叔袁隗全家),去投奔他準沒錯。

貴客到來,還帶著這麼重的一份見麵禮,袁術自然很高興,熱情款待了呂布。但沒過多久,袁術就翻臉了,因為他發現呂布帶來的人實在很不自覺,閑得無聊就在他的地盤裏搞起了兼職——搶劫。於是,呂布成了最不受歡迎的人,袁術看他像看階級敵人,臉色也由晴轉陰,很不好看。呂布也知道長此以往人家就要下逐客令了,於是隻好灰溜溜地帶人離開。

離開袁術的呂布日子越來越難過,像他這樣的朝廷通緝犯(時李傕等購募求布急),一般人是不敢收留的,想來想去,呂布隻好去投奔河內太守張楊,因為張楊是他的老鄉。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張楊於是冒險收留了呂布。事實證明呂布的眼光是很準的,張楊很仁義,在李傕通緝他的日子裏,張楊也一直護著他。

呂布雖然有了落腳之處,但他心裏依然很不踏實。實際上呂布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張楊仁義,可他手下那些見利忘義的家夥就沒那麼高的覺悟了。在他們眼裏,呂布的腦袋還是值幾個錢的。呂布聽說他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準備找個機會把自己綁了,送到李傕那裏領賞。

張楊雖然很講義氣,但也是個比較仁慈的領導。對於手下人的種種不軌行動,他也沒有嚴厲製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仁慈就是軟弱。據《英雄記》記載,張楊發現手下人要謀反,最初的反應不是出兵鎮壓,而是對著人家抹眼淚,希望手下人改惡從善。但俗話說“慈不帶兵”,這樣心軟的領導怎麼管手下啊。

這麼一想,呂布更沒有安全感了。他曾試探著對張楊說:“兄弟,我們是老鄉,即使你殺了我,也值不了多少錢,還不如把我綁起來,交給李傕,可是頭功一件啊。”張楊當然不會出賣朋友,但他也幽默了一把,打趣道:“你說得對啊。”張楊雖然是開玩笑,但呂布卻有些當真了,聯想到張楊的手下看他像看金元寶一樣貪婪的眼神,呂布心裏直打鼓。為安全起見,呂布在張楊那裏待了一段時間後,又不得不鬱悶地離開了。

這次呂布準備投靠袁紹。他認為袁紹比袁術大方,這樣的人總不能為難自己吧?事實確如他所想的那樣,一開始袁紹的確很熱情,因為他急需人手。此時的袁紹雖然通過欺詐手段騙得了冀州,但初來乍到,根基還不穩,尤其是境內的黑山軍活動頻繁。這些人雖然早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自從漢靈帝掛掉以後,就一直沒人管,福利、待遇都沒人過問,日子過得很是清苦。怎麼辦?以黃巾軍為榜樣,重操舊業,吃大戶!

這下袁紹可就慘了,他一方麵要防備公孫瓚,一方麵還要對付黑山軍,工作壓力相當大。正好呂布趕來投靠他,於是袁紹分配給呂布一份新工作——專門對付狡猾的黑山軍。說來呂布還真有水平,他帶著自己的人馬,在黑山軍的地盤上左衝右突,黑山軍哪裏是他的對手,紛紛敗退。

呂布勝利了,袁紹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發現呂布手下的人舊病複發,重新幹起了偷盜、搶劫的勾當,弄得整個冀州雞犬不寧。呂布雖然沒有參與,但他縱容手下人胡來,領導責任是免不了的。麵對這群有組織、無紀律的兵油子,袁紹是氣不打一處來,他毅然決定送走這群瘟神。但怎麼送是要講究藝術的,弄不好是很麻煩的。所以,為了讓呂布高興而來,滿意而去,袁紹特意給呂布送了一頂漂亮的官帽子——司隸校尉。

本來,袁紹隻是冀州牧,作為地方官是沒資格給人封官的,但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車騎將軍,雖然是酸棗會盟時自封的,但在東漢末年群雄混戰時代,皇帝已經不管用了,隻要你有權、有地盤,就可以隨意封賞。不過,袁紹玩這套把戲時,不是表某某某為司隸校尉,而是換了個說法,叫承製,也就是說我按皇帝的意思在辦。

做好這一切準備工作後,袁紹把呂布叫到一邊,親切地對他說:“奉先啊,你來我這這麼長時間了,你對工作是努力的,成績是突出的,長期把你窩在我這裏,那是屈才啊,我心裏也過意不去。因此呢,我向朝廷推薦給你一個新工作,讓你做司隸校尉,主管京師,那可是肥缺啊。我相信你在那裏一定會大有作為的,你可千萬不要辜負組織上對你的信任哦。”

呂布立馬明白袁紹這是想趕自己走。司隸校尉的確是個實權職務,但司州都在李傕的控製之下,去那兒上任,那是找死。但主人家把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自己哪還好意思留下。再說,自己一路上打打殺殺,手下的人馬不斷減少,到現在除開自己的親信,手上已經沒幾個兵了。沒有兵,腰杆就硬不起來,即使心裏明白袁紹是想把自己往火坑裏推,也隻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