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梟雄董卓之死(3)(2 / 3)

初平元年,趁著董卓還在洛陽對付關東聯軍,手忙腳亂之時,王允抓住時機做了兩項部署:向皇帝推薦護羌校尉楊瓚當左將軍、執金吾士孫瑞擔任南陽太守,並且命令他們以討伐袁術為名,帶領兵馬出道武關。武關在洛陽之西,從武關帶兵東進,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顯就是抄董卓的後路嘛。

雖然士孫瑞打的是討伐袁術(袁術也是南陽太守)的旗號,但生性多疑的董卓還是隱隱感到了一絲不安。董卓自身是野心家兼陰謀家,對軍隊調動一類的事情最為敏感,這點兒小把戲是忽悠不了他的。於是,他當即發文給王允,表示關東聯軍那邊的事就不用王允操心了,有他呢。那個士孫瑞不必帶兵來幫忙,就在長安,搞點行政工作就行。楊瓚也不要擔任軍職了,太勞累了,就坐機關吧,清閑一點。

不愧是老狐狸,輕飄飄的幾句話就將王允他們的計策化於無形。此次行動雖然失敗了,但好在董卓隻是防範,並沒有對王允產生懷疑。王允沒辦法,隻好按董卓的意思,讓士孫瑞當了辦公廳副主任(尚書仆射),又擢升楊瓚為尚書。

計劃不幸流產了,沒關係,隻要沒暴露終極目標,王允還是有機會的。初平三年,機會終於來了。這年春天,長安附近出現了一次極端天氣——老天爺連續下了六十多天的雨。於是,王允和士孫瑞、楊瓚等人借登台祭祀雨神之機,緊急商議謀殺董卓的行動方案。他們一致的看法是,必須盡早除掉董卓,否則後患無窮。但困難是明擺著的:董卓住在郿塢,辦公也在郿塢,一直深居簡出,且手握重兵,他本人又是特種兵(羽林郎)出身,武藝高強,一般人別說是刺殺他,接近他都沒可能。都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在他身邊安一顆“定時炸彈”,讓他防不勝防。但“定時炸彈”上哪兒去找呢?這個人既要得董卓信任,還要是武林高手,否則,炸彈變鴨蛋就不好玩了。這時,王允想到了有一個符合標準的人,呂布。後來的事實證明,呂布的確是個想幹大事的人,這樣的人無疑是最佳人選。

呂布是董卓的幹兒子,也是他的貼身衛隊長。但他畢竟隻是幹兒子,不是親兒子,所以呂布在董卓手下混得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如意。首先,涼州軍團的那些元老根本沒把他這個幹兒子當個人物。想當初胡軫帶著呂布征討孫堅的時候,就揚言要拿他開刀來樹立自己的形象。其次,在董卓身邊工作也不像是外人想象的那麼風光。董卓的火爆脾氣是盡人皆知的,昨天還是春暖花開、暖風頻吹,今日就可能是暴風驟雨、電閃雷鳴,而且他發脾氣不分地點、時間、人物、緣由,也不看人物的性別、年齡、種族、職務,隻看自己的心情。心情不好時,隻要讓他撞見,一個都別想溜。

董卓雖不是皇帝,架子卻比皇帝還大,說在他身邊工作是伴君如伴虎也不為過。呂布對此是深有體會的。有一次,因為雞毛蒜皮的一點兒小事,董卓竟然不顧自己的領導形象,操起一把手戟就向呂布扔過去,要不是呂布閃得快,恐怕早就光榮負傷了。

漢末、三國時期,除了刀、劍、矛、戟等常規武器外,還流行一種叫手戟的近身防衛武器,它的功能相當於現在的匕首。三國時期的許多名人,如曹操、劉備、孫策、典韋都用過。

董卓事後雖然安慰了呂布兩句,但那把手戟的陰影卻永遠留在了呂布並不單純的心裏。當然,呂布也不是什麼逆來順受、安分守己的好人,他也對自己這個幹爹幹了一件讓人不齒的事——與董卓的女眷不清不楚。

當然,在古代,這類生活作風問題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缺點。那時候,也沒有一夫一妻製,有權有錢的人包包二奶、養養小妾不僅很正常,還是成功男士身份的象征,是值得炫耀的資本。跟呂布傳緋聞的是董卓的一地位不咋高的小妾(在《三國演義》中,這位小妾被安了一個貂蟬的名字)。

占便宜占到老頭子頭上了,簡直是吃豹子膽了。要知道,董卓雖然野心勃勃、生活腐化,還愛亂搞女人(比如強奸公主),是個地地道道的人渣,但他是絕不允許和他臭味相投的人在身邊亂搞的,尤其是搞他身邊的女人。因此,色膽包天的呂布其實是很心虛的,雖然按那時的科技水平不用擔心什麼豔照門、不雅照之類的東西流出,但如果讓老頭子知道了,那送來的就不是一把手戟,而是屠刀了。呂布為此很煩惱,以致在和王允聊天時,他把自己的這個個人隱私說了出來。

董卓陣營裏也有意誌不堅定分子,機會很難得。於是,王允決定趁熱打鐵,策劃呂布反水。經過王允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呂布總算有一點點動心了。但再怎麼說董卓也是自己的幹爹啊,自己多少也有一點點心理負擔,哪有幹兒子拿刀幹掉自己幹爹的?